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密 郭慧文 張小芹 游碧蓉
摘要:文章基于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變動對農業上市公司股價變動的傳導機制,運用VAR模型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表明,滯后一期的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變動對農業上市公司股價波動產生正向影響,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國際市場價格傳導時滯,國內行政手段的干預等。為緩沖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變動對我國農業公司股價的影響,文章從政府和企業等方面提出緩沖的對策建議:完善原油期貨價格機制,提高農業上市公司的風險對沖意識和能力,加大對農業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關鍵詞: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農業上市公司股價;VAR模型
當前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化、信息化、金融化不斷深化發展,國際間產品聯動性增強。作為現代工業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石油已經被廣泛運用于各行各業,其價格波動可沿產業鏈衍生到國民經濟的各個層面,牽動世界經濟的神經。隨著生物質燃料的飛速發展,大量玉米和大豆等用以制造生物質燃油,使得農產品價格與石油價格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同時,隨著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業生產及農產品加工與交易對原油的依賴程度不斷加大,國際石油價格會通過成本傳遞到農產品的成本與價格上,因此,以原油為典型代表的能源價格的變化逐年成為影響國際農產品價格變動的關鍵因素,國際原油期貨市場其價格的波動在對國內農產品的現貨與期貨市場價格影響越來越表現出明顯的溢出效應的同時并對農業企業產生影響。國內學者張兵兵和朱晶利用CF濾波分析方法,運用VAR模型對國際能源與中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傳導路徑進行研究,發現中國農產品價格面對國際能源價格的沖擊響應具有顯著差異,不同農產品面對不同類型能源價格波動沖擊的反應程度和作用機理不同[1]。郭玉晶、宋林和王峰運用VEC-BEKK-GARCH模型對2000-2015年國際原油價格對中國農產品產生的波動溢出效應進行研究發現,國際原油價格對中國農產品價格存在顯著的均值溢出效應,且國際原油價格與玉米、大豆、生豬價格之間存在顯著的雙向波動溢出效應[2],因農產品價格直接影響了農業上市公司的利潤情況,最后體現在股票價格的波動上。為此,分析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變動對我國農業上市公司股價變動的理論機制并進行實證檢驗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1 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變動情況
WTI、布倫特和DUBAI期貨價格是國際原油市場的三大基準價格。由于WTI國際原油期貨合約流動性較高、價格更透明,為此,本文選擇以紐約期貨交易所WTI期貨原油價格作為基準價格。按不同時期原油期貨價格走勢的特點,本文將其變動趨勢分為四個階段。
1.1 第一階段(2005年1月-2007年12月):長期持續穩定上漲
如圖1所示,在2005年到2006年8月這一段時間內,WTI原油期貨價格步入一個穩定而又長期的持續上漲的快速上升通道,而導致期貨價格上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伊拉克戰爭持續進行著,恐怖主義勢力抬頭,歐派克供給短缺,2005年自然災害破壞墨西哥灣煉油設施導致原油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二是亞洲地區,中國,印度等其他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強大的經濟增長速度擴大對原油的需求,價格上漲。2006年8月到12月底,期貨價格在高價位波動后向下波動。2007年開始,中美兩國建立了石油戰略儲備關系,下半年,美國次貸危機惡化,美聯儲降低利率,推動油價瘋狂上漲。
1.2 第二階段(2008年1月-2008年12月):油價上下波動強烈
如圖2所示,2008年1月,油價保持在90元美元以上,高位開年。美國次貸危機迅速惡化,美聯儲多次調低基準利率,使得美元發生嚴重的貶值,通貨膨脹,物價以完全不合理的態勢飛漲。
