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剛,張胤涵
(1.華電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2.東北電力大學,吉林 吉林 132012)
在安全生產過程中,各項安全措施的實施和管理活動都是通過安全保證體系來實際完成的,安全監督體系更多的是承擔監督考核職能,屬于監督管理者,不是具體工作的執行者。怎樣發揮好安全保證體系的安全保證作用,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基礎,其實質是參與生產過程的人員安全履職能否認真、能否到位、能否把關的問題,涉及人員責任心、安全意識、安全技能、作業習慣和企業安全管理機制、安全文化氛圍等多種個人的自身因素和環境因素。而個人自身因素往往受環境因素影響,個人的觀念和習慣自覺或不自覺地引導人員的工作思維與行為。當企業現有的管理機制和文化氛圍能夠正確規范人的安全行為,勢必會建立正確的安全觀,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有較強的安全意識和履職把關能力,各項反事故措施能夠得到正確執行,就會避免或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反之則會出現不良的安全觀念和習慣,違章頻發,甚至導致事故發生。
“責任分析”是針對保證體系人員履職問題實施的一項管理舉措,方法簡單,便于操作,可深入剖析人員履職方面的不足,有針對性地落實整改,逐步完善管理,增強人員安全意識和履職能力,提高安全生產保證能力。“責任分析”過程也會涉及監督體系的履職問題,通過不斷的分析整改活動,持續改進,逐步提升企業安全監督、保證能力。
“責任分析”是指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對安全問題產生原因的分析,剖析各管理流程中相關人員安全履職和規章制度執行情況,找出安全履職不到位、管理把關不嚴的問題和原因,再制定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并進行整改,不斷提高人員安全責任意識、規范安全管理的過程。
(1) 教育相關人員逐步認知本崗位安全責任,不斷提高責任意識和履職把關能力。“責任分析”的過程也是對相關人員崗位責任制學習教育的過程,通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促使人員安全責任意識的不斷提高,增強安全履職能力。
(2) 深層次整改安全問題。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多與人員履職不到位有關,人員不履職、不把關,就不能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不按照管理流程辦事,就會產生管理漏洞和安全隱患。當一個問題發生后,為了整改問題而整改,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行為就不能得到糾正,治標不治本,同類問題整改后就有可能會重復發生。“責任分析”就是要暴露人員履職方面的深層次原因,使有關人員提高認識、糾正行為,達到深層次整改、規范管理、避免同類問題重復發生的目的。
(3) 改變觀念,形成良好企業安全文化氛圍。一些錯誤的安全觀念在企業長期存在的原因是人員意識不到自己的安全責任,總認為安全事與己無關,安全要求多,條條框框多,做起來麻煩,不按規定辦不是也沒出事嗎?甚至認為出事故是運氣不好,沒有認識到安全是需要靠大家認真履職來保證的。“責任分析”是逐步認識安全責任、踐行安全責任的過程,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安全觀念逐步建立起來,直至徹底改變原有的不良觀念和作業習慣,形成良好的企業安全文化氛圍。
(4) 不斷健全安全責任體系。“責任分析”即是對人員履職情況的分析,也是對責任體系完善性的檢驗,當安全責任制中存在的缺陷在“責任分析”的過程中顯現出來時,就會及時得到完善和補充,使安全責任體系不斷得到健全。
(1) 讓保證體系真正發揮安全保證作用。安全保證體系能否發揮安全保證作用,關鍵在于保證體系人員的安全履職能力和履職把關意識,如果存在不良的觀念和行為,對自身的安全責任認識不清,不履職或不認真履職,甚至認為安全與己無關,就不可能起到安全保證作用。“責任分析”就是要發現和改正人員履職問題,糾正不良觀念,端正態度,改變習慣,構建起人人負責、人人把關的保證機制。
