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晶

【摘? ?要】要想命制一份高質量的語文期末試卷,教師需要“對標課程目標,確定考查要素;圍繞語文要素,豐富考查形式;指向語文素養,突出能力取向”,讓評價與教學緊密相連,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檢測、激勵、改進等作用,從而讓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真正落地。
【關鍵詞】評價;試卷;命制
隨著教育質量評價改革的深入和統編教材的全面實施,提高小學語文學科紙筆測試命制質量已成為當下語文課程評價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一份科學、有效的語文試卷,不僅能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況,還能較好地促進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讓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真正落地。那么,如何讓試題的命制走向科學智慧?如何最大程度地讓評價與教學緊密相連,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檢測、激勵、改進等作用?筆者以四年級下學期期末試卷的命制為例,淺談以“題”導“研”、以“評”促“學”的有效策略。
一、對標課程目標,確定考查要素
課程標準是編寫教材、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命題者只有在準確把握《課程標準》的前提下,精準規劃,在充分考慮學情的基礎上,辯證思考,才能明確命制目標。
(一)基于課程目標,架構命題框架
為避免在命制試卷的過程中出現知識點考查細碎化、機械化的現象,架構合理的命題框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程標準》分別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第一學段為“寫話”,第二、三學段為“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提出階段目標。這些目標在符合學生年段特點的基礎上,既體現了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又呈現出各個階段之間相互聯系、螺旋上升的內在關系。因此,教師在命制不同年段的紙筆試題時,需要充分考慮學情,參照《課程標準》的階段目標來設計框架。如,在四年級下學期期末試題的命制過程中,除“口語交際”不適宜紙筆測試外,教師可將“識字與寫字”和“綜合性學習”的部分內容加以整合,從語文基礎知識、閱讀能力、表達能力的運用角度,架構起“積累與運用”“閱讀”“習作”的命題框架。這三個方面緊扣第二學段的階段目標,便于教師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又能在分析、改進的基礎上更好地引導教師展開教學,真正發揮評價的功能。
(二)基于學段目標,權衡模塊設置
為準確檢測學生的學習水平,命題者需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根據《課程標準》不同學段的目標和統編教材的實施要求,在科學架構命題框架的基礎上,合理設置各模塊,以便準確把握試題命制的效度。基于第二學段的教學目標和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的目標要求,不難發現,教材在倡導積累與運用并重的同時,更強調閱讀與表達能力的提升。為此,在命制四年級下學期期末試卷時,“積累與運用”板塊的權重相較于三年級逐漸減少,“閱讀”和“習作”的占比適當增加,“積累與運用”“閱讀”“習作”三個板塊的權重依次設為35%、35%和30%。這樣的設置,既逐步凸顯閱讀能力檢測這一導向,又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考查。在此基礎上,再根據統編教材編排設置相應的考核欄目,能很好地發揮命題的導學功能,促進語文教學的改革。
(三)基于教學目標,合理編排內容
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只有準確把握每冊教材中的知識體系,才能做到科學、精準命制。例如,圍繞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的教學目標,教師根據本冊教材多音字數量大的特點,在期末試卷的“積累與運用”板塊中設置有關多音字的內容,并從考查學生是否掌握辨析多音字的方法出發,設計如下題目。
“沖”是個多音字。從“小明剛沖(chōnɡ)進家門,就看到小狗沖(chònɡ)著他搖尾巴,隨后聞到一股大蒜沖(chònɡ)鼻的氣味”這句話中,我知道了“沖”的不同讀音代表不同的意思。下面選擇讀“沖”(chōnɡ)這個音的一項是(? ? )。
A.這水流真沖。
B.疫情來襲,醫護人員沖往一線,參加救援。
C.你別沖著我說。
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學習多音字,關鍵要學會在具體語境中據義定音。試題讓學生在自主辨別“沖”的不同讀音的基礎上,進入具體語境中進行分析和判斷。這樣的內容緊扣教學目標,充分考量四年級學生的辨析和運用能力。
二、圍繞語文要素,豐富考查形式
語文要素是對《課程標準》中學段目標與內容的細化與具化,指向的是學科的關鍵能力。統編教材明確語文要素的核心概念,促使學生形成語文能力。基于此,教師在命制期末試卷時,要在正確把握教材所設計的語文要素系統的基礎上,豐富考查形式,全面、準確地檢測學生的語文能力。
(一)在主題整合中實現“多元”
統編教材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單元內容的組合方式多元。教師在命制期末試題時,也要將多個主題與知識運用相結合,注重整合語文要素,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使學生更有興致參與答題。如,將“積累表現人物品質的名言”和“書簽豎寫的規則”整合在一起,編制的試題如下。
小紅準備做一張書簽,時刻鼓勵自己奮發向上。請你幫她選擇一句合適的名言,并寫在書簽上。
①不怨天,不尤人。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③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這樣的試題整合整冊教材,兼顧多個主題或知識點,確定了檢測的重點,綜合性較強。
(二)在語境運用中落實“多維”
基于學生立場選材,創設有意義的試題情境,是教師命題的追求。如,命制四年級下學期期末試題時,教師在充分考慮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的前提下,創設以“成長的故事”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情境,選擇符合學生閱讀口味的閱讀材料。同時,教師為避免學生死記硬背,在“積累與運用”板塊倡導學生關注時事和生活,激活學生的思維,活用積累。
如,結合2020年的疫情,教師設計如下試題,要求學生根據語境和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沖在前”是擔當,“不jù jí(? ? )”是承諾。為了抗擊疫情,切實保障我們的生命jiàn? kānɡ(? ? ),chénɡ qiān shànɡ wàn(? ? )的逆行者們挺身而出,日夜堅守在ɡǎnɡ? wèi(? ? )上。這些戰“疫”英雄們不畏艱險,jìn zhí(? ? )的jǔ dònɡ(? ? )深深感動了我們。