當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拒絕增加產能,選擇減少量產,國際能源信息署向上調整全球對石油需求量的預測,尼日利亞發生地緣動蕩,巴西石油界準備罷工等國際政治事件,使得WTI 原油期貨價格在2008年7月達到了巔峰,最高價收于145.08美元。
2008年的下半年,美金融危機進入高潮,全美金融業震蕩,華爾街一落千丈,銀行等破產不計其數,世界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喪失信心,加上美國白宮一連串救市計劃收效微弱,經濟形勢不見好轉,甚至更加惡化。全球投資者,學者大都預測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從而石油的需求量下降,使得2008年下半年WTI原油期貨價格呈下跌趨勢。
1.3 第三階段(2009年1月-2012年12月):震蕩波動上漲
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對經濟的破壞能力迅速擴散到全球。世界各國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聯合救市,如圖3所示,2009年國際油價開始出現反彈上漲。同時,美元兌主要貨幣匯率整體下跌,通脹壓力日益加劇,加速WTI原油期貨價格的上漲速度。2010年整年,WTI 期貨價格走勢相對穩定,沒有在大范圍內出現大起大落。2011年和2012年,由于歐美爆發的債務危機,利比亞,伊朗戰爭危險等不良負面影響導致WTI油價出現明顯的震蕩,總體呈現出回升態勢。
1.4 第四階段(2013年1月-2018年12月):高位下跌后上下波動
2008年金融危機的陰影持久不散,國際石油需求增長疲軟。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發的福島核電站核泄漏致使世界很多國家產生對利用核發電的擔心憂慮,在一定程度上維持國際石油需求量,如圖4所示,2013年石油價格較為穩定的高位。但是在2014年,油價開始出現明顯的下滑,大致由三方面原因:首先,從2014年美國由一個石油進口國轉變為石油出口國可以得出美國的頁巖原油革命取得初步成效。其次,新興國家推行國家經濟發展模式與結構調整,全球多數國家都在調整經濟發展速度,防止經濟發展過熱,一定程度上減少對石油的增長貢獻。再者,中東國家及其他地區石油工業穩步發展,石油市場供給大于需求矛盾加深,造成油價下跌。2015年到2017年,油價在一定的區間內波動,符合市場規律。
2018年在歐佩克的過度減產,地緣政治危機的雙重作用下,美國宣布重新啟動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加劇國際原油供應的壓力,國際油價總體上表現出震蕩上漲的態勢。10月3日,WTI價格上升至76美元/桶,達到年內巔峰值。但是從10月中旬開始,在美國原油庫存量和活躍鉆井數量劇增,以及全球股市暴跌經濟增長疲軟的影響下,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滑。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原油是世界發展不可或缺的“核心零件”,石油輸出組織內部分歧不斷,地緣政治風險矛盾加深,伊朗被動增加原油出口量,美國“新能源主義”,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全球金融做空勢頭高漲等等各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未來的全球原油市場仍將處于高度的不確定性之中[3]。
2 國際原油期貨價格波動對農業類上市公司股價影響的傳導機制
從現有文獻來看,學者們認為國際能源價格主要通過成本驅動效應、價格傳導機制以及替代效應三種途徑影響國內農產品價格。周姁、張建波從供需理論出發進行分析,發現農產品供給相對減少而需求增長,國際糧價全面上漲以及運輸費用提高是造成我國近期農產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而導致國際農產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生物質燃料需求刺激糧價上漲以及氣候變化對部分農作物產量的影響[4]。稅尚楠通過分析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的態勢,認為國際原油價格暴漲提升了糧食生產的成本,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但只有引起農產品價格變動長期因素,即農業生產的潛能和消費傾向的改變才會改變價格變動的趨勢[5]。黃先明在堅持供求均衡論的基礎上,通過廣義化供求要素,構建“廣義供求均衡論”指出國際農產品成為投資品,由于相關國際資源金融屬性的聯動作用,能源、資源和農產品之間存在價格聯動機制,原油價格不斷上漲往往能夠帶動煤炭、天然氣以及有色金屬等資源型產品漲價,而能源價格上漲將帶動生物質能源的需求擴大,抬高玉米等大宗農產品價格[6]。Cabrera BL和Schulz F通過對能源產品價格與農產品價格之間存在的波動關系以及風險相關結構進行實證和分析,發現從長期來看價格具有波動聚集性,持續的市場波動會引起能源產品市場價格與農產品市場價格之間的正相關效應[7]。
