文/ 劉學民 彭旭峰
中國第一個6000萬噸級特大型油氣田,已經以傲然之姿屹立在中國西部。從此,每年超過6000萬噸的油氣產量,將源源不斷為國家經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注入強勁動能,將為保障國家油氣戰略安全、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最堅實的長慶力量。這股力量的崛起,在“磨刀石”上創造的油氣生產奇跡,能給予我們什么樣的啟示?
資源掌控能力就是核心競爭力。資源開發企業沒有儲量接替,一切都無從談起。在當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經驗、技術可以照搬,但創造技術的能力難以復制。特別是對油氣開發行業而言,資源控制能力就是核心競爭力。長慶油田始終堅持把勘探放在首位,追求更大范圍、更多領域、更深層次的突破。
長慶油田之所以能走出十年徘徊不前的困境,一步一步把油田做大、做強,最關鍵的就是抓住應用性、前瞻性基礎研究不放松。長期堅守油、氣成藏理論探索、勘探方法優化、技術創新創造,在復雜地質環境中掌握了油氣生成、儲藏、分布的認識和規律,從而提升了資源掌控、資源轉化能力,積累創造了發展新優勢。
2020年,長慶油田新增油、氣探明儲量3.61億噸、3058億立方米。其中,石油高效儲量1.07億噸,天然氣高效儲量1020億立方米。“十三五”期間,長慶油田新增油、氣探明儲量17.9億噸和1.35萬億立方米,在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占比達到44%。
擁有關鍵核心技術才能不受制于人。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當年,長慶油田用資源換技術,把地質條件最好的區塊拿出來與國際著名石油公司合作,也受益于其先進技術、管理、文化的啟發,但合作方絕不可能把核心技術賣給你。
當今世界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貿易戰、科技戰大背景下,掌握上游核心技術,才能占據主動。沒有行業領先的核心技術,始終難以擺脫被動。
長慶油田針對長期制約油氣勘探、儲層改造的一系列“卡脖子”技術,數十年學習借鑒、攻關實踐、創新優化,最終掌握了水平井優快鉆井、儲層壓裂關鍵核心技術,從而形成“三低”油氣田低成本開發優勢,成就了世界級特大型油氣田。
轉變發展方式需要頂層設計。低滲透油氣田經濟開發,根本出路在于低成本,可持續的發展必然是綠色發展。轉變發展方式涉及到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油氣全生產鏈轉型、管理模式變革多個層面。沒有系統的頂層謀劃和設計,僅靠“單兵突進”,難以擺脫落后。
長慶油田主動求變,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運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從傳統建設模式破題,創新油氣生產方式,推進全生產鏈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催生新型工業化發展模式,把“資源、創新、低成本”戰略轉化為了高質量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