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翔 薛晨麟
(西安灃東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陜西西安710086)
從管理學的角度上來看,管理審計具有邊緣性的特點,在管理學的發展過程中,管理審計也始終處于發展狀態,兩者之間的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同時,管理審計的有效開展,有力提升了項目管理效果,對于建設工程項目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管理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項目開展效果,任何管理理論和模式的推行,都是以此目的為最終導向,通過組織、規劃、協調,對現有的各種資源進行合理調配,通過此種方式,達到預期的項目建設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管理屬于一種手段,隨著社會的發展,管理的重要性凸顯,在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越是復雜的工作對管理就越發依賴,只有通過管理工作的限制,才能減少不良因素對工程產生的影響,規范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各種行為,從而達到預期的項目建設目標。具體到工程項目中,當代的工程項目規模龐大,而且資金消耗量巨大,對于企業來說,經濟性建設就是企業最終的項目建設目標,對于用戶來說,項目的質量是他們尤其關注的問題,無論是經濟性建設還是高品質的項目建設,都離不開高效的項目管理,而通過管理審計工作的有效落實,可以促使項目管理的功能性作用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有助于企業更好地達到預期的工程建設目標,在減少工程資金費用的同時,保證項目的品質可以滿足行業要求,達到驗收標準,資金收益達到最大。除此之外,當代的建設單位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局勢,企業面臨著諸多的風險,在管理審計的作用下,可以強化企業內部控制效果,提升企業運行效率,企業內部的強化,有助于企業更好的抵御外在風險,保證企業的平穩發展。基于此,在工程建設項目管理過程中,開展高效的審計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助于項目自身的建設和企業的穩定發展,是當代企業必須完成的任務,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會[1]。
流動性強是建設工程領域的主要特點,這種屬性也對管理審計工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具體來講,在建設工程中,各種設備以及材料的空間位置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工程的變動,材料設備的位置也會發生移動,具有非常顯著的流動性特點。這種工程特點給工程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保證核算工作的準確性,及時的發現造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通常情況下會采用分級核算的方式,在這種核算方式應用的過程中,需要全面收集工程信息,工程信息必須真實準確,相關人員要對不同地點和不同級別的信息進行統一收集,然后對其進行測試評價,驗證造價準確性[2]。
建設工程具有綜合性的特點,主要集中在:高鐵(鐵路),城軌(地鐵),港口(包括水下炸礁、航道疏浚等),高速公路,施工的特殊性很強,在施工條件、施工產品上有著不同的特點。這種工程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管理審計的難度,為了充分發揮出管理審計的重要作用,審計人員需要加強對項目的了解,深入的研究項目屬性,結合項目自身特點,選擇相應的管理審計方式,合理的規劃審計流程,這樣才能為項目建設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3]。
建設工程項目規模龐大,涉及金額大,而且就當前的形勢來看,建設工程項目的規模有逐漸增加的趨勢,這也是社會發展對建設工程領域提出的基本要求。基于建設工程的這種特點,工程項目的施工成本具有復雜性的特點,極大增加了審計工作難度,同時,這種工程特點也給企業的管理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面臨著很大的經濟風險,管理審計工作需要隨著建設工程領域的發展,不斷的革新審計理念,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4]。
建設工程項目的開展一般是在露天的環境下進行的,這種工程施工環境,使得項目建設影響因素眾多,比如一些材料也需要存放在自然環境中,自然因素會對材料產生侵蝕,很容易造成材料變質,給企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多樣化的影響因素,給管理審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實現經濟性的項目建設,減少各種不良因素對項目自身造成的影響,是當前企業管理層首要考慮的問題,同時,審計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也需要以此為出發點,利用高效的管理審計,推動企業的發展[9]。
為了提升管理審計效果,在建設工程項目開展過程中,管理審計工作必須要體現在工程的各個開展環節,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管理審計效果,推動項目的經濟性建設。在傳統的管理審計模式中存在明顯的問題,這種管理審計模式側重于事后審計,其作用主要是糾正造價錯誤,對工程建設起到一個強化管控的作用,但是對于已經發生的損失,此種管理審計模式往往無計可施,而且這種管理審計模式難以實現對隱蔽工程的檢測。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管理審計需要側重于事前控制,以預防為主,延伸審計范圍,實現全過程的工程審計[8]。在項目設計階段,需要對設計方案進行審核,驗證設計方案合理性,比對現場實際情況,及時的修正設計瑕疵,必要的時候可以使用BIM及時對其進行驗證,保證設計方案可以有效滿足實際的工程建設需求。在項目施工階段,技術因素是建筑項目資金費用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為了消除技術因素的限制,企業方面需要加強先進技術的引入工作,不斷創新施工技術,以技術手段來提升造價控制效果,大幅度的降低項目建設產生的費用。第二,要對建筑材料費用進行審核,這也是施工階段造價跟蹤審計的重點。在材料采購環節,需要對市場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建筑材料的價格不能過高,結合市場的波動性,盡量在材料價格的最低點來購置材料,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采購費用。在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階段,審計工作人員要對各種材料的信息進行明確,包括材料的規格、型號、數量等,與原有的造價數據進行比對,保證造價數據的合理性[5]。
工程項目完工之后,需要進行工程造價的結算,要對相關的數據進行確認以及整理,因此,在工程造價管理中,必須要進行施工結算編制以及工程造價審核。此外,在審核環節中,還應該注意進行項目工程評估,將這些數據信息整理成為一個數據庫,為工程造價管理提供可以依靠的數據。審計人員要對工程量進行重點核實,工程量作為造價的基礎,其精準性至關重要,審計人員需要根據工程自身特點,選擇相應的審計模式,對工程量的準確性進行驗證,對工程造價結算進行嚴格的控制,避免出現資金的浪費[6]。
當前的建設工程項目規模龐大,復雜性強,管理審計難度很大,對審計人員有很高的要求,為了提升管理審計效果,保證管理審計的有效落實,企業方面需要注重審計人員自身素養的提升。作為管理審計工作的主要執行人員,審計人員自身的專業素養直接的決定了審計工作的開展效果,基于此,企業方面在選擇審計人員的時候,要對人員能力進行詳細的考核,審計人員必須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素養和實踐經驗,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管理協調能力,在審計隊伍確定以后,企業方面要強化培訓,進一步的提升人員素養,通過此種方式,保證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審計工作的有效落實,這也是企業必須完成的任務[7]。
綜上所述,在建筑領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凸顯,尤其是在復雜的經濟環境背景下,企業承受了很大的壓力,為了實現企業更加穩定的發展,建筑企業必須認識到項目管理審計的重要性。在當前的建設項目管理審計中還存在許多的問題,對項目建設的經濟性以及項目質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不利于企業的發展,為了實現高效的項目管理審計,建設單位需要對原有的項目管理審計模式進行優化創新,利用高效的內部審計,肅清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以優質的項目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市場形象。管理審計工作的開展需要選擇正確的審計模式,同時,企業也要注重審計人員素養的提升,為企業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