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宏彬
中煤大屯公司徐莊煤礦立足礦井發展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安全生產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打造本質安全型礦井為目標,壓緊、壓實、壓細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找準安全管理的關鍵環節,優化礦井生產系統,夯實安全生產根基,提升經營管控水平,有力推動了安全高效礦井建設。
1.全鏈條嚴管,強責任筑屏障
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明確礦長是礦井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的安全工作全面負責。根據“誰主管誰負責、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以制度形式規定礦各級人員在生產工作中的安全職責,明確各崗位的責任范圍和考核標準,強化和落實各級、各部門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探索黨管安全的有效途徑,建立礦黨委領導班子成員黨建與安全包保制度,班子成員認真履行安全管理職責,下井帶班值班,到現場、基層解決安全難題,指導安全生產。
強化安全履職問責問效。定期對干部在崗值班、工作效率、勞動紀律、履職情況等進行檢查,對干部安全履職不到位、不作為、執行力不強等問題進行追責。強化區隊自主安全管理,嚴格“三違”指標化考核,實施“自警單”管理,自查自糾自改,推動安全由被動監管向主動管理轉變。
創新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施“黨建+工匠學校”工程,培養了一批高技能、高素質人才,提高了技防能力。堅持安全教育不斷線,通過安全培訓、安全主題教育、安全道德講堂等活動,不斷強化職工安全意識,規范操作行為。
2.全過程發力,創達標夯基礎
實施安全生產標準化工程。認真落實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三位一體”安全生產標準化要求,以保持國家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礦井為目標,以安全風險分級管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為抓手,大力實施安全生產標準化工程,重點對頂板管理、光面爆破、錨桿索支護等項目進行專項整治,實現了動態達標。
開展質量標準化改造。先后對井下-750大巷、二號下山、三號下山等運輸軌道進行質量標準化改造,實現了運輸軌道管線一條線、照明一條線、軌道一條線。有效實施標準化蹲點包面制度,堅持每周確定一專題一整治一通報,治理一項鞏固一項,確保工作面標準化創建質量。
全面推進新班組建設。推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管理模式,將班組管理與安全生產有機融合,引導職工主動講操作標準、談崗位紅線、說安全規程,自覺參與安全管理,解決了班組安全生產管理難題。
3.全方位防范,查隱患治“三違”
強化安全雙重預防機制。嚴格超前管理、隱患排查,通過年度、季度、月度風險辨識評估,重點對辨識范圍內瓦斯、水、火、煤塵、頂板、沖擊地壓及提升運輸系統等容易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危險因素開展安全風險辨識,針對辨識評估出的較大及以上安全風險,采用技術和管理措施降低和控制風險。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對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實施動態、精準監管,使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更加規范、健全,責任、措施更加精準、有效。
嚴格落實隱患排查制度。落實礦、專業、區隊、班組“四級”隱患排查制度,針對查出的隱患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整改,做到閉環管理。同時,有效發揮安全監督作用,加大突擊檢查力度和頻率,重點加大中夜班、周末、節假日等特殊時段和邊遠區域、條件復雜、巷修工程等作業地點的突擊檢查力度,并配備智能抓拍系統,從嚴從快查處“三違”行為。
開展“三違”人員幫教活動。通過家屬幫教、培訓幫教、班組幫教、科隊幫教、結對幫教、協管幫教、領導幫教等多種形式,落實不同層級“三違”幫教措施,減少抵觸情緒,自覺接受教育、幫扶。
1.科學合理組織生產,保障接續
超前謀劃,確保精采細采。堅持超前謀劃、超前介入、精準準備,從管理、技術、裝備、工藝、勞動組織等方面分層級梳理問題、解決問題,實現工作面接續無縫對接。同時,狠抓正規循環率,制定重獎重罰考核辦法,嚴格考核問責,確保實現穩采精采細采。
