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美,秦鵬飛
(青島理工大學,山東青島 266033)
明式家具和美式家具作為中西方家具中比較典型的藝術風格,它們的家具風格都帶有獨特的民族氣息和地方氣息。在家具設計中,構成不同風格的元素種類雖然相同,但是由于生活生產背景、文化等不相同,對于相同元素的表現手法也不盡相同,進而會體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明式家具和美式家具,自產生以來,經過不斷的演變和發展,直到現在憑借其獨有的風格仍備受追捧,必然有相通之處,研究其相通之處,為現代家具設計提供一部分想法。
名詞的一字之差,容易引起混淆,導致對概念的偏向認識,現主要對“明式家具與明代家具”、“美式家具與美國家具”進行概念的具體闡述,以便正確理解。
明式家具與明代家具。在20 世紀30 年代,楊耀先生與艾克先生共同完成《中國花梨木家具圖考》這本著作時,“明式家具”這一名詞被提出。關于“明式家具”的概念,王世襄先生曾經在《明式家具研究》一書中指出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本文引用的是廣義概念,即制作生產在明朝以及近現代具有明式風格的家具[1]。“明代家具”顧名思義是制作生產于明代期間的所有家具,時間范圍跨越整個明朝統治時期。有部分研究者認為,明代家具是指硬木家具,這種觀點是不準確的,據歷史考證,明代家具既包括硬木家具也包括一部分軟木家具。明代家具僅是時間概念,然則明式家具不僅是跨時間和跨空間的概念,也是家具的藝術風格名詞[2]。
美式家具與美國家具。“美式家具”不僅包括制作生產在美國本土的家具,還包括在他地生產制作但具有美式風格的家具。美式家具根據時間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早期殖民地時期、聯邦時期、維多利亞時期、現代時期[3]。現在提及的美式家具一般是指聯邦時期的家具,也是本文中美式家具主要比較研究的風格。“美國家具”僅指生產制作都在美國本土的家具,美國家具只是一個空間概念的名詞,而美式家具是跨越空間概念和時間概念的名詞。
明朝時商品經濟繁榮、城鎮興起,工匠制度完善,文人也可參與家具的設計制作,同時海禁解除后海上貿易盛行,帶入大量的海外硬木,為明式家具的起源發展打下了良好的根基,明式家具達到了我國古代家具發展史上的較高水平。
美式家具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7 世紀初,美洲新大陸被發現后殖民地建立。美式家具風格前期主要受殖民文化的影響,中期美國成立后,不同種族的人匯聚到這里,帶來的文化經過不斷融合,形成了美國獨特的社會文化背景,后期西方興起了新藝術運動、工藝美術運動等,為美式家具風格開拓了新的方向,再者東方文化的傳入又為之添磚加瓦[4]。
2.1.1 造型對比分析
明式家具造型上主要運用直線和曲線,無冗余的裝飾,注重精煉與實用性,以明式圈椅為例,上部分的扶手與搭腦運用曲線,呈現出優美流暢的弧度,背板從前方看是兩條直線,從側方觀察,與人體背部的曲線貼合,呈流線型;下部分,椅腿和棖子是直線造型,端正大方,棖子高低不同,體現出中國古代的階級觀念,券口牙子曲線造型,柔美暢達,直線和曲線在圈椅上運用的恰到好處。
線型在羅漢床上的運用,以明式羅漢床為例,上部分三面圍子和抹頭是直線造型,圍子上是常見的幾何紋裝飾,也運用直線造型;下部分鼓腿、彭牙、馬蹄腳都是優雅簡潔的曲線造型,整個羅漢床造型主要就運用了直線和曲線,體現出端正的儀態和濃重的東方特色。
