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圣喜 周立云 劉文漢 王 勁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技術在企業內部的應用日益廣泛,并深刻影響著內部審計環境和審計方法等。建立大數據審計模型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內部審計人員利用大數據審計模型方法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有利于科技強審,提高審計信息化應用程度,提升審計查證效率和質量。
數據是信息的載體,是內部審計的基礎對象,是對一定系統環境下法律法規、內部制度、業務流程的量化。由于數據的虛擬化和無形化,如何將數據與經濟責任審計對象結合起來,將數據間的關系轉換為經濟責任審計對象間的實體關系,從而使數據還原到其所體現的業務本質上來,就成為實施大數據審計的關鍵點,而這一過程就是建立審計分析模型的過程。審計分析模型是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對象的數據進行分析的重要工具,是完成內部審計工作的主要技術。
建立審計分析模型,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被審計對象信息,提出審計需求。主要通過學懂弄通與經濟責任審計相關的法規制度,熟悉掌握企業生產經營業務,結合經濟責任審計目標、內容和企業日常生產經營管理的電子信息數據,進行經濟責任審計需求分析,找出符合審計目的并且能利用現有電子數據實現的分析方向。其次是運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審計分析模型。建立審計分析模型主要包括審計風險梳理、審計情景分析、審計模型設計、審計模型驗證等4個步驟。
對審計風險梳理,審計人員可充分運用計算機等信息化手段,利用大數據挖掘技術與大數據分析技術,對過去幾年或數十年的歷史數據進行挖掘與分析,綜合大量數據得出被審計事項控制點的變化趨勢,然后以此為依據梳理判斷審計風險。對審計情景分析,可參考以前年度經濟責任審計中發現的主要問題,設想被審計事項的業務流程在實際操作時可能會發生的情形和可能會出現的違規操作,以此為依據進行審計規則設定。對審計模型設計,可依據以前年度審計發現問題的查證方法指引庫,結合具體問題的查證路徑和方法,對可能存在的主要問題方法做出概括、抽象的表達,通過審計軟件或計算機語言實現檢索、計算、統計等,從而設計采購、生產、銷售、工程、財務等方面的多個審計分析模型。對審計模型驗證,建設好的審計模型一般不能直接應用到內部審計工作中去,還需要對審計模型的有效性進行驗證;驗證審計模型可以事先建設數據沙箱,放入海量的歷史數據,運用計算機信息化技術對審計模型進行碰撞驗證,測試模型建設的可行性、有效性。建立大數據審計分析模型,對提高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效率效果會發揮重要的橋梁作用。
對企業領導人員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往往需要審計的年限較長,每年供、產、銷、工程、財務等內容很多,面對的各種業務數據信息量很大。在審計人員較少、審計時間較短的情況下,要想又好又快地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就應該充分利用建立的大數據審計模型,借助數據字典、數據庫說明等技術資料和對被審計單位業務流程的理解、認知情況,確定為實現分析模型所需要的具體數據,并對具體數據進行研究,掌握被審計數據的特點,確定各字段、代碼和業務數據具體內容代表的含義等。
以經濟責任銷售業務審計為例,該業務審計一般涉及多年、多規格型號產品的產品數量、產品質量、產品出庫、產品運輸、銷售價格、客戶信用等多個審計內容,依靠常規方法對所有產品銷售事項審計必定耗費很長時間,效率效果可能不佳。要想縮短時間、提高效率,利用審計模型中的關鍵選項尤為重要。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處理分析大數據的能力不足。面對企業集團海量的審計數據資源,開展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需要企業審計人員有處理分析這些數據資源的能力,并使其變為真正的審計數據資產。但是,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目前能熟練掌握并利用現代審計信息技術處理分析大數據的能力明顯不足。
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大數據審計的積極性不高、動力不足。從目前我國的內部審計現狀來看,企業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偏重于財務、審計、工程預決算等,對計算機知識的了解大多浮于表面,面對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的海量數據資料,依然習慣于手工審計或簡單計算機輔助審計,較少廣泛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大數據審計工作;不少企業審計人員認為大數據審計工作太難,存在畏懼心理;有的企業審計部門對員工考核不到位或沒有考核,內部審計人員干好干壞一個樣,工作積極性不高、動力不足。
針對這種現狀,內部審計部門應該立足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實際,除組織審計人員學習外,還要強化大數據審計實踐應用,并為其提供多渠道的技術支持,多組織開展一些與計算機信息化有關的審計項目,幫助他們破除對大數據審計的畏懼心理。同時,要制訂或修訂完善考核辦法,將信息化運用情況納入考核辦法,實施真考核、硬兌現,調動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引導他們廣泛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解決大數據審計工作中動力不足的問題。
3.開發大數據審計模型的工作量多、技術難度大。企業大數據環境下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離不開數據審計模型。企業數據審計模型的開發,需要熟悉掌握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企業內部的規章制度、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業務流程,需要梳理匯總以前年度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和具體查證路徑方法等,更需要審計人員利用信息化技術將這些法規制度、具體業務、審計問題、查證方法等通過數據模式、邏輯關聯等進行有機結合。不論 是收集法規制度、消化具體條款內容、梳理匯總發現問題和查證方法等,還是創造性地開展數據審計建模工作,工作量都很多、技術難度也很大。
內部審計人員應該切實提高審計信息化應用程度,攻堅克難開發大數據審計模型。一是組建大數據審計團隊。對大型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部門,應該想辦法取得集團領導和組織人事部門的支持,挑選審計工作經驗豐富、具備一定計算機信息知識的骨干,單獨組建歸屬內部審計部門的大數據審計部室,從組織機構上強化大數據審計模型開發工作。二是大力開發大數據審計模型。通過加大對基礎信息數據的歸集整理,加強對現有審計發現問題數據庫、重要問題案例庫、具體查證技術方法庫的提煉總結,加快審計技術的創新及成果轉化,及時解決審計數據分析中出現的新問題,甚至采取購買計算機信息審計開發服務等方式,加大對數據分析工具的開發力度,研究和開發大數據審計模型,推動經濟責任審計模式方法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