加強管控,做到有序生產。加強源頭管控,落實設備“包機”制,大幅度降低設備故障率。嚴格現場管控,從人員出勤、驗收考核、技能培訓等方面提效能,狠抓掘進光面爆破、一次成巷,提高工程質量。加強車皮供應、施工工藝、故障排除、掘前準備等環節管控,實施臺階獎勵法,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提高單進水平及生產效率。強化生產管控,嚴格“三率”考核,優化生產工序、工藝,通過每天制定地質剖面圖等措施,提高復雜地質條件下生產可控度,做到均衡有序生產。
2.有效強化系統保障,提高效率
優化系統,綜合考慮,實現無縫對接。認真落實大屯公司“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和“一優二補三減四化”工作要求,編制礦井優化系統實施方案,優化礦井供電系統,減少中間環節。堅持設計為掘進考慮、掘進為安裝考慮、安裝為回采考慮、回采為拆除考慮的原則,系統、部門之間相互創造條件,實現無縫對接。
更新設備,改進工藝,提高工作效率。加強系統建設,對主井機械設備、南北箕斗及卸載裝置進行改造,縮短提升時間,提高生產效率。采煤工作面使用智能噴霧裝置、變電所遠程控制、猴車自動運行等設備,掘進工作面使用巖巷快速掘進生產線、遠程噴漿等設備,大幅度提升功效。8331材料道使用“35度膠帶轉彎裝置”,減少運輸環節。工作面回收時,使用卸車裝置、組裝溜槽裝置、支架運輸換裝導向裝置等回收工藝,大大縮短回收時間。
3.不斷推進四化建設,科技興安
加大科技資金投入,打造舒適安全環境。先后投資120萬元在工作面安裝智能定位噴霧除塵控制系統,實現了割煤、移架、降柱、噴霧自動化。投資200多萬元對東九猴車、Ⅱ⑴猴車、Ⅱ⑶猴車、Ⅱ⑶下采區猴車設備進行技改完善,為職工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投資400多萬元安裝微震檢測和應力在線檢測系統,為沖擊地壓災害預防提供預警,提升礦井科技含量和硬件保障能力。
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安全預控水平。推進機電、運輸等系統信息化整合,實現了-400中央及采區變電所的遠程控制、主要運輸場所24小時不間斷監視以及采區擋車器自動遠控、東九猴車無人值守;完成了-750西大巷和II(3)下采區信息化系統建設、西風井監控通信計算機網絡聯網、人員定位系統優化改造和安全監控系統數字化升級改造、礦井災害處置方案信息化及災害處理指揮調度系統等項目建設,提升了安全風險預控水平。
1.超前謀劃,嚴格經營管控提效益
加大成本管控力度。堅持全面預算管理,以精細化管理為抓手,切實抓好材料采購、保管、審批、領用、發放、回收等各個環節的管理,把任務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區隊、班組、個人,做到人人有指標、班班有考核。
嚴格材料審批制度。樹立“管生產必須管成本”的理念,切實加強材料的審批、監督,并落實管理責任,做到“誰管理、誰簽字、誰負責”。堅持月度經營考核會材料消耗分析制度,加強預算與成本費用控制的銜接,實現由結果通報向過程分析轉變。
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定期對基層單位修舊利廢、材料使用等情況進行檢查,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和規程措施,嚴格考核兌現。以內部市場化管理為基礎,把各項費用的使用情況與使用單位、職能科室的工資收入相聯系,與生產獎金、個人收入相掛鉤,提高區隊自主管理能力,自覺做好材料成本的管理審核,杜絕浪費,實現效益最大化。
2.源頭控制,強化煤質管理促增收
健全煤質管理體系。制定各種煤質管理辦法,不斷健全煤質管理體系,落實管理責任,加大考核兌現力度,把提高煤炭質量作為應對市場競爭、提高經營效益、促進礦井安全高效發展的中心任務來抓。
科學設計開采方案。根據礦井生產水平和地質條件,科學合理設計工作面和開采方案,從前期采區設計、煤炭開采、提升運輸、煤質化驗、篩選等各個環節入手,夯實煤炭質量保障基礎。
抓好煤質全過程管控。通過調整層位、加強放煤管理、減少矸石進入煤流、強化風選控制、合理混煤、多點采樣化驗等措施,克服斷層等因素帶來的影響,確保煤質達標。從生產現場、提升運輸到地面管理,抓好煤質全過程管控,實現煤炭質量的動態監督、檢查和控制,切實提高煤炭質量,促進效益提升。
3.深挖內潛,推進降本增效見實效
實施節支增效工程。堅持“能自修、不外委,能用舊、不用新”原則,盤活小件加工量,控制小件加工外委量,不斷加大修舊利廢力度,實現節支降耗。加強現場設備管理,抓安裝質量,杜絕干返工活;抓設備維護,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抓規范操作,杜絕人為損壞設備設施,減少設備投入,節約資金支出。強化工程質量管理,一次施工一次到位,減少人工投入、降低材料投入。強化放煤管理,研究分析放煤與煤質的最佳結合點,做到少丟煤、不丟煤,不斷提高原煤回收率。
實施科技增效工程。圍繞減頭、減面、減人、減系統,開展技術優化工作,以減人提效推進降本增效;圍繞沖擊地壓、防治水、運輸等安全管理重點、難點開展課題攻關,以提升礦井應對安全生產事故風險與事故災害能力推進降本增效;圍繞日常安全生產中遇到的小問題,開展小改小革活動,提高勞動功效,減輕勞動強度,以生產力的提升推進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