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
(山西路晟交通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32)
有關建筑設計,一方面應考慮建筑自身的實用性,另一方面還要保證空間布局可以滿足生產生活多方面需要。在建筑方案設計過程中,立面造型設計是重中之重,這是因為通過有效的立面設計能將建筑特點彰顯出來。基于此,處理好立面造型和空間設計之間的關系尤為重要。
對于建筑物,之所以進行立面造型設計是為突出體現其立面特點,因此設計人員應該準確掌握基本形式,例如處理立面顏色、組合圖案形狀、設計虛實凹凸等[1]。需知道立面造型處理的關鍵是空間特性,不僅建筑為人們造成的直觀印象,更是內部空間設計和其聯系密切的地方。針對空間特征,其是一種直接性的建筑立面造型設計觀感。一般情況下其與城市規劃密切相連,由于受限建筑自身功能,類型不同的建筑擁有自己的空間特征。作為一類特殊藝術的建筑,立面造型設計也存在一定的美學特征。可是人們僅能基于抽象化視角,客觀全面理解其反光度、各個要素等,從而提高建筑作品理解的精準度,和設計人員在心理上產生碰撞,能否認可建筑物外觀,也是增強立面造型設計藝術效果核心歸旨。
從客觀角度出發,建筑功能是影響建筑空間設計的一大因素。設計人員應在建筑空間設計環節,針對建筑的多樣化功能進行全面分析,例如辦公建筑物,其空間需具備明顯的層次感,這樣有助于內部工作人員更好地投入工作,再比如商場購物中心,相關設計人員應該滿足貨物擺放要求,通過增加合適的商場出入口以此盡可能多地吸引客流量。與此同時,設計人員還應分析建筑內部空間針對人的情感因素所產生的影響,對設計方案加以優化從而讓建筑更具美學特征。
(1)平面設計關系。關于建筑造型設計,其所遵守的原則是由簡單至復雜,那么平面設計則屬于造型由二維到三維復雜的過程,起初的設計會影響到最終建筑的整體形象趨勢[2]。而且平面設計重點根據各個建筑功能區域的分布排列情況進行基本框架構思,然后于平面基礎上朝縱向延伸,由此構建出一個立體實物。基于設計形象視角分析,可以將平面設計視為橫向的造型骨架組成部分,無論是平面的設計還是選型,均會直接影響建筑的整個形象走向,其在具體設計中一方面應滿足不用建筑部位的實際功能需要,確保內部空間的靈活性布局,另一方面還應針對因為高度差異引發的各種因素展開分析。以高層建筑為例,在平面設計時需最大限度做到平整化,該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能夠給建筑的總體結構及抗震提供優勢條件,如果這樣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建筑外觀造型,極易從相對自由的造型變為規則統一的造型。通過平面設計針對整體建筑造型設計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其是沒有特殊限制建筑形象設計的前提下出現的制約關系,要是還擁有別的特殊要求,比如建筑需具備特殊象征意義、某種仿生形象等,由此會使存在的關系出現轉變,即造型設計會限制平面設計,應在進行平面設計前在相關設計過程中增加特別的設計環節。
(2)立面設計關系。越來越多的現代建筑關注作品的人性化及個性化,的確,獨一無二的設計造型會讓人們覺得充滿新鮮感,能夠激發好奇心,其實這和建筑立面造型設計存在密切關聯,立面設計可對建筑立面形象造成直接影響。通常情況下,立面造型設計的構成部分主要有以下兩種:①大體量設計,主要為了將建筑具有的功能特性突顯出來,和建筑空間和各種使用功能相結合的體量設計,依托功能所設計的立面能構成建筑物大體造型;②體量變形,主要是針對各個建筑體型方面展開深入處理與刻畫,由此保證整體建筑形象的完善性,并且還需要明確與合理協調立面所囊括的各種元素,比如色彩、形狀與比例等,之后再通過韻律、節奏、虛實對比等有關構圖手法,設計更具觀賞的建筑立面造型。
