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洋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對交通出行便捷的需求增多,交通工程建設數量、規模也隨之擴大。而混凝土結構憑借可模性、耐久性好的優勢,成為交通工程建設中最為理想的受力結構,應用價值較高。實踐表明,混凝土結構質量好壞的意義重大,在決定工程質量的同時,也影響著工程的使用年限。現實中,混凝土結構因自重大,同時還伴隨抗拉強度低的特征,在施工期間極易形成裂縫,從而誘發滲漏水。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在施工源頭合理規避。
某地鐵車站在建設期間,采用混凝土框架結構。實際上,在設計階段為滿足工程的使用性要求,混凝土框架結構若要發揮作用,則需滿足防水性要求。針對地下工程滲漏水所產生的質量經常是以缺陷形態出現,這種現象在南方多雨地區非常多見。研究發現,工程滲漏的原因不僅與周邊地質有關,還會受混凝土結構埋深、防水設計等影響,更與混凝土性能、工藝等因素息息相關。
某軌道交通1號線在建設及運營期間,存在輕微滲漏水情況,滲漏主要發生在以下兩個部位。一是結構性裂縫滲漏。研究發現,結構性裂縫滲漏的現象在車站結構底板等區域較為多發,此外,在其側墻、頂板位置也經常會出現。頂板裂縫的形成,大多從兩側腋角處延伸,該部分裂縫在拆模后1~2個月出現的概率較高,并伴有滲漏水現象。二是盾構區間滲漏。管片結構滲漏主要由裂縫、螺栓孔滲漏導致,長度大多小于1.5m,不均勻分布特征鮮明,而且滲漏比例較大。
2.1.1 混凝土質量
在地下項目建設中,對混凝土進行防滲工作的意義重大。結合實際情況看,混凝土滲漏的發生由多種誘因造成,其中混凝土自身質量對施工效果較為關鍵。與混凝土質量相關的因素有三。一是原材料方面。實際施工中,水泥品種若選擇不當,則材料易出現性能不過關、安定性較差等問題;或是沒有精準控制水泥制品質量,最終導致質量不達標。此外,原材料中的骨料顆粒級配較差,也是混凝土質量產生問題的重要前提。在原材料選擇上,一是選用質地不堅硬的材料,則有害雜質含量增多,易導致針片狀含量程度低,最終壓碎值不足;另外一種情況是混凝土外加劑性能不理想,使用前未進行試配,存在過期失效現象,因此需要對其摻量嚴格控制,提升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性能。二是配合比方面。在實際應用中,如果配合比設計不夠規范,則砂石無法在干燥環境中完成試配。由于氣候變化,砂石材料會間接影響實際含水量,降低配合比準確性,導致混凝土施工效果被弱化,因此,使用砂石材料時,要綜合考慮各項因素。三是混凝土運輸方面。混凝土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質,在道路交通狀況不佳時,極易產生離析,為保證其施工性能的穩定,要勻速、平穩地進行運輸。另外,運輸時間過長,將會增加坍落度,難以滿足施工要求。
2.1.2 防水材料的原因
除了混凝土結構穩定性之外,防水材料的使用情況也會影響防滲效果。如果防水材料未經檢驗就直接進入施工現場,不合格產品易摻雜其中,影響建筑施工效果。另外,防水材料貯存也是影響防滲效果的關鍵因素,需引起重視。如果在貯存過程中出現材料損壞,將導致防水功能弱化,甚至失效,最終影響防水效果,從而達不到設計要求。
2.2.1 防水層施工
在防水層施工前,需按照標準處理好混凝土基面,從施工源頭避免出現松動、起皮、起砂等問題。實踐表明,如果基面存在雜物、明水、暴露的鋼筋頭等,將會弱化防水層施工效果,所以必須高度重視防水層施工前期清理。
2.2.2 混凝土澆筑工藝
混凝土澆筑過程十分重要,其澆筑質量非常關鍵。無論是澆筑方法還是對混凝土養護,都要按照規范施行。如果澆筑方法不恰當,過快或過慢,都會降低混凝土密實性,誘發后續結構裂縫。同時,澆筑完成后對混凝土的養護也十分關鍵。結合施工效果可知,當澆筑完成后,如果不及時對混凝土表面灑水養護,照樣會產生裂縫。
2.2.3 區間施工
區間施工誘發滲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管片結構不理想。管片拼裝完成后,如果在養護階段耗費時間過長,將很容易誘發失水開裂,增加發生滲漏的可能性。二是管片止水條脫落。由于止水條的鑲嵌都是在現場完成,如果止水條安裝不理想,則會在實際的吊運過程中易出現不同程度破損,導致后續拼裝斷裂,防水圈失效,沒有辦法形成有效閉合。