美國地廣人稀,人民都是以獨棟別墅居多,空間較大,所以美式家具體制較大,強調舒適性和實用性。聯邦時期的家具強調簡潔、線條的明晰、優雅和裝飾得體有度[5],具有獨特的美式造型語言。椅子體型方正,整體造型溫婉精致,上部分椅背的盾牌造型,吸收早期殖民文化,背板的紋樣裝飾中使用豎琴元素和柔和的曲線,搭腦和整個椅背造型渾然一體;下部分,座面加入布藝增加舒適度,椅子腿型成圓錐形,在美觀的層面上又增加了牢固實用,棖子高度幾乎同高,體現出美國無階級、人人平等自由的觀念。
明式家具和美式家具造型簡練大方,實用與精致并存,裝飾適度,另家具在設計中融入了地方的文化觀念。但明式家具注重文人情調,儀態端莊,造型含有中式元素,具有明顯的東方特色;美式家具注重自由舒適,在經濟實用的基礎上尋求適度的裝飾,其裝飾元素也極具西方特點。
2.1.2 結構對比
明式家具的整體結構是以框架為主,家具中無論是椅凳類、床榻類、桌案類等,分為有束腰和無束腰兩大類別,所謂束腰是指家具面板下面有一條凹進去的線條,如同人的腰帶一樣,故稱為“束腰”。束腰結構的加入,豐富了家具整體造型的層次,增加了裝飾藝術的發揮空間,而無束腰的家具相對來說會顯得簡潔。
明式家具中最核心的結構要屬榫卯結構,榫卯結構是中國傳統家具中最基本的結構,它構架合理,形式多變,充滿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在現在也可見到它的蹤跡。
在早期殖民地時期,由于條件的限制,美式家具中也運用榫卯結構,但形式單一,一般是直插式為主,應用于橫向的組件和縱向的組件相連接處;中期逐漸使用鐵釘、螺絲釘、膠水等固定組件,為了外在形象的美觀性,盡量掩蓋結構;后期工業革命之后,美式家具開始批量化生產,所以家具組件間都是由膠水、鐵釘等固定,延續了中期的基本模式[6]。
美式家具為了突出個性化,一般會在小部位使用特殊的結構,抽屜部分使用相框造型,彰顯性情;在家具中也會小部分的運用雕花結構,顯示獨特的品味。
明式家具和美式家具都采用榫卯結構,但是相較于明式家具中的榫卯結構,美式家具中的榫卯形式單一、變化甚少,兩者又都能體現出榫卯結構所帶來的美感。在家具組件的連接中,明式家具以榫卯為主,強調外形美和結構美,側重中式文人騷客的情懷;美式家具前期以簡單榫卯為主,中后期以膠水和金屬連接為主,在注重外形美的情況下會掩蓋結構,利用小部分的結構表現人文個性,側重西方個性化的特點。
2.1.3 材料工藝
(1)材質用料
明代時期,權勢富貴人家使用價格昂貴的硬木家具,平民家里使用價格相對劃算的軟木家具,但以現在普遍對明式家具的認知來說,明式家具是指質地堅硬、色澤典則俊雅、紋理細膩的硬木家具。明式家具常用的木材有:花梨木、紫檀木、雞翅木,在紅木中屬于漂亮的木材;烏木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蟲,這些都是制作明式家具最契合的材料,但遺憾的是所列材料,由于地理氣候因素等,大部分需要從其他國家地區進口。
美國森林面積占到國土面積的30%,樹木種類豐富,因而為美式家具提供豐富的原料,且在選取木材時,選擇最優質的部位,通常一根木材中,最好的材料出自木材的木心且靠近樹干的下方部位,諸如此類選材方法,所以真正的美式家具造價也較昂貴。美式家具中常用的木材:桃花心木、黑胡桃木、橡木、櫻桃木,這些都是美國本土的優質珍貴木材。
明式家具和美式家具在材料上都選取的是質地堅硬,紋理華美的硬質木材,但不同的是,明式家具由于地理環境的原因,材料需要從其他地區進口,而美國益于得天獨厚的位置,選用都是美國本土所產的優良名貴的木材。木材的不同,應用于家具上,產生的整體效果也有差距,也是造成家具風格差別的原因之一。
(2)制作工藝