首先,平面和立面彼此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相互補充的,簡單來講如果平面是方的,自然立面也是方的,基于建筑造型層面分析,二者的聯系較為密切。其次,現代建筑設計已不僅單純滿足居住和使用需求,而應盡可能多地增加現代設計元素與理念,造型設計方法也更趨向于多元化與獨特性。關于造型設計,是明確建筑外形比例、總的體量、尺度與形狀等內容,類型不同的建筑采取和其相同的組合形式。從某種角度來講,建筑造型屬于對建筑形象進行再創造。完成這一過程是在設計建筑設計方案的過程中得以實現的,應該關注的是,此環節還應考慮建筑位于的地區地形等影響因素,若從這一角度處理,設計建筑的造型不只是單純設計建筑外部形態,更傾向于針對多元因素進行考慮且和形體構造相結合所設計的一種產物。在大多數現代建筑中均有造型立面設計的體現,在此基礎上能夠對其基本步驟加以歸納總結,首先實現建筑功能的概念化,其次是形象化接著進行平面設計,在完成后進行立面造型設計然后進行綜合性的調整完善。
(1)虛實凹凸設計。虛實結合在立面設計中是較為新穎的一種設計方式。有關“虛”,重點表現在立面上空,例如門口、窗戶與走廊等。而“實”則主要是指柱體、墻面以及欄板等。“虛”的設計能為人帶來一種輕盈視覺感受,“實”的設計會形成厚重莊嚴之感。例如樓梯間花窗設計,則是突破以往較小窗子的結構形式的限制。現實中“實”的運用也十分普遍,是通過材料將厚重與莊嚴的質感表現出來,例如政府機構設計,會在其外部立面設計中使用較高粗糙度的材料。建筑立面造型的凹凸感,可以通過凹廊、陽臺凹凸等呈現,在讓結構充分生活氣息的同時,和立面與結構設計需要相符。
(2)空間造型設計。設計者應該將功能要求及結構構造作為重要基礎,進一步優化建筑空間造型,而且要有效設計墻柱、門窗、陽臺等。在立面中的上述結構所展現的幾何曲線具有明顯差異。在進行立面設計過程中,應著重關注光影、陰暗及虛實變化,研究好各自的比例關系,從而為該部分設計打下基礎。通過立面造型設計分為四面,及兩個側面和正、背面,對于設計人員會通過正投影繪制,達成工程施工具體要求。而建筑所呈現的透視效果,則要求設計人員提高對造型設計的重視,對透視效果認真分析。而且不同立面一般需要單獨繪制施工圖紙,通常透視圖會展現在2~3 個面[3]。例如陽臺底部與雨篷在立面圖上表示僅是一根線,但是在透視效果圖卻能看到真實的陽臺底部與雨篷。受限于地形因素,可能會出現多個山地建筑視角,以俯視視角為例,屋面與屋頂造型會明顯影響視覺效果。受限于建筑設計的空間性,在進行立面造型設計時,需要和整體空間概念相結合對立面效果加以考量。依據建筑所處的環境與位置明確其視野范圍,通過現有的視角方位與視點方向對立面造型進行處理。不一樣方向上臨近的立面造型的處理相對重要,要是相鄰立面彼此關系處理不恰當,那么在立面組合出現之后會嚴重削弱視覺效果[4]。由此,一定要采取可行的措施進行相鄰立面的處理,由此讓立面更具整體性。
(3)建筑材料合理使用。出于控制建筑垃圾、建筑廢料的產生,在進行立面改造時不能對原來建筑立面材料全部拋棄,需通過德育舊材料的循環利用進行立面材質的更換[5]。首先,提高材料綜合使用率,在對材料損耗有效控制的同時減少投資成本,確保經濟、社會以及生態效益實現最大化;其次,讓整體街道體現出新舊交替的發展特點,將其原有的歷史文化內涵突顯出來。關于更替沿街建筑立面材料,不管是對舊材料進行材質轉換或是直接使用,均應該將可持續發展視為其理念核心,最大限度留下建筑原有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對歷史文化加以傳承與發展,從而推動城市經濟可以和精神文明建設相協同[6]。
通過本文分析,可以看到在建筑設計中,立面造型和空間設計是不能分割而且是相互影響的。立面造型針對空間設計可以發揮塑造與限制作用,同樣對于平面設計則會依托不同的建筑空間使用功能,對立面造型設計產生相應的影響。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有關設計人員應從多角度對兩者關系加以精準把握,讓其能處在相同的網絡體系,在對建筑設計方案加以優化的同時,為順利進行建筑工程施工提供保障,不僅要提高建筑總體質量,而且要盡可能滿足人們的多樣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