(2) 以事前的分析避免事后的問責。“責任分析”與安全問責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責任分析”是在事故發生前透過發現的各類安全問題分析履職問題,糾正履職問題,不具有懲罰目的,是在安全可控狀態下的預防性管理措施,多是由問題責任單位自身完成。安全問責則是在應急響應或事故發生后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嚴查履職問題,是對安全不可控狀態的事后追責,帶有懲罰性質。
安全事故的發生都是因為存在安全履職問題,不能認真履職就會造成管理上的松懈。“責任分析”可在事故發生前暴露人員履職問題,也是在安全思想方面敲響了一次警鐘,使相關人員認識到自己的安全責任,避免產生事不關己的錯誤思想,認真履職把關避免事故發生,避免事后問責。
(3) 強制貫徹安全管理規定和要求。安全問題最主要的特征是不符合安全管理規定和有關要求,其根源與人員履職有關,如果只整改問題不進行“責任分析”,就會就事論事地整改,不能暴露和整改人員履職、過程管理、檢查評價等諸多環節存在的問題,表面看安全問題整改完成了,但其中暗藏的深層次問題依然存在,安全管理規定和要求并沒有得到徹底的貫徹和執行。“責任分析”是要暴露這些深層次問題,在分析、整改的過程中使相關的安全管理規定和要求得到強制執行。
2.1.1 問題剖析法
“問題背后有責任”。要一事一議地透過問題的表面現象深入分析各方面存在的履職問題。通過“責任分析”會發現蓋板在基建期間沒有按照“三同時”要求設計、制作和安裝,也沒有履行交接驗收規定,相關的基建、生產管理人員存在安全履職不把關問題。還發現移交生產后安全檢查不到位、日常巡視檢查不到位等管理問題,有關的管理、運行和檢修專區負責人安全履職不到位。還存在有關制度不健全、執行不嚴等問題,監督管理部門應對此負責。在對以上問題剖析的基礎上制定整改措施,不但要整改安全問題,同時要教育相關人員認清責任,提高責任意識,增強安全履職把關能力,規范管理行為,強化制度落實,防止同類問題重復發生。
2.1.2 違章追溯法
對一起違章事件的處理如果僅是對違章者進行處罰教育,不進行“責任分析”就會存在的深層次的管理問題。違章不是簡單的違章者的問題,企業的安全管理是一個有機整體,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管理問題,違章將會不斷發生。為此,要透過違章現象對各管理流程人員履職情況進行追溯,排查履職問題,讓其中的所有人都能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嚴格履職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違章問題。
2.2.1 崗位履職分析
由問題整改負責人、負責單位自行進行的“責任分析”,外包工程和外協用工的“責任分析”應由本企業負有工作監護職責的單位和個人負責。
2.2.2 集體討論分析
是由問題整改負責單位根據需要組織相關人員以集體討論的形式開展“責任分析”。
2.2.3 審查把關分析
安監、生技等企業主管部門對問題整改負責單位、負責人“責任分析”結果進行審查,檢查分析結果是否全面、完善,對“責任分析”結果進行點評等。
2.2.4 疑點難點分析
在“責任分析”過程中如果遇到疑難問題,應由企業主管部門組織專門研討分析,特殊情況可以聘請專家協助解決。
2.2.5 典型問題分析
當發生影響較大、具有普遍教育意義的安全問題時,由企業領導或主管部門指令責任單位開展“責任分析”,通報“責任分析”結果。這樣做的原因,一方面是重視問題的整改,另一方面是為了擴大教育影響。
安全問題與人員的安全履職問題存在著必然聯系,發現安全問題也是研究解決安全履職問題的最佳時機,“責任分析”是要通過安全問題“一事一議”地分析安全履職問題,解決安全履職問題。所以組織開展“責任分析”必須要以問題為導向,準確把握安全責任體系中的問題所在,通過整改,不斷地強短板、補弱項,以提升安全履職能力。
安全問題出現在哪兒就說明哪兒的安全責任制存在問題,自查自糾就是要誰有問題誰負責,通過“責任分析”理清自身安全履職存在的問題,暴露自身管理上的缺陷。只有形成自查自糾的“責任分析”習慣,才能建立不斷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管理提升機制。
安全管理涉及企業生產的“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全時段”,任一個人的安全履職問題都會造成整個安全保證體系出現漏洞,正所謂“100-1=0”。為此,上至企業負責人,下至企業員工均應全員參與“責任分析”工作。
