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寶,劉世春
(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寧城縣供電分公司,內蒙古 赤峰 024200)
2018 年寧城縣供電公司的農網、大修技改及搶修等作業現場多達1 094 個,作業現場呈現點多面廣、作業環境復雜多樣的狀態,安全督查系統內作業現場291 個,查處違章75 起,其中嚴重違章19 起,一般違章56 起;督查外委單位作業現場237 個,查處違章202 起,其中嚴重違章51 起,一般違章151 起?,F場作業違章行為頻發,安全風險管控難度大。
從專業特點看,電網施工作業現場大部分都處于露天環境下,特別是輸、配電工程受社會環境、自然環境限制較大,作業現場潛在巨大風險。具體表現為施工作業需要進行大量的高空作業及交叉跨越作業,交通條件差、機械化程度低,多工種動態配合,作業環境多變,施工人員、機械、設備、材料動態聚集,施工安全隱患復雜、形式多樣、安全風險大。
從2018 年現場作業安全督查的情況來看,作業現場在現場勘查、安全措施執行、文明施工管理、安全工器具管理等方面存在問題,潛在較高安全風險。問題集中體現以下幾個方面:作業計劃編制、審核、管控不嚴,隨意變更,不能剛性執行;現場勘查流于形式,“兩票”“三措一案”和標準化作業指導書不能與現場實際情況相對應,填寫不規范,審查不嚴;現場接地、圍欄、標示牌等保證安全的技術措施沒有按照規定設置;工作負責人素質不高,組織管理能力不強,現場作業管理混亂;未粘貼試驗合格標志的、損毀的安全工器具屢屢出現在施工現場。
“一崗一標”是指立足崗位要求,梳理職責、標準、流程、制度、考核等應知應會內容,形成崗位學用手冊在標準上精確指導到崗位。為提高基層技能崗位人員安全能力和業務素質,強化崗位職責認知與執行能力,公司依據現行有效規章制度、規程規范和技術標準,緊密結合日常工作實際,梳理職責、標準、流程、制度、考核等應知應會內容,將主要技能崗位日常工作中常用且相對重要的核心內容及常用標準數據等進行歸納整理,去繁求簡,形成配電運檢崗位、變電運檢崗位、調度運行崗位等9 個崗位學用手冊,直接有效地指導基層技能崗位人員去認知崗位職責,學習本崗位工作標準和應知應會內容。
“一人一控”是指對照崗位標準,采取自評與互評方式,查找知識技能短板與性格體征弱點,制定提升措施,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培訓教育和搭建實訓基地、教練隊伍及“師帶徒”的幫帶平臺提升隊伍素質能力。
1.2.1 扎實開展員工能力評估
員工能力評估是“一人一控”的基礎,能否扎實開展關系隊伍素質能力提升的成敗。為確保評估數據質量,公司成立評估指導工作組指導基層班所開展員工能力評估和提升計劃制定工作。安監、運檢、營銷等相關專業將對員工能力測評結果匯總,總結,分析班組、員工存在的短板,針對性制定培訓計劃,并通過教練應用、師帶徒、自學或集中學習等方式彌補短板、提升技能。
1.2.2 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培訓教育
在安全培訓教育過程中,克服一成不變的照本宣科、我講你聽、坐而論道的呆板單一形式,力求內容和形式的鮮活性,以豐富多彩的形式,激發員工主動參與的熱情,活躍培訓教育氣氛,增強培訓教育的客觀效果。比如說,培訓過程實行聽講、觀影、討論三步走,《安規》調考常態化,舉辦安全生產知識競賽等。
1.2.3 搭建幫帶平臺。
建設包含輸電、變電、配電、計量和安全專業的實訓場地,為員工技能培訓、競技練兵提供硬件支撐。組建65 人的教練隊伍(專業層面29 人,基層班組層面36 人),通過培訓授課和“師帶徒”的方式,將凝練實用的工作方法和實踐經驗傳授給新入職員工,培養技術骨干和班組長。組建23 對幫扶對子,完善“師帶徒”的考核體系,定期進行考核、評比、表彰,形成多元化、立體式的管理格局。
“一事一控”是指立足每一項任務,以工作流程、工作質量控制和風險點識別及預控措施為內容,在風險上精準控制到任務。
依據作業計劃精心組織、超前準備,合理安排人員、設備、材料、機具等,落實作業準備階段各環節安全管控措施,確保作業人員在開始工作前做足準備,實現風險超前預防、事故防范關口前移。
(1) 開展施工人員、施工機械及安全工器具合規性審查。施工人員要經過體檢、安全知識教育、技能理論及實操培訓,無妨礙工作的病癥,并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施工機具、安全工器具定期進行檢查、試驗、保養,嚴禁未經檢驗、試驗或不合格的施工機具、安全工器具進場。
(2) 施工現場勘查詳實、全面、徹底,“三措一案”編制具體、針對性、操作性強?,F場勘查要全面查找作業中的危險因素,重點記錄停電范圍、帶電部位(區段)、同桿架設、交叉跨越、作業環境等內容,同時進行危險點分析。根據勘查結果編制“三措一案”,明確組織責任、計劃安排、人員分工、施工進度、安全技術措施和工藝標準。
