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美川
2021年3月5日至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大會審查并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的堅定不移,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活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為根本目的”[1]。在《綱要》第七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提出,要壯大鄉村旅游等特殊產業來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質量導向,推動鄉村產業振興”[1]。經過幾年時間的扶持與培育,2016年始在全國范圍鋪開的特色小鎮建設已初具規模也形成了穩定的特色。在“十四五”時期,如何對特色小鎮進行提質升級,以處于核心地位的產業振興帶動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進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這是新時代特色小鎮新發展階段的題中之義。
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2017年入選國家首批特色小鎮名錄,是全國入選的7個少數民族特色小鎮中唯一一個瑤族特色小鎮。多年來,蓮花鎮傳承悠久月柿種植歷史和獨特瑤族傳統文化,生產出品優質高的月柿特色農產品,打造了瑤族文化經典旅游項目,成為“大桂林旅游圈”中少數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主題下,蓮花特色小鎮文化旅游產品也迫切需要推進供給側改革,其供給質量的提高關乎鄉村文化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影響鄉村旅游經濟的正常運行。藝術因其超越性、審美性、時代性、融合性、創新性等,使之具有重構社會機體的能力,也具有在較低資本投入前提下,提升機體品質的特性,這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獨特優勢。因此,藝術在蓮花特色小鎮文化旅游產品供給質量提高上發揮不可替代的助力作用。
文化旅游產品,廣義是指具有鮮明文化特色的旅游產品;狹義是指旅游企業或其他組織依托特定的文化元素或文化主題而開發的,用以滿足人們的文化旅游需求,或者是用以滿足個體或組織特定文化需求的旅游產品[2]。距離桂林僅30min動車車程的恭城瑤族自治縣,充分利用自身瑤族文化獨特優勢,大力發展縣域旅游和鄉村旅游。這一旅游導向促進了“后疫情時代”恭城旅游的全面復蘇。據統計,2021年1—3月,該縣累計接待國內游客61.8萬人次,同比增加85.03%;共實現旅游消費6.87億元,同比增長70.16%[3]。
地處恭城瑤族自治縣南部的蓮花鎮,東、南、北三面環山,中間河流谷地、平地、丘陵交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充足的雨水和夏熱冬溫的氣候非常適宜營養豐富的月柿生長,因此這里也成為恭城瑤族自治縣月柿種植最集中、果實最豐產的地區。蓮花鎮因而收獲“月柿小鎮”的美譽。蓮花鎮的瑤族人民世代在民居建筑和生活聚居上順應地形,形成了依山傍水、山水田園相得益彰的自然格局,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思想。產品即過程的結果,有實物形態的產品,也有像服務、組織、思想等無形的產品[4]。從產品以上定義看,蓮花鎮目前圍繞康養文化和月柿文化,打造了一系列的文化旅游產品,如“月柿”主題文化節、紅巖生態度假村、朗山村古民居旅游等。類比其余瑤族文化鄉村旅游產品,蓮花小鎮具有獨特的文化優勢,以文化旅游產品供給側改革來推進其高質量發展,須回歸產品的深層次內涵。營銷學中的產品整體概念是指“人們向市場提供的能夠滿足消費者或用戶某種需求的任何有形物品和無形服務的總和”[5],產品包含核心產品、形式產品、期望產品、延伸產品、潛在產品5個層次。從產品整體概念看蓮花鎮的文化旅游產品,存在“不夠整體”的問題,具體表現為:核心產品的理念凸顯不夠,形式產品的美感不足,期望產品的定位不明,延伸產品的技術輔助不敷,潛在產品的開發不深。面對以上現狀,具有“重構”機體能力和“提升”品質功能的藝術,從其設計理念、形式美法則、時代精神、科學技術和創新思維有針對性地介入蓮花鎮文化旅游產品5個層次產品的設計,以期提高蓮花鎮文化旅游產品供給質量。