結合混凝土滲漏情況分析,想要持續強化防滲效果,需要合理規劃施工順序。一是確保大面積混凝土施工步驟合理,對墻、板分段分塊等特殊位置的施工,要遵循工藝流程,在澆筑順序合理的基礎上,強化施工效果。二是對材料嚴格控制,確保混凝土配比合理,能夠滿足施工要求,科學使用添加劑,提高混凝土強度,保證其性能穩定,借此強化軌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效果。
3.2.1 采取措施預冷原材料
實踐表明,降低澆筑溫度,可以提高混凝土強度,避免其形成結構裂縫,從源頭上降低滲漏的可能性,提升軌道項目施工品質。降低澆筑溫度的措施有多種,其中預冷原材料是比較基礎的程序,不容忽視[1]。簡單、有效的預冷原材料措施,包括在原材料上部搭涼棚、預先灑水等物理方法,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另外,在高溫季節施工時,采取液態氮降溫也是不錯的選擇。
3.2.2 采用低溫拌合水拌制
結合實際經驗可知,夏季混凝土施工要提高警惕,盡可能降低混凝土內外溫差,如果溫度過高,當超過一定溫度指標,就會形成混凝土裂縫。為了規避此類現象,需要在施工期間采取低溫入模措施,在此前提下先控制混凝土內水化熱,同時從源頭控制混凝土裂縫大面積形成。此時,攪拌站配置的冷凝水設備,可在室外溫度較高時發揮作用,確保混凝土入模溫度始終控制在27℃左右。
3.3.1 混凝土澆筑
在整個防滲透工程中,混凝土澆筑發揮關鍵作用,其澆筑質量至關重要。在混凝土澆筑期間,為了強化防滲效果,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拌合站在應用期間應采取封閉式,合理規劃砂石料場,并在此基礎上配備全自動噴淋裝置,可以有效起到降溫降塵作用。(2)在澆筑施工中,水泥設2~3個筒倉,這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前提,可以提升澆筑效率和質量。每個筒倉容量要精準,應大于250t,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輪流使用,以此避免剛運到的水泥在高溫入模下增加開裂的可能性[2]。(3)夏季生產用水可以選擇冷凝水,這樣的效果相對理想。并且每天安排專人測量,以控制好混凝土出機、入模的溫度。在實際施工中,一旦發現混凝土溫度偏離理想數值,當超過30℃時則要及時采取措施,通過向水中投入冰塊的物理方式降溫,保證混凝土入模溫度達標。(4)拌合站料斗、水池等重要設施,均應采取遮陽措施,并想方設法縮短運料時間。(5)結合實際工況需求,在晚上進行混凝土施工效果更加理想,因為晚間氣溫低,可確保溫度低于30℃,入模溫度會更加貼近設計要求。
3.3.2 混凝土養護措施
混凝土澆筑完成后,要盡可能做好全方位的混凝土養護。實踐證明,養護階段的質量控制不容忽視,其可以影響最終的成模效果。基于此,需要重視對混凝土的保濕養護。在混凝土初凝后,為了強化凝固效果,應及時灑水保濕養護,并在此基礎上,合理落實養護措施。一是針對重要部位養護,結合實際情況采用保水理想的薄膜,或者用濕草袋和濕麻袋代替。二是在覆蓋塑料薄膜的基礎上,增加覆蓋無紡布,這樣可以提高養護質量。三是養護期間,對混凝土定期灑水,必要時借助噴涂養護劑的作用,提高混凝土強度。
防水層施工涉及內容較多,為了保證工程質量,施工前,需要按照標準完成混凝土基面預處理,將表面的雜物、明水處理干凈,這樣可以有效預防出現松動、起皮等現象。防水防滲施工,應該將重點集中在減少混凝土裂縫上,通過科學配比,提高混凝土強度,使混凝土具有理想的抗滲透能力,避免裂縫形成。針對現有的貫穿性縫隙,可以通過判斷縫隙大小,選擇適當的方法和材料處理,減少縫隙的數量,避免縫隙進一步擴大,從而增強防滲能力[3]。與此同時,根據季節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在澆筑過程中嚴格控制澆筑質量,及時覆蓋薄膜進行養護,確保施工質量。
盾構密封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主軸承密封;另一部分是盾尾密封。盾構密封是實際施工中不可忽略的一項重要因素,在本次路段施工中尤為重要。由于此次工程處于松散層地段,主要以砂礫層為主,具有一定的承壓水性,因此在實際施工階段,要嚴格遵循施工原則,從根本上防止漏水現象發生。
地下工程建設意義重大,在項目實施期間,防滲漏處理是地下工程的施工難點,需要考慮因素眾多。通過實踐證實,想要有效、科學地進行混凝土防滲,需要從源頭降低裂縫產生的可能性,從材料、技術等層面,提高混凝土澆筑、養護能力,全方位保障混凝土性能,避免裂縫形成。與此同時,還要結合現實需求,建立基于最大許用應力的混凝土防裂預警機制,規避風險,強化地下工程施工效果,保障施工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