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海燕
在快速發展的城市化背景下,針對國內大型城市的住房問題,國務院辦公廳針對住房建設提出了若干措施與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重點發展滿足當地居民自住需求的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加大經濟適用住房、保障性住房的供應,建設節約型社會。
隨著城市快速發展,廈門市產生了大量的住房需求,住房價格也經歷了快速上漲的過程,城市住房建設出現了供給結構不合理、價格上漲過快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市空間資源的有效配置以及城市社會的健康發展。為貫徹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精神,廈門市相關部門對保障性住房建設開展專題調研,提出了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工作思路。廈門市委常委會也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保障性住房工作,會議明確建設社會保障性住房舉措,率先在全國推出了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新機制、新辦法,對構筑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體系、穩定商品房價格、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保障性住房以打造公共交通便捷、生活配套齊全、基礎教育完善、醫療設施完備的居住環境為目標,以高起點、高標準統籌推進保障房住房建設,讓市民不僅“住得進”,而且“住得好”。保障性住房設計應滿足國家及地方現行有關設計規范、法規、規定和《廈門市保障性住房建設技術導則》(DB3502/Z 5034—2018)的要求。住房主要包括保障性租賃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和保障性商品房等。目前廈門市已建、在建保障性租賃住房、保障性商品房產權面積多為70m2、60m2、45m2,公共租賃住房產權面積為30m2。
2011—2015年廈門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總需求量約15.8萬套,考慮實際的建設周期與房源籌集的多樣性,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扣除安置房源)的總用地面積約137.60hm2,總建筑面積約322.20萬m2。2016年以來,廈門在建與開建的保障性住房4萬多套,推進力度前所未有。廈門市相關部門強調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完善住房保障體系,逐步實現低收入家庭、新就業大學生等住房困難群體住有所居。至2020年,廈門市提供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不含新增棚改、安置房等項目)總計23萬套。2021—2025年,廈門市新增住房量目標中保障性供應量約占總量的20%,在廈門市住房結構中占重要位置。
3.1.1 公共空間的人文關懷
目前,廈門保障性住房以高層為主,并呈現出集約化住區形態。保障性住房小區的人口規模與人口居住密度都高于普通住宅小區,因此,建筑周圍的空間合理化設計尤為重要。公共空間分為中庭空間和架空層空間,對公共空間進行設計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注重公共空間的易達性和安全性[1]。公共空間除有特殊要求外,均應設置在人員通行方便的位置。同時,公共空間在設計時應增加無障礙設計,以加強對殘疾人和老年人的關懷。
第二,預留公共空間。公共空間應根據其使用功能及要求,預留足夠的空間和尺寸,避免后期因功能置換而產生空間面積不足的問題,保證后期使用的便利性。
第三,注重空間互動與使用便利。如,生活中大部分的家庭是由老年人照看小孩,因此,老年人活動空間與幼兒空間應相鄰設置,且兩者之間要避免過多遮擋,老年人活動時視線可及,使老年人照看小孩、參與活動兩不誤。
第四,注重公共空間功能設置的合理性。保障性租賃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和保障性商品房的住戶對公共空間的需求不同,因此,功能設置也有所差異:公共租賃住房的住戶相對年輕,大部分為單身人士、年輕情侶或夫婦,社交活動較多,公共空間應設置共享客廳、共享廚房、閱讀區、健身區;保障性租賃住房和保障性商品房多為三代家庭居住,考慮老年人、兒童生活和娛樂的使用需求,公共空間可設置四點半學堂、老年人活動空間、兒童活動空間等。