明式家具中制作工藝主要包括攢接工藝和雕刻工藝。攢接工藝,即用小塊的木料拼接成不同的圖案,通常用在家具的圍欄、牙子、亮格等部位。常見的利用攢接組成的幾何紋樣有:十字紋、萬字紋、回字紋等。運用這種工藝構成的傳統圖案,不單具備特有的形式語言,還充分體現出傳統工匠高明精湛的技藝和巧妙的設計思維。
雕刻通常雕刻分為繁雕和素雕,兩者的差別在于雕刻的精細程度不同,繁雕相較于素雕更精細。明式家具大多是名貴的木材,不追求過多的雕刻,力求彰顯木材本身的肌理材質之美,兩種雕刻手法都是為增加家具的美觀程度。
美式家具中常見的工藝主要包括做舊工藝和雕刻。做舊處理起初是為了讓人民銘記美國的歷史,使家具看起來擁有歷史感。做舊步驟有五步:(1)破壞處理,模擬家具受到的傷痕;(2)牛尾,增強仿古效果;貼箔洗穿,讓家具露出底色;灰蠟,呈現灰塵自然沉積的效果;陰影,提升立體感,鞏固做舊效果。美式家具中以浮雕、圓雕居多,浮雕與平雕相比,更有層次感,采用浮雕技法的波斯菊,裝飾性較強;圓雕與浮雕相比,圓雕的空間感和立體感更為突出,裝飾性是最強的。
經過以上的解析,可以看出明式家具和美式家為了表現出各自的特色,都已經形成了特有的制作工藝。雖然兩者都使用雕刻工藝,但是由于追尋的效果不一樣,所以雕刻工藝的體現在家具上的形式也有差異,明式家具追求木材天然的紋理美,美式家具追尋后期的裝飾美[7]。
2.2.1 紋樣題材
明式家具中裝飾題材大致可分為四類:植物類、動物類、幾何類、其他類。植物類主要有:牡丹、蓮花、梅蘭竹菊、蘭花等有吉祥寓意的植物;動物類有:龍鳳、麒麟、仙鶴、鹿等同樣是吉祥寓意的動物;幾何類中波紋、萬字紋、繩紋等較常見;其他類是在明式家具中少見的題材,比如仿建筑的裝飾等。
美式家具的裝飾題材類別有:植物類、宗教神話類、戰爭類、其他類。植物類主要是美國當地的植物或西方的植物,有:茛苕葉、波斯菊、太陽花、麥束、風鈴草等;宗教神話主要包括:圣安德魯十字、天使、獅子等;戰爭類包括:盾牌、頭盔、弓形、劍等,其他類別主要是仿建筑的元素。
明式家具和美式家具的裝飾題材中雖有重合的部分,但是因為文化背景和社會的差別,同樣題材的表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使其具備各自的風格特點;同樣是植物的題材,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所選裝飾的植物類別也有區別。明式家具透漏出中國傳統儒文化和封建社會的影響,美式家具受殖民戰爭的影響,會有相應的裝飾體現在家具上。從裝飾上很明顯的看出社會文化背景對家具設計的重要影響。
綜上所述,明式家具與美式家具雖然整體形制和裝飾圖案不同,但在整體風格上都體現了簡約大方、實用性強的特點。由此,嘗試推斷形成家具風格的原理是: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在家具設計上會體現出不同的表達方式,但是自身的內涵是不會隨著表達形式的改變而發生變化。
通過對明式家具和美式家具的各種比較,可以得出以下啟示:
(1)設計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生活形態和文化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產品設計,但是又因發展和觀念的不同,逐漸演變成不同的藝術形態,且不斷完善。
(2)創作過程中,合理利用材料和工藝,激發創作的靈感,可能會產生新的藝術形式。
(3)藝術風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成熟藝術風格會經過漫長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