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宏妮

中華源·黃河魂 地處豫西丘陵山區的新安,是古都洛陽的畿輔之地,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也是河洛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新安縣人民政府2020年工作報告中提出:突出“中華源·黃河魂”主題,深入挖掘和傳承黃河文化。
身后是“三月花如錦”的洛陽,往前是“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長安。面向密密青磚壘成的漢函谷關城門,中原文化的厚重感撲面而來。
漢函谷關是中國歷史上建置較早的具有重要軍事作用的重要關隘,也是對東西方文明交流有著重大意義的絲綢之路的第一關,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對研究我國古代歷史、經濟、文化、軍事以及絲綢之路等方面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一處非常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
黃河流域是一座巨大寶庫,文化旅游資源在黃河流域比比皆是。在沿黃九省區擁有的19處世界遺產、18處世界地質公園、65個5A級景區中,新安分別占了一席之地,分別是函谷關、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和龍潭大峽谷。
地處豫西丘陵山區的新安,是古都洛陽的畿輔之地,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也是河洛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新安縣人民政府2020年工作報告中提出:突出“中華源·黃河魂”主題,深入挖掘和傳承黃河文化;叫響中華文明溯源之旅、大河風光體驗之旅品牌,打造獨具新安特色的黃河文化旅游產品,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
發掘和激活歷史文化、發展全域旅游,同時大力促進文旅融合,隨著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啟動,新安在未來有什么樣的想象空間?
2020年12月9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組織召開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暨大運河、長城、長征文化公園建設視頻推動會之前大約20天,河南省洛陽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于建設文化旅游強市的實施意見》(下文簡稱《意見》),以進一步推動洛陽市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向文化旅游強市邁進。
《意見》提出了“建設文化旅游強市”的整體目標,即:到2023年底,創成國家級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區、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到2025年,基本建成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和國際人文交往中心。關于河洛文化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意見》也提出了構想:加快建設國家級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區,發揮龍門石窟傳承創新核心引領作用,將洛陽建成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核心區;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強化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使命擔當。打造文化自然融合、沿線全景貫通的沿黃河旅游公路和生態廊道,形成黃河文化精品旅游帶示范區。
新安地處洛陽市西部,是河洛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有實物為證的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從秦時置縣推算,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早在幾十萬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里生息和繁衍,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和華夏文化。相傳黃帝、炎帝曾在這一帶活動,因而人們又稱新安為“表里山河”“帝王之鄉”“華夏之祖”“炎帝之根”。
作為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沿線的重要城市,新安借助這股“東風”有什么舉措?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對于發展沿線城市的文化旅游,有重大的意義,但如何把握住契機?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副教授、策劃研究專家熊海峰認為,首先要深刻理解國家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的戰略意圖和建設目標,堅持國家站位、突出國家標準,彰顯文化內涵、弘揚文化精神;其次要基于自身的文物遺存、點段特征、地域特色等,深化對本段黃河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現代闡釋,激活與釋放遺產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價值、建筑遺產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經濟社會價值,強調古為今用,賦予新的時代含義與品格特征。熊海峰表示:“建設國家文化公園,保護是基礎,傳承是方向,利用是動能。其核心要旨是通過健全遺產保護、綜合展示、教育科研、旅游休閑、文創研發等多重功能,讓‘沉睡的歷史文物‘活起來,借此打造本地的世界級旅游景區。”
新安縣人民政府2020年工作報告,對大力發展全域旅游也做出重點規劃:全面落實河南省文化旅游強省大會精神,積極對接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和都市圈一體化文旅聯盟,加快編制新安全域旅游規劃,推動構建北部“四山一湖一集群”、南部“一帶一城一園區”、東部“一溝一域一特色”的文化旅游新格局。挖掘提升黃河文化、和合文化、函谷關絲路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加快漢關文化城、千唐志齋文化產業園區等規劃建設,著力打造文旅核心展示區。
發掘和傳承歷史文化,促進文旅融合,對新安來說,不僅有遠景規劃,還有落地的實施方案。
新安縣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2020年以來,新安積極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沿黃生態廊道建設工作早謀劃、早啟動。新安縣黃河生態廊道道路全長160.9公里,目前主線已建成52.5公里,在建108.4公里。下一步,新安將加快配建黃河樂道、驛站等服務設施,布局農文旅融合項目,打造保護母親河的綠廊、建設幸福河的游廊和踐行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高質量發展長廊。
新安縣人民政府2020年工作報告對此也有清晰的部署:“將依托農旅田園綜合體和溝域經濟示范區,打造一批生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加快推進新安櫻桃小鎮、甘泉古窯村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石井老街、神仙灣方舟營地、寺坡山等民宿集群,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新營銷模式,用好‘心安禮得文創品牌,叫響網紅‘安小淘,提升‘絲路漢關、山水新安‘來到新安、自然心安‘我在新安等你等文旅品牌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關于新安建設的民宿集群在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安縣有關部門稱,目前該縣關于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相關規劃,還未進入明確對外公開的階段。
2020年4月,2020年河南省文化旅游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在洛陽舉行,洛陽市集中開工了一批文旅項目,其中就包括新安縣民宿集群。公開的資料顯示,這個總投資2.7億元的項目,將在石井老街、神仙灣方舟營地、寺坡山等地,打造新安縣民宿集群。其中,石井老街設計建設8套民宿院落,打造60至70間高端民宿,包括無邊泳池、網球場、公共餐廳、兒童樂園、研學體驗館等;神仙灣方舟營地將建設60多間梯臺式民宿,包括可移動式酒店、餐廳、書吧、游泳池、會議室等;寺坡山將建設22套木屋式民宿,進一步推動當地旅游由單一的觀光游向深度的度假游、康養游等綜合性旅游轉變。
關于民宿集群對當地的意義,熊海峰認為,民宿是一種將當地生態、文化、物業、服務等資源與旅游休閑需求結合在一起的有效方式。對于新安縣而言,以生態為基、需求為本、文化為魂,深入挖掘黃河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與價值,打造系列以黃河文化傳承活化為主線,生態涵養、文化驅動和鄉村振興融合共促的創新樣板,無疑可成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化文旅融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典范高地和國際窗口。
“文化是旅游體驗的‘精神內核,旅游是文化彰顯的‘生動場景。未來通過運營民宿,促進當地文旅融合,想象空間無限。”熊海峰認為,當地未來發展應以民宿旅游休閑為基礎,推進“民宿+”多元業態融合,例如+影視藝術、+醫藥康養、+節慶演藝、+戶外運動、+傳統非遺等,提升精品民宿附加值和產業鏈價值,形成系列主題突出、亮彩紛呈的黃河文化主題民宿的“帶”與“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