核心產品是指產品的實用功效和使用價值,是產品功能性的體現。綠色設計,也稱生態設計,生態一詞映射出安全、可持續、可循環之意。產品的安全因技術的進步而改進。產品的可持續在于與環境的協調,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適度開發,對再生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環使用;產品的可循環則是其投入市場經濟后可良性循環。
蓮花特色小鎮文化旅游核心產品緊密圍繞瑤族文化進行開發,如月柿加工產品、紅巖生態新村度假等文化旅游產品,這些產品折射出蓮花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瑤族人民對土地敬仰、對生活熱愛的生活態度。因鄉村中蘊藏著引起人們內心情感共鳴的“鄉愁”,吸引無數都市人拋卻城市的喧囂,在鄉村自然、和諧的氛圍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和諧,這正是鄉村旅游成為時下最火熱旅游方式的緣由。蓮花鎮文化旅游核心產品設計,須聚焦瑤族文化這一根本點不動搖,切不可因時下游客量的增多而急躁追求旅游人均消費的提高,武斷制訂高端旅游規劃,營建高消費現代民宿,而忘卻鄉愁,破壞小鎮的格局與品質。更不可為了追求月柿產量,而不遵循月柿種植的規律,拋棄拙樸、用心的種植文化,超標使用化肥、農藥,否則既影響月柿的品質,也會造成土壤污染,破壞小鎮生態平衡。應該用綠色設計理念引領文化旅游核心產品的生產全過程,傳達出瑤族人民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美學觀念,這是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弘揚。
形式產品是承載產品實用功能的形式及外觀,包括產品品質、特點、款式、品牌和包裝。藝術形式美法則是從人體視覺規律出發,運用形式美構成元素—點、線、面,通過對比、協調、重復、漸變、交替、特異等構成形式法則,創作出引發人們內心美感共鳴的藝術作品。藝術以功能與形式的統一營造形式產品款式上的美。將滋養產品的文化精神進行提煉,運用藝術構成形式,以圖形創作來承載二者的結合,形成形式美感和文化特色兼備的產品包裝設計,為贏得良好產品口碑、樹立品質品牌打下良好的基礎。
隨著人們精神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的審美需求也日益強烈。蓮花特色小鎮的文化旅游產品供給質量的提高勢在必行。蓮花鎮每年都舉辦月柿文化節,迄今為止,共舉辦了17屆。然而恭城月柿的種植歷史卻可追溯到400多年前。因此,對于月柿文化旅游產品品質的提高絕非僅是制作一個精美的包裝盒,月柿文化節也不僅僅是通過載歌載舞表達豐收的喜悅。弘揚與傳播蓮花鎮瑤族歷史文化,可采取多種藝術形式的包裝:如改良瑤族神秘舞蹈動作,將其編排成類似廣場舞的全民健身舞蹈;以便于大眾傳唱的曲調重編瑤族民歌,將其譜成朗朗上口的全民神曲;以接地氣的卡通形象重塑瑤族神靈形象,拉近與大眾的距離;以動漫藝術表現形式再現瑤族歷史故事等方式,為瑤族光輝歲月贏得大眾點贊。用藝術形式“包裝”的文化旅游產品,其目的是通過“走心”的藝術鑒賞活動,使瑤族傳統文化精髓潛移默化地走入大眾的內心,進而對其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
期望產品是指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仍然期待得到與核心產品密切聯系且匹配的一系列與產品相關的屬性。如游客參加旅行社組團旅游項目時,除了關注旅游路線外,還期待體驗環境舒適的酒店、品嘗可口的地方特色菜、購買物美價廉的旅游紀念品等期望的配套產品。中國古代繪畫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如先秦藝術的理性精神,魏晉藝術的清淡之風,盛唐藝術的絢麗多彩、雄偉包容之氣,北宋藝術中大山大水與人生美好的“無我之鏡”,南宋畫作偏愛一隅的“有我之鏡”,元代藝術對主觀精神的強調,明清藝術的雅俗共賞。因此,“筆墨當隨時代”的革新精神須傳承不怠。藝術反映時代的精神催發當代期待產品的定位意識,把握定位設計的精準方向。