基于此,本文擬通過企業經營成本、農產品價格、原油替代品生產這三條路徑詳細解析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對農業行業股價變動的傳導機制。
2.1 企業經營成本傳導機制
如圖5所示,農業企業從生產到銷售離不開石油。進口原油成本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農業企業生產、銷售成本提高,從而影響企業經營能夠獲得的利潤率,進而影響公司股價的波動。我國農業處于向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中,機械化生產,播灑農藥化肥等都會對農業生產成本不同生產要素比例構成產生很大的影響,導致農業生產企業利潤的變動,從而影響股票價格的波動。成本利潤費用率是企業一定期間的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該指標表示每付出一元成本費用可獲得多少利潤,數值越高,利潤越大,說明企業的經營成效和收益越好。與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相對應,2005年到2008年,WTI原油期貨年平均價格從56.70美元/桶上漲到99.75美元/桶,從成本費用利潤率來看農林牧漁全行業的盈利能力狀況變化情況,以全行業利潤平均值為參考,從2003年-0.20%快速上升至2005年3.10%,并保持在3.20%左右直到2008年。以2008年為分界點,行業成本費用利潤率下跌,此后一直到2017年,穩定在2.50%左右。
從以上數據可知,在國際油價上漲的同時,國內農業企業的成本費用利潤率也在上升。國內日漸完善的成本油價格形成機制,通過調節成品油計價和調價周期,漲跌上下限等以應對國際油價波動的沖擊,導致當國際油價突然暴漲暴跌,而國內油價并未及時降價甚至出現上漲的情況,從而穩定國內市場,為國內企業的穩定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同時,農業企業可能采取成本轉移,創新技術降低能耗,增加產品附加值和發展利用新能源等措施,增強企業的獲利能力,使得農業企業經營效益向好發展。
2.2 農產品價格傳導機制
如圖6所示,國際原油價格上漲首先影響國際農產品價格,接著影響國內農產品的進出口價格,進一步影響到國內市場的主要農產品價格,農業上市公司的股價也出現對應的變動。
國外多名學者Campicheetal.[8]、Saghaian[9]、Emaeili and Shokoohi[10]等利用不同的實證分析方法發現原油與玉米、大豆、小麥等主要農產品之間的價格存在協整關系,并且進一步證明這種關系是從原油價格傳遞到玉米、大豆和小麥等農產品價格上。
2008年特殊的國際環境背景下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變動最為劇烈,2008年7月3日,WTI價格飆升至145.29美元/桶。此時國內黃大豆2008年7月2日價格上漲至5 880元/t,相比2007年平均價格,上漲將近2 000元/t。小麥2008年6月18日,達到同期的價格巔峰,904美分/蒲式耳。
2012年,在另一波強勁力量的帶動下,2月24日WTI價格高達109.77美元/桶,由此帶動了國內黃大豆在2012年4月27日價格再次爬升至高位,達到5 149元/t。小麥在2012年5月22日左右,再次上漲至705美分/蒲式耳,比2012年上半年平均價格上漲近100美分/蒲式耳。
從數據來看,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和國內主要農產品價格變動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雖然我國國內主要農產品的價格波動走勢和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變動趨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但是,也可以從數據上明顯的看出國內主要農產品價格的變動相對于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的波動有一定的滯后性。往往在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變動出現后,主要農產品價格才會顯現出同樣的變化趨勢,跟上國際原油期貨變動的步調。
2.3 原油替代品生產傳導機制