(3) 開展作業風險辨識。依據勘查結果分析現場作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觸電傷害、高空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害、特殊環境作業、誤操作等因素,制定切實可行的控制措施。
(4) 做好承載力分析。綜合工作任務的復雜程度及難度,作業班人員數量、精神狀態、風險辨識及防控能力,設備材料、施工機械、工器具、車輛等保障能力,天氣、環境等因素,全面深入開展承載力分析。對于承載力不足的單位、班組要制定相應的措施,采取適當調整作業計劃、調配作業人員等方式,保證作業能力充足。
以“兩票”執行為核心,做好開工前安全交底,嚴格執行到崗到位和作業現場安全督查,充分利用布控球、微信等先進管理手段,落實保障安全的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按部就班實施作業,全過程保障生產作業安全。
(1) 高效開展班前會,避免盲目開工作業。班前會要時間短、內容集中、針對性強,突出“三交”(交任務、交安全、交措施)和“三查”(查工作著裝、查精神狀態、查安全工器具),并根據當天工作任務的特點、設備或線路運行狀態、作業環境等,進行危險點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安全注意事項。
(2) 嚴格執行“兩票”,規范倒閘操作和作業過程。依照現場勘察記錄規范填寫工作票,經工作票簽發人審核、簽發方可執行,工作票所列人員對工作票中確認簽字內容的準確性負責,各自履行自責,嚴格執行工作票,按部就班實施作業。操作前應先核對系統方式、設備名稱、編號和位置,操作中應按操作票填寫的順序逐項操作,認真執行監護復誦制度,宜全過程錄音。嚴格執行標準化作業指導書,明確人員分工,按照操作流程、施工方法逐項進行作業,不干文本所列內容之外的工作。
(3) 成立5 支安全督查隊,常態化開展“四不兩直”反違章督查,監督現場人員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督導落實現場安全措施和提醒作業人員注意安全,重點檢查“兩票”執行及保證安全的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落實情況、施工機具、安全工器具和個人勞動防護使用情況、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等。實行作業現場罰單制,糾正和處罰并重,根治屢查屢犯的頑疾。違章情況在網頁上進行通報,對典型的、風險高的違章以及現場違章嚴重、安全風險高的單位要在周或月度生產例會上“說清楚”。
(4) 利用可視化巡檢系統、微信群等手段強化現場的監控。創建安全質量管理微信群,工前,作業單位把施工地理位置、現場安全交底情況(班前會),工作票、現場勘查記錄填寫,驗電、接地、標示牌及圍欄裝設等技術措施布置等情況進行拍照上傳,便于安全督查和群里人員討論學習,實現好的做法借鑒推廣,違章行為無處躲藏。此外,在生產一線輔助運用可視化巡檢系統(布控球),讓作業現場通過網絡實時處在監控之下,消除作業人員的僥幸心理,避免違規操作發生。
(5) 普及應急救援知識,嚴格應急處置流程。積極開展緊急救護、應急救援培訓和演練,提高作業人員的自我保護和應急救援能力。重點崗位和關鍵部位編制應急處置卡,時刻警醒在人員突發疾病、機具突發故障和社會、自然因素導致的突發事件發生時如何按照程序應急處置,避免遇事慌亂錯過最佳救援時機,甚至因操作失誤造成二次傷害。
(6) 現場工作終結時,由工作負責人召集并組織班后會,對本次工作任務開展進行總結,重點分析作業中存在的問題,總結教訓,制定管控措施,進一步增強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提高操作技能。
2019 年安全督查系統內作業現場156 個,查處違章15 起,其中嚴重違章3 起,一般違章12 起;督查外委單位作業現場241 個,查處違章146 起,其中嚴重違章54 起,一般違章92 起。從施工作業現場安全督查情況來看,系統內施工現場能夠做到安全措施、組織措施、技術措施落實到位,管理違章、行為違章得到有效遏制,施工現場基本做到可控、能控、在控。
推行作業現場“一標雙控”應用可以有效提升作業現場安全風險管控能力,提高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技能水平,基本達到作業現場施工作業標準化、安全管理流程化、安全責任落實全員化,實現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外委單位、集體企業承擔的施工作業現場以及事故搶修作業現場,受社會因素、制度體系制約,現場安全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有待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