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璠

從前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支持返鄉入鄉創業創新,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壯大縣域經濟,拓寬農民就業渠道”,“縣域”的重要性,在新發展格局中,再度升級。
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除了提出要“壯大縣域經濟”外,還強調“促進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提升縣城公共服務水平”“擴大縣鄉消費”“提升縣級醫療服務能力”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并作出重大工作部署。
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縣域經濟呈現出發展地位更具可重塑性、市場需求更具可挖掘性、供給質量更具可提升性、發展動能更具可培育性等特征,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的潛江便是生動的案例。
2020年,潛江一舉摘獲3個全國百強——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第88位)、全國縣域營商環境百強(第76位)、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第82位)。這與潛江市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密不可分。近年來,潛江市瞄準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以金澳科技為龍頭的新化工、以江漢油田為龍頭的新能源、以長飛光纖等企業為代表的新科技、以蝦稻為代表的新特色四大千億產業集群,取得了不俗的發展成績。
全國人大代表、中共潛江市委副書記、市長龔定榮一直在思考“國家為什么要提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我們應該怎么做”?他注意到《2020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報告中的一組數據——我國百強縣以占全國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約十分之一的國內生產總值。“這說明,縣域經濟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在全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縣域經濟作為我國重大發展戰略實施的微觀基礎,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不僅對于提升縣域經濟自身發展能力,而且對于暢通全國經濟發展循環都具有重要意義。”龔定榮具體解釋道。
圍繞著加快推動縣域經濟融入全國雙循環新格局,龔定榮提出了四點具體建議。
一是加快推動縣域融入區域發展布局。堅持區域協同開發的理念,完善區域協同發展機制,以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為依托,加快推動縣域融入區域發展戰略步伐,實現一體化、同城化、共享化發展,形成中心城市龍頭帶動、都市圈節點城市錯位發展、縣域經濟基礎支撐的優勢互補的全國雙循環發展布局。
二是加快推動縣域暢通要素循環。堅持以推動縣域更高效便捷融入全國雙循環格局為出發點,著力改善提升縣域對外的交通、物流、海關、信息等通道,實現縣域與縣域、縣域與中心城市、縣域與都市圈、縣域與城市群之間的快速融通,實現資源和要素在四者之間的良性互動。
三是加快推動縣域參與產業協同分工。堅持以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協同分工為原則,一方面建立東部縣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加工組裝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引導機制,加大對中西部縣域經濟發展和產業承接的定向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建立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與縣域協同分工的產業發展機制,支持縣域打造產業配套基地。
四是加快補齊縣域自身發展短板。堅持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著力點,全力推動全國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示范建設,在財政、金融、項目、產業等方面給予定向支持,全力補齊縣域強化規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等短板弱項,提升縣域內生發展的動力,提高縣域融入全國雙循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