如圖7所示,能源技術革命帶來生物質能源的深入發展,使得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的變動與國內主要農產品價格的波動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農產品是生物質能源開發應用的重要原材料。作為原油的替代品之一,在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居高不下的前提條件下,生物質能源的大范圍應用必定會拉動對相關農產品的需求,從而導致國內相關農產品價格上漲。以玉米為例。玉米是發展生物質能源的重要原料之一,同時也是重要的飼料原料之一,其重要性決定玉米的需求量會不斷的增加,使得玉米價格上漲。農民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動機驅使下,會通過各種途徑擴大玉米的種植面積,提高玉米的產出率。在這種情況下,將導致小麥,水稻,大豆等糧食作物面積萎縮,糧食價格上漲,其他農產品價格也會跟著上漲,從而對農業經營公司的股票價格產生結構性的影響[11]。
3 原油期貨價格波動對我國農業類上市公司股價影響的實證分析
為了說明原油期貨價格波動與農業上市公司股價變動之間的關系,本文擬構建VAR模型進行實證研究。
3.1 變量說明及數據來源
本文確定所需要的變量體系為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和農業上市公司股價。其中,國際原油期貨價格選用WTI原油期貨價格,農業上市公司股價選用農林牧漁板塊指數為代表。農林牧漁板塊指數根據最新的證監會一級行業指數分類,總體代表農業上市股價指數。本文利用Stata軟件做實證檢驗。
本文所有數據來源于東方財富Choice數據庫。本文選取的樣本時間為2011年8月1日-2019年3月25日,剔除節假日和中間缺失數據的交易日,提供1 806個數據。
3.2 模型選擇及平穩性檢驗
VAR模型把系統中每一個內生變量作為系統中所有內生變量的滯后值的函數來構造模型,常用于預測相互聯系的時間序列系統及分析隨機擾動對變量系統的動態沖擊。本文的研究目標之一是通過國際原油期貨價格波動分析農業上市公司股價變動,符合VAR模型的特點。為取得平穩時間序列,對WTI原油期貨價格和農林牧漁板塊指數對數差分得Ft和Pt:
其中Ft和Pt分別為t期的WTI原油期貨價格和農林牧漁板塊指數。我們對Ft和Pt進行描述性統計,結果列于表1。樣本均值描述樣本觀測數據取值相對集中的中心位置,樣本方差或標準差描述樣本觀測數據變異程度的大小,(標準差是方差的算術平方根)。Ft和Pt的均值分別為-0.000 265和0.000 123,標準差分別為0.021 4和0.021 3,Ft和Pt的最大值分別為0.106和0.094 6,最小值分別為-0.108和-0.154。從表1數據來看,可知Ft和Pt兩者的均值,標準差、最小值和最大值均較為接近,兩個市場風險相似。
對Ft和Pt進行了DF平穩性檢驗。DF檢驗是時間序列平穩性的單位根檢驗的方法之一。
ΔXt=(ρ-1)Xt-1+μt=δXt-1+μt,通過該式判斷是否存在δ=0。零假設:H0:δ=0,備擇假設:H1:δ<0。
檢驗結果列于表2,由表2數據可看出,Ft和Pt的t統計量值均小于在不同置信度下的DF檢驗臨界值。因此拒絕零假設H0:δ=0,認為時間序列不存在單位根,Ft和Pt均是平穩時間序列,也就是說時間序列的統計規律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
3.3 構建VAR模型及Granger檢驗
VAR(P)模型其表達式為:Yt=ψ1Yt-1+ψ2Yt-2+ψ3Yt-3+…+ψpYt-p+μt,P為滯后階數,在本研究中Yt=(Ft Pt)T,Yt是2×1維列向量,ψi是2×2維系數矩陣(i=1,2,3),μt是2×1維隨機擾動項。本研究Ft和Pt構建向量自回歸模型,為了比較包含解釋變量不同的回歸模型的擬合優度,常用信息準則來比較。FPE是最小化最終預測誤差準則,根據模型的預報誤差來判斷自回歸模型的階數是否恰當。AIC是最小信息準則,它建立在熵的概念上,可以權衡所估計模型的復雜度和此模型擬合數據的優良性。HQIC是漢南昆信息準則。SBIC是施瓦茨信息準則,用于比較所含解釋變量個數不同的多元回歸模型的擬合優度。不同的信息準則均要求僅當增加的解釋變量能夠減少信息準則的值時才在原模型中增加該解釋變量,信息準則的值列于表3,發現滯后一階的模型擬合效果最好,我們采用VAR(1)模型。(注:“*”顯示根據準則選擇的滯后階數)
表4為擬合結果,從結果可以發現,滯后一期的Ft-1會對當期的Ft產生負向影響,對當期的Pt產生正向影響,且影響顯著(p值越小,結果越顯著);而滯后一期的Pt-1對于當期的Ft雖然產生影響,但是并不顯著,對當期的Pt產生顯著影響。
在確定滯后期之后,需要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檢測序列之間的關系。對于兩個變量Ft和Pt,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要求估計以下回歸模型:
