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凈
(武漢土木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湖北武漢 430021)
目前,雖然我國相關部門對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要求愈發嚴格,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導致我國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造成了許多安全事故,對施工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惡劣影響。具體來說,我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部分企業對安全施工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管理人員將制訂好的安全管理條例或守則當成形式主義,而未真正落實和執行。此外,由于成本管理的需要,施工工期面臨經常性的緊張,也會使一些企業為了趕進度,而放松對施工安全管理的警惕性,擅自延長施工工時,使工人疲勞作業,增大了安全事故發生的風險。
大部分建筑企業的安全管理制度都側重于事后管理,而對事前、事中管理的制度安排不夠完善。許多企業對施工安全事故發生后的賠償制度、公關制度、應急制度等的設計十分詳細,卻對施工前的安全培訓制度、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監管制度等的設計十分粗略。這種安全管理制度的設計并不能很好地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往往會在事故發生時導致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
此外,許多建筑企業在對新工程進行安全管理制度設計時,往往會借鑒以往的安全管理經驗,這導致企業對現有施工進行綜合安全管理分析的動力不足,導致安全管理制度的針對性不強,進而影響制度的有效性。
在實際作業中,企業必須要支付一定的安全管理費用,以保證安全管理制度的實施。例如,安排專員負責安全管理工作、購置安全保障設施、組織安全施工檢查等。但是,這與建筑企業追逐利潤的目的相沖突,因此,許多建筑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往往會在安全管理支出方面減少開支,這也導致施工安全保護措施、管理活動的資金不足,影響安全管理的效果。
目前,我國主要的安全施工監管機構包括住建部、應急管理部、安全監督管理局等。但是各監管機構之間的權責不明、協調性差,因此,容易導致重復監管和監管空白等問題,影響政府對建筑企業監管的效率。
我國許多建筑企業并未建立完善的保險制度,對工人的投保工作完成度不高,導致有相當一部分工人是在沒有安全保險的條件下進行施工。這種做法雖然一定程度上節省了成本開支,但是也會導致在安全事故發生時,工人很難得到保險賠償,加大了事故善后難度。
施工單位是整個建筑項目的直接參與方,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施工單位應當建立符合項目特點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安排專人負責安全施工管理。
目前,許多施工單位仍然存在“重產值,輕安全”的現象,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意識差、管理執行不到位,不利于提高建筑安全管理能力。因此,施工單位應當積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管理方針,轉變安全管理思想,做到“重安全,重效率”,從而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
建設單位在建設項目中占主導地位,對工程項目安全管理負有重大責任。建設單位可在多方面、多階段對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產生影響。例如,選擇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及分包單位等。
建設單位在挑選施工單位時,應著重關注目標單位對施工安全管理的責任感,并對其專業技術和安全管理進行必要的考察。建設單位積極參與安全管理,有利于減少安全事故的產生,從而改善企業經營狀況,因此,建設單位也有充分的主動性推動其他單位進行安全施工協同管理。
監理單位是對施工現場安全施工進行監督和管理的直接單位。提高監理單位的現場安全管理水平,有利于保障施工作業的安全。
監理單位應當實時審查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技術措施,并判斷施工方案是否符合相關法律制度的強制性標準。若查出安全隱患,則應及時通知施工方,敦促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若查出重大安全隱患,則應致函施工方,責令其停工整頓,并將情況如實上報至建設單位,如不整改,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匯報。監理工程師在進行施工安全監理作業時,應當對施工現場的安全性進行全面檢查,要求施工單位嚴格執行強制性安全施工標準。
目前,我國建筑施工的分包情況十分普遍,在建筑安全管理活動中也有重要作用。例如,分包單位為建筑工程提供安全設施及相關施工機械設備,若安全設施或施工設備出現故障,則會大大增加事故風險。因此,分包單位必須嚴格執行安全管理制度,遵守相應的安全管理規定和標準,保證提供的服務或設施設備符合質量要求,并定期提供安全監測和保養、維修服務。
根據對我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問題和各單位安全管理責任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改進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對策,以為相關企業和政府部門提供參考和借鑒。
完善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及相關制度,既能約束和規范相關建筑企業的行為,增強建筑企業安全管理的主動性,又能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法律和制度的支持,促使建筑企業安全管理的法律與制度規范。
針對目前我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我國應當積極完善法律,修訂不符合市場實際情況的法律,同時出臺適應建筑行業發展趨勢的法律,促進政府、企業、員工安全管理分工的明確。此外,政府應當積極完善相關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管理制度更加符合公平性、合法性、公正性原則,既調動企業安全管理的積極性,又加大政府相關部門安全監管的執行力度。
建筑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仍然應當擔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提高對工人的工傷保險覆蓋率,為安全事故的善后處理提供一定的保障。為了更好地全面推進工傷保險制度,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對建筑企業的保險覆蓋情況進行定期抽檢,以督促企業依法為員工購買工傷保險,加強各單位的安全管理合作。制定健全的有關安全方面的保險立法,賦予保險公司深度參與項目安全管理權限,及時合理理賠。
為了提高安全管理的能力,建筑企業應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實際情況,創新安全管理評價體系,對工程項目的安全管理活動進行定期評價與分析,以便企業迅速掌握安全信息,及時處理安全管理問題。
此外,建筑企業也應當積極利用新技術來維護和更新安全保障設施。例如,建筑企業可以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統對建筑安全管理工作進行量化管理,以加強對施工過程中安全管理監測和預警,從而增強企業事前安全管理能力,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建筑企業應當加強安全施工文化和意識建設,為建筑施工提供更好地文化環境,增強員工的安全管理意識。例如,建筑企業可以借助信息網絡,加強施工安全知識的宣傳與普及;或通過組織員工安全管理培訓,增強員工的安全防范意識,提高員工安全施工和風險應急的能力。通過文化和教育提高員工,特別是農民工,對施工安全的重視程度和自我保護能力,從而有效地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政府有關主管部門針對各類工程,總結相應的安全問題通病及其造成的危害,制成各類宣傳圖冊、視頻資料,強制要求各項目在顯眼位置懸掛,并組織宣傳學習,吸取經驗與教訓。
(1)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對出現安全事故的企業加大追責力度,制定有關獎懲制度,強制要求增加建設單位對施工單位簽訂合同時有關安全方面的獎懲條款。
(2)建設單位對施工單位簽訂合同,單列安全方面的獎懲條款和安全管理費用,項目完成沒有出現安全問題,給予獎勵,否則對等給予處罰。
(3)施工單位對項目單列安全管理費用,對安全管理員制定安全獎懲措施,項目完成沒有出現安全問題,給予獎勵,并由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見證獎勵到位;出現安全事故,給予處罰。
本文通過對我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問題分析,發現了我國建筑工程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施工安全意識差、安全管理制度落后、安全管理資金不足、政府監管效率低、保險制度缺乏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在分析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分包單位等的安全管理職責的基礎上,向政府和建筑企業提出了完善施工安全管理法律和制度、健全工傷保險制度、創新安全評價體系、培養安全施工文化和意識等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