喝油茶是蓮花鎮瑤族人民世代相傳的生活習俗。油茶對曾居住在山區的瑤民來說,發揮著驅寒祛濕、強身健體的重要作用。如今山區瑤民遷居平地,寒、濕的居住環境大有改善,但油茶依然一日三餐出現在瑤族人民的飯桌上。這不僅是因為油茶營養豐富,喝油茶也變成一種戒不掉的生活習慣。在倡導“大健康”的時代背景下,身體健康、壽命延續是全社會人民的共同期望。受藝術時代精神的啟示,在“健康期望”的社會大眾共識里,在科學解碼恭城油茶“長壽密碼”的基礎上,開發多種口味、多種包裝的油茶,結合我國博大精深的中醫學,針對特殊人群研發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油茶,使之成為助力全社會人們健康、長壽美好期望實現的熱銷產品,特色小鎮產業振興的加速也將指日可待。
延伸產品是指期望產品和形式產品功能之外,但又與之相關的各種利益的總和。包括產品功能的說明、產品質量的保證、產品安裝的解釋、送貨方式的明示、技術培訓的告知等。科技藝術是科技與藝術的結合。藝術的革新精神注定了藝術家們不甘心安于現狀,因而才書寫出燦爛輝煌的藝術史。文藝復興時期的先賢、追求光影變化的印象派畫家、如今大膽創新的當代藝術家們,均體現了藝術在不斷自我否定歷程中的革新,在與科技融合后呈現出強烈的時尚感和前衛性。因此,在科技發達、信息暢通的今天,富有革新精神的藝術不會缺席,要充分運用它與科技的碰撞、融合來優化、提升、延伸產品的體驗美感。
蓮花鎮文化旅游產品延伸產品層的開發,可嘗試從“通感”角度,利用數據平臺的搭建來優化延伸產品的體驗。一是用新媒體藝術語言將民族習俗歷史淵源以動漫形式展示,讓游客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走進瑤族文化歷史。二是設計游客參與習俗展演的角色扮演、預約報名及出演告知的通道。三對于游客參演活動的影像予以記錄,并在周期內上傳至網絡,實現共享。以婚慶習俗展演為例,為區別于恭城平安鄉社山村瑤族婚慶游基地婚慶習俗生態展演形式,蓮花鎮的婚慶習俗展演可打造成“數字”體驗式。如對于婚慶習俗的歷史淵源,可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專有的數據庫平臺,了解瑤族婚慶歷史和節慶活動期間展演場次、時間、地點。開通網上平臺實名報名通道,游客自主選擇參加習俗展演角色。對各個角色表演要領進行通知公告。專業團隊對游客參與表演過程的真實狀態進行影像記錄,平臺上將共享影像資料,方便游客自行下載留念,以此提升游客對瑤族文化的認可度,便于口碑相傳。
潛在產品是指內藏于產品內部的潛在價值,能被后續轉化成為具有發展潛力的產品。對于文化旅游產品而言,其潛在的價值是其文創性,潛力產品即文創產品,這是21世紀新型文化產品,也將成為最具潛力的文化產品。藝術創新思維“是在人類實踐中,個體生命在意志實現過程中與情感體驗相伴的自由想象的認識活動及其創造新形象的藝術表現活動”[6]。在鄉村振興道路上,我們收獲了藝術鄉建的成功經驗。在這些各異的藝術實踐案例中,藝術創新思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也避免了實踐成果的同質化。正因藝術活躍的創意思維和獨特的表現形式,在潛在產品的開發上具有無可超越的優勢。
根據蓮花鎮豐富的文化資源來分類,可分為山水文化資源和社會人文資源[7]。山水文化資源有自然風光秀麗的紅巖新村、大山深處的生態明珠黃竹崗等。社會人文資源有歷史悠久的古民居建筑文化資源,如朗山村、高桂村、鳳巖村等傳統村落;有著“長壽密碼”美譽的油茶飲食文化資源;獲評為“中國月柿之鄉”榮譽的月柿種植文化資源;瑤鄉風情獨特的民俗文化資源,如瑤族傳統節慶的歌舞、儀式、瑤族刺繡、樂器等。這些寶藏為蓮花鎮文創產品的創新設計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8]這是孔子借論樂而闡述其“美善合一”的標準。中國一直傳承和踐行這一思想,因此成就了今日中國之大國風范。新時代背景下特色小鎮文化旅游產品高質量發展是聚焦于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是中國鄉村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只有在遵循自然發展規律、尊重人類文化發展脈絡、根植人民意愿、順應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去開展特色小鎮建設,只有將特色小鎮文化旅游產品的內涵層次逐層剖析、逐個完善,才是從本質上提高其文化旅游產品的供給質量,才能在“盡善盡美”中實現高質量發展,從而助力鄉村產業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