包含Pt滯后項的回歸的殘差平方和,m為Pt滯后項的個數,n為樣本容量,k為包含可能存在的常數項及其他變量在內的無約束回歸模型的待估參數個數。Granger檢驗結果列于表5,發現Pt不是Ft的granger因,Ft是Pt的granger因,即WTI原油期貨價格變動影響農林牧漁板塊指數波動。
3.4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可以得出結論:滯后一期的WTI原油期貨價格會對當期的農林牧漁板塊指數產生正向影響。即在僅考慮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與農林牧漁板塊指數關系的情況下,國際油價出現上漲,經過一系列市場價格傳導和國家政策調控,農業上市公司股價將向上波動,反之亦然。國內油價的漲跌幅與國際油價存在一定的“時差”,但是,當前是全球化時代,國際油價上漲,作為原油進口大國的中國,由于進口成本的提高,匯率變動等原因國內油價亦會出現上漲趨勢。原材料成本增加,農產品價格隨之提高。為穩定市場和利潤收入,把握發展機遇,企業研發原油替代品,注重產品深加工追求高附加值,努力提升創收能力,刺激公司股價上漲。
4 對策與建議
面對難以預知的國際原油價格波動風險,如何規避國際原油期貨價格波動對我國農業上市公司股價的沖擊變得刻不容緩,本文認為應著手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4.1 完善原油期貨價格機制
我國原油及成品油的定價機制不夠靈活,長期受行政手段的干預。從短期效益來看,行政干預可使得國內石油企業少受國際油價波動的直接沖擊,維護企業利益;但是從長期效益來看則抑制了企業的抗壓力與創新性。因此在國際政治經濟新形勢下,需逐步減弱行政手段對國內油價的干預,更好地發揮價格的自動調節功能,使國內石油企業更好地融于國際市場的競爭環境中。
第一,從政府職能的轉變做起,借助經濟與法律的手段,盡可能發揮市場在原油行業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政府轉變在油價制定方面的身份,成為油價監管者,放松對原油價格的控制,促進油價的波動更加真實、靈活,較好反映市場供給與需求的變化情況。除此之外,還可以借鑒農產品的價格保護策略,規定國內油價上漲與下跌的極限,不干涉油價在合理的價格區間內的波動。但是,一旦油價出現異常變動,政府需要及時做出反應,采取必要措施。
第二,應開放國內原油生產市場,鼓勵民營企業拓展經營范圍,進入原油生產行業以改變當前原油行業國有企業壟斷獨大局面,推進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發展壯大。同時因為民營企業靈活的運營機制等,在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中具備較好的隨機應變能力。其價格敏感特性在助推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還能加快原油行業市場化的步伐。根據經濟發展需要進行國內原油市場機制改革,建立起國內國際原油市場關聯通道,突破各種行政障礙,通過市場形成價格,增強國內原油市場的靈活性。
第三,構建和完善國際原油價格變動的風險預警機制[12]。通過監控全球原油市場的供需變動狀況,關注國際原油地緣政治風險的實時動態,構建高層次高水平的原油價格風險預警機制和應對機制,及時掌握油價變動情況以更好地應對油價變動對國內經濟帶來的沖擊。
4.2 提高農業上市公司風險對沖意識和能力
農業企業本身就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要想在當今經濟局勢下,與世界其他國家爭奪越來越飽和的市場,就必須從企業自身出發,樹立風險意識。根據農業行業自身的發展特點,農業上市公司面臨著許多問題,比如受自然條件限制大,生產的周期性強,投資的周期性長,投資成本回收慢等。因此,依據投資組合理論原理,企業可以在制定公司發展戰略的時候選擇多元化經營戰略[13],實行品牌擴張,產品整合,高科技農業等。以公司主業的發展為基點,摸清公司當前所處的宏觀經濟、行業環境,明確公司經營的核心競爭能力以及公司當前所具備的優勢和劣勢。在產品的生產上,研發新技術,延長產業鏈,注重深加工,深度挖掘產品的附加值,增加產品收益,壯大自身經濟實力以抵抗外界風險與挑戰。同時,企業也應該注意減少和避免盲目的擴張行為,以質取勝,贏得市場占有率,獲得社會的認可。
此外,農業上市公司需要進一步完善股權結構[14],避免公司內部出現“一股獨大”或者“小股分散”的局面,造成重大決策時效率低下,更嚴重的甚至影響公司決策的科學性等。進一步完善農業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制衡機制以及資本結構,從優化投融資構成比例來提高企業的資源配置效率。同時完善財務預警系統,根據市場行情的實時變化及時協調好公司流動負債比例等,爭取在獲得和運用資金的同時最大可能地降低風險,提高農業上市公司的創收能力,實現公司股價向好發展。