“責任分析”需要立足本崗,面對問題分析各方面履職情況,往往會分析到自身安全履職情況,為了鼓勵相關人員敢于揭短,充分暴露履職問題,對可控狀態下的安全問題暴露出的人員履職問題可不進行考核,“重在整改、教育”。但在失控狀態下發生的應急響應和安全事件暴露出的人員履職問題,已經超出“責任分析”范疇,應按安全問責處理。
“責任分析”必須長期堅持,才能達到提升全員安全責任意識和安全履職能力的目的,每次透過安全問題開展“責任分析”都是對相關人員進行的一次安全責任教育、一次認識上的提高,只有在“責任分析”開展到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后,全員安全責任意識和履職把關能力才會顯現出來。為此,必須把“責任分析”融入到企業日常安全管理流程中,形成常態機制。
一個新的管理舉措能否得到有效實施,首先是要做好領導組織工作,從策劃、布置、實施到檢查改進,需要建立新的工作機制、新的管理流程,自上而下地貫徹執行,全員普及,并實現常態化。這全過程可能會遇到難于預測的各種困難和阻力,如果得不到企業領導的重視,沒有強有力的領導組織保證,任何管理工作都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中途夭折。
“責任分析”的初衷是檢驗人員履職情況,是在現有安全責任體系的基礎上分析安全履職問題,安全責任體系的完備性將對“責任分析”的開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如:安全責任體系不完備存在缺位問題時,在對安全問題進行“責任分析”時,將會出現沒有分析依據、無法落實到人的情況,就需要先去完善責任體系。雖然“責任分析”能夠在改進履職問題的同時完善安全責任體系,安全責任體系不完備會使“責任分析”受到阻力,責任體系完備性越差,“責任分析”的阻力就會越大。
每一次的“責任分析”都是針對安全履職的嚴肅事件,任何私心和麻痹大意都會影響“責任分析”的效果。“責任分析”必須做到真實、客觀、全面才能達到不斷提高人員責任意識、完善責任體系的目的,這就需要有認真負責的管理層來做好日常監督管理工作,要形成完備的常態化監督考核機制,一絲不茍,嚴格執行,保證分析到位、結果真實、措施完備、整改有力,扎實做好每一環節的工作,這是能否開展好“責任分析”工作的關鍵所在。
“責任分析”作為一個新的安全管理工作方法,必須融入到企業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才能發揮作用,原有基礎工作扎實的企業,制度健全,監督考核嚴格,工作作風扎實,執行力強,新的管理方法將會很快得到實施,形成長效機制。相反,管理基礎差的企業,管理松散,工作隨意性大,現有的管理制度和要求還沒有很好地貫徹執行,新的管理方法也將很難得到有效執行,甚至會出現“熱一陣子”的情況。
對于需要全員參與的安全管理活動,企業的員工對安全工作的關注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關心安全的員工會積極參與,主動作為。但是,不關心安全的人員就會漠不關心,無動于衷。為此,組織“責任分析”要有具備一定安全素養的員工隊伍作為前提條件,否則就會出現走形式、應付等問題,不能取得真實的效果。
企業具有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人人關心安全,重視安全,新的安全管理方法和理念就很容易被接受,快速融入工作流程,形成工作習慣,發揮積極作用。但是,如果缺少安全文化氛圍,受錯誤觀念影響,人員忽視安全,缺少責任意識,對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容易產生抵觸情緒。為此,在開展“責任分析”的初期應強化輿論引導,加強培訓,廣泛宣傳,調動人員積極性,營造有利的環境氛圍。
就如何開展“責任分析”提出了具體的工作方法,明確了“責任分析”的目的、意義和工作原則,形成了較為全面的方法理論。“責任分析”也是改進安全管理的一次嘗試,其實質是透過安全問題分析人員履職把關情況,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責任體系的不足,從深層次上解決安全問題,達到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的目的。“責任分析”方法便于理解和掌握,可以在企業內部快速形成工作機制,并通過實踐不斷完善和發展,使人員的安全責任意識逐步得到強化,全員做到“知責、明責、行責、盡責、擔責”,其結果必將推進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實現安全生產的可控、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