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建設安全高效礦井,是提升煤炭工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提高煤炭保障供應能力的有力途徑。
自1992年原煤炭工業部提出開展高產高效礦井建設(2007年更名為安全高效礦井)以來,歷經近30年的建設發展,從1993年命名第一批12處高產高效礦井(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96%),到2020年安全高效煤礦已達到973處(合計煤炭產量23.04億t,占當年全國煤炭產量的比重達到近60%),先后命名表彰了21批煤礦,全煤行業安全高效礦井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安全高效煤礦建設成就,是我國煤炭工業整體實力和面貌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深刻體現。安全高效煤礦,是引領我國煤礦現代化建設的先行軍,是推動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為煤炭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作為我國先進產能的主體,安全高效煤礦在發揮煤炭兜底保障作用、促進煤炭行業整體生產力水平提升、優化煤炭開發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增強煤礦安全保障能力、促進煤炭開采技術與裝備進步、推動煤炭工業綠色清潔低碳發展和煤礦智能化建設等方面,發揮了良好示范效應,做出了突出貢獻。
安全高效礦井建設是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之基和動力之源。當前,在煤炭行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進一步推進安全高效煤礦建設尤為重要。為加強學習借鑒,本刊特別策劃安全高效煤礦建設專題報道,展示部分企業的建設成就和寶貴經驗,促進全行業錨定“國內一流、世界先進”的目標,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安全智能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在安全高效礦井建設方面取得更大成績,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