4.3 加大對農業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當前我國農業企業顯現出明顯的“弱質性”,政府應采取有效的信貸政策優惠,為農業企業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以此減輕農業企業的融資和負債壓力,支持農業生產。金融機構重點支持包括從事糧食生產、蔬菜等種植養殖的涉農企業等。放寬信貸審批權限,優化在符合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的前提下,簡化審批流程,建立審查審批綠色通道以提高農業企業信貸放款效率。在信貸規模方面,足額保障對農產品生產企業信貸資金需求,優先保障農業企業客戶資金需求,以保證農業企業有足夠的流動資金開展生產經營與技術研發創新。
農業是一個容易受天氣影響的有財務風險的行業,政府和相關機構應充分利用農業保險這一重要手段和工具,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保費補貼、稅收減免以及再保險支持等補貼措施。有農業保險作為風險保障,有利企業進行擴大再生產,同時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的后顧之憂。此外,各金融機構應針對主營項目不同的農業企業設計開發不同的金融產品,更大程度的滿足不同經營主體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張兵兵,朱晶.國際能源價格如何撥動了國內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弦?——基于CF濾波分析方法的經驗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6(11):154-160.
[2] 郭玉晶,宋林,王鋒.國際原油期貨與農產品期貨市場的波動溢出效應——基于離散小波和BEKK模型的研究[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5(6):86-96.
[3] 張禮卿.地緣政治風險加大,國際原油價格大起大落[J].國際金融研究,2019(1):11.
[4] 周姁,張建波.我國農產品價格上漲原因及農業政
策分析[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4):60-63.[5] 稅尚楠.世界農產品價格波動的新態勢:動因和趨
勢探討[J].農業經濟問題,2008(6):14-19+110.
[6] 黃先明.國際資源價格形成機制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4.
[7] Philips PCB,li D C,GAO J T Estimating sm ooth structural change in cointegratin reg res sion[J].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17,196(1):180-195.
[8] Campiche,J.L.,Bryant,H.L.&Richardson,J.W.etal. Examining the evolving correspondence between petroleum prices and agricuitural commodity prices[M].American Agricultural Economic Association,2007:1-15.
[9] Sayed H. Saghaian. The impact of the oil Sector on commodity prices:correlation or causation?[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2010,42(3):477-485.
[10] Abdoulkarim Esmaeili,Zainab Shokoohi.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oil price on world food prices:application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J].Energy Policy,2011,39(2):1022-1025.
[11] 任劼,孔榮.國際原油價格變動對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5(1):107-113.
[12] 石先進,趙志君.國際原油期貨價格波動對中國物價的沖擊[J].世界經濟研究,2016(4):94-106+136.
[13] 馬文麗.非相關多元化經營的風險分散作用——基于農業上市公司的實證[J].財會通訊,2019(8):40-45.
[14] 吳聞潭,曹寶明.股權結構、多元化經營與公司績效——基于中國糧油加工業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18(7):9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