以上四個方面的內容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以及對人文關懷的重視。同時也結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把居住空間打造成生機盎然、自然和諧、經典時尚的人居生態環境。
3.1.2 單元優化設計
保障性住宅的單元設計,一是應規整建筑外形輪廓,減少體表面積比。二是應合理規劃樓梯間、前室、合用前室、電氣管井等位置,減少公攤面積,增加套內使用面積。三是應豐富入口門廳的空間層次。入口門廳不僅是住宅內部的通行空間,也是人際交往的重要節點,一般設有公告欄、信報箱、多媒體電視等基礎服務設施,同時還應該設置一些休閑設施來為住戶創建一個輕松便捷的交往空間和交通空間[2]。
3.2.1 居室各個空間的精細化設計
居室空間的精細化設計可分為以下幾個區域。
(1)入戶空間。在保障性住房的設計中,應在入戶空間預留玄關。一方面,玄關實用性強,方便住戶進門即可換鞋脫帽,實現內外潔污分離;另一方面,玄關還兼具私密性和裝飾性,既避免產生戶內外視線干擾,又起到美化入口的作用[3]。
(2)餐客廳。起居室設計要將自然采光與通風充分結合,以保證為住戶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由于保障性住房面積較小,餐客廳陽臺采用一體化設計,既可增強空間整體性,又可增加小戶型可利用空間。
(3)臥室。臥室設計要合理選擇墻面尺寸,并充分考慮開關插座、空調室內機、空調室外機等位置的設置,以滿足床位及其他家具擺放的多樣性。同時保證臥室有良好的采光通風等物理環境。
(4)廚房。廚房空間在設計時應注意洗、切、炒流線的合理性,減少流線交叉,提高廚房的使用效率。廚房需儲藏的物品較多,應注意可使用臺面和柜體的設置。廚房內的排氣道、燃氣管和燃氣表等的設置應合理,避免出現影響柜體的使用和引起燃氣的不完全燃燒的問題;在墻面預留插口時,應遠離洗菜池,保持與火源的安全距離,以防造成電事故[4]。
(5)衛生間。設計時應滿足人體工程學原理,將洗手盆、馬桶、淋浴設備設置于合理位置,盡量采用干濕分離的方式,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有上下水的潔具(如坐便器)應考慮噪音對臥室的影響,盡量避開臥室墻體布置。洗臉臺應預留空間來設置鏡子,并避開窗戶位置。衛生間空間一般都較為局限,應擴大空間的使用范圍,可以考慮在墻面上設置一些毛巾架、晾衣架的位置,以提高衛生間的容納空間。
(6)陽臺。在生活陽臺處要預留出洗衣機和洗衣池的存放位置,同時可以在洗衣機上設置儲物柜。生活陽臺處的晾衣空間大小,應考量居住人口數量。設計時還應注意陽臺門和洗衣機、洗衣池的關系,避免門的開啟影響其使用。
(7)空調機位。廈門屬于夏熱東暖地區,空調的使用率極高,合理設置空調室內機的位置尤為重要。室內機不應直接吹向床頭,且不宜設在電視機及床頭的正上方;室內機位置不宜遠離空調機位,且不宜暴露較長段的空調管。
3.2.2 靈活空間的精細化布置
靈活空間的精細化布置是為了適應人們的多種居住形態,其精細化布置主要從建筑結構、使用設備、電氣等方面內容與空間進行互用與分合,從而不斷滿足各種居住需求。靈活空間的精細化布置也是在對設計進行優化,合理設計一些可以變換使用的空間。各種用電設備與電氣應建立密切的聯系,使建筑空間得到有效的利用與開發,進而不斷完善精細化布置。靈活空間精細化布置還體現在家具的擺放上,墻體的長度應為住戶提供多種家具擺放的可能性,以滿足不同住戶的需求。例如,為滿足適老化改造要求,廚房、衛生間、臥室等墻體長度應考慮使用輪椅的場景。科學、合理地設計,才能更好地開展施工工作,將建設中的問題進行合理控制,這是建筑可以順利開展的基礎[5]。精細化保障性住房以設計為基準,為住房合理增加建筑使用功能,這種精細化布置深受住戶喜愛。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住房有了新的使用需求。廈門市為解決市民的居住需求,加強保障性住房設計管理,不斷滿足其個性化的居住需求,將有限空間進行合理規劃,使空間得到最大化地利用,從而為住戶營造舒適的居住環境。此外,保障性住房周圍環境也進行了詳細的規劃,使住戶出行更加便利,并且通過環境設施增強人文關懷,進而體現建筑的時代意義。保障性住房作為廈門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事關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其建設既要保時又要保質保量,只有這樣才能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城市發展帶來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