教師在期末試題命制的過程中,從大主題情境出發,突出在語境中進行考查,讓學生在一個一個情境中靈活運用知識,既提高學生答題的興趣,又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活用程度,并讓閱讀試題的過程成為多項能力同步提升的契機。
(三)在生活勾連中體現“多樣”
一份好的期末試卷,要讓書本知識與生活關聯,讓學生的經驗與成長的需求關聯。除了創設情境,教師還要善于在生活中“取樣”,讓試題的形式和內容與生活緊密結合,使其多樣化。如,命制四年級下學期期末試題時,教師為了考查學生是否理解并積累了一些詞語,出示學生熟悉的電腦屏幕圖,讓他們分別寫出“桌面”“文件夾”“窗口”等詞語。在選擇非連續性文本材料時,教師圍繞疫情期間學生每日關注的話題來設計題目。那些源自學生生活的素材,讓學生在獲得閱讀經驗的同時展開深入的思考。
三、指向語文素養,突出能力取向
《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部分指出,語文課程評價要體現語文課程目標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并把評價的內容具體化為五個方面。期末試卷的命制應基于《課程標準》,在充分把握學段目標的基礎上,立足教材,活用教材,并在有限的試題中突出綜合考查的特點,強化實踐運用,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一)突出綜合考查的導向
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其目標、內容和語文素養都體現了“綜合性”這一特點。因此,命制期末試卷時,教師需要全面系統地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圍繞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整合知識點,拓展命題的廣度和效度,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如,教師在“積累和運用”板塊中,設計如下題目。
小明在醫院里看到“卒中”兩字時,不明白意思,馬上用查字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他選擇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 部,再查? ? 畫。字典里的“卒”有兩個讀音、五個義項。請給下列加點的“卒”選擇正確的解釋。(填序號)
卒中(? ?)? ? ? 生卒年月(? ?)
士卒(? ?)? ? ? 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
讀cù:①表示多由腦血栓引起的病。
讀zú:②舊時指兵;③舊時稱差役;④死亡;⑤完畢終了。
此題中,教師結合真實的生活情境,將多個知識點綜合在一起,增加試題的信息量,擴大考查的范圍,改變以往憑記憶來答題的方式,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運用多種知識與技能,體現了考查綜合運用的導向。
(二)突出語言建構與運用
語文期末試卷的命制應該緊緊圍繞語文學科的特點,突出培養核心素養的導向,凸顯語言的建構和運用,在落實語文要素的同時,充分發揮導學功能,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教師要關注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注重學習感悟和體驗,讓學生在激活思維的過程中學會靈活運用語言文字。
下列句子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
①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②進了頤和園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長廊。
③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
④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A.①②③④? ? ? B.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①? ? ? D.④②①③
此題來源于四年級下冊習作單元中的“習作例文”,重在讓學生學會運用習作例文“借助方位順序,一步一景,把游覽的過程寫清楚”的寫法,進行遷移運用。看似簡單的排序選擇讓學生經歷了閱讀理解、個性體驗、語言建構、方法遷移等過程,使學習方法和語言表達互相融合。
(三)突出閱讀與表達提升
期末試卷中的閱讀題和習作題是考查學生閱讀和表達能力的核心內容,也是促進學教方式轉變的關鍵,所占的分值很高。教師要立足總目標,圍繞整冊教材的語文要素,從體現學生閱讀和表達能力的視角出發,選擇閱讀材料,精心編制閱讀題目。如,教師圍繞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學習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第七單元“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質”這兩個語文要素,選擇有關“鐵人王進喜”的閱讀材料,綜合考查學生提取信息、整體感知、做出評價等閱讀能力,設計如下試題。
短文主要回顧了“鐵人”的哪些事跡?請試著用小標題概括,并完成填空。
(創造鉆井紀錄)? ? (? ? ?)? ?(? ? ?)? ?(? ? ?)
1950年? ? ? ? ? ? (? ? ?)? ?(? ? ?)? ?(? ? ?)
我們發現,這些事情是按照? ? ? ? ? ? ? 順序來寫的。最后一件事主要通過? ? ? ? ? ? ? 和? ? ? ? ? ? ? 描寫向我們詮釋了“鐵人”王進喜具有? ? ? ? ? ? ? 的品質。
《課程標準》中的總目標明確指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此題引導學生用小標題來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跡,為學生提供了閱讀策略,使其在遷移運用中把握主要內容,領會表達方法。同時,此題也準確把握了學生的學習起點,讓“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質”這一考查點得以有效落實。
要想命制一份高質量的語文期末試卷,教師需要有基于目標的框架建構意識,需要在“以生為本”中豐富形式,更需要在內容的選擇上關注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當然,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在緊扣語文素養考查目標中制訂評分細則,在厘清閱讀能力評價要素中體現層級梯度,在把握表達能力螺旋上升中實現遞進生長,在細化分層評價中促進深度學習的發生。
參考文獻:
[1]余琴.小學語文閱讀題研制的問題與對策[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20(6).
[2]陳寶鋁.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試卷命制探微[J].小學教學·語文版,2019(1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浙江省長興縣教育研究中心? ?3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