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權
(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安全監測站, 四川 宜賓市 644200)
露天非煤礦山作為金屬和非金屬原料、建筑材料的重要來源場所,在我國礦山資源中占有重要地位。盡管露天非煤礦山在開采過程中不存在瓦斯爆炸風險,但就目前來看,依然存在著一些因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導致的機械傷害、車輛傷害、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觸電、放炮、坍塌等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從實踐出發,對露天非煤礦山安全生產管理提出對策和建議,為防范和減少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提供借鑒和參考。
在企業主體方面,露天非煤礦山企業存在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意識不強,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等問題,企業沒有按照安全生產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健全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操作人員未做到持證上崗;項目建設不嚴格遵守“三同時”制度,不按照開采設計方案組織施工;安全生產責任制未明確到人;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不完善,落實較差;制定的應急預案不是缺乏針對性,就是將制定的預案束之高閣,不培訓,不演練,形同虛設,即使演練,大多都流于形式。
在監管主體方面,露天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除了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安全生產管理之外,主要還是依靠當地鄉鎮政府和應急管理部門的強化安全監管。目前,應急管理部門屬于安全綜合監管部門和應急救援指揮綜合協調機構,除了承擔煤礦、非煤礦山、?;?、煙花爆竹、工貿行業等直接監管任務外,還承擔著全縣其它行業、領域的綜合安全監管任務,且縣政府安委會、應急委員會的辦公室設在縣級應急管理部門,承擔著全縣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的日常工作,機構、編制、人員力量不足,各項任務十分繁重,難免顧此失彼,對露天非煤礦山的安全監管失衡。多大數鄉鎮也存在安全監管人員配備不足,專業知識比較貧乏等問題,對露天非煤礦山缺乏有效的安全監管。
露天非煤礦山企業從業人員絕大多數是農民工,文化水平和安全意識普遍較低,大多數從業人員入廠即工作,基本都是靠傳幫帶,沒有按照要求開展“三級”教育培訓,有的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也沒有定期組織從業人員開展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和應急預案等教育培訓,沒有將崗位責任明確到人,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檔案不健全。
露天非煤礦山企業從業人員文化水平和安全意識普遍偏低,有的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專業知識匱乏,沒有詳細的事故隱患排查清單,不清楚如何排查整改事故隱患,即使發現事故隱患也心存僥幸,沒有及時整改銷號,實行隱患閉環管理;有的企業甚至對重大隱患視而不見、不聞不問;一線從業人員在生產過程中 “三違”現象較為普遍。
露天非煤礦山企業的安全生產意識不斷增強,但是“安全第一、效益第二”的觀念并未從本質得到體現。部分企業隱患多,老板只管效益、管理人員不懂安全、一線從業人員只管掙錢,對安全隱患熟視無睹,安全生產心存僥幸,安全投入能省則省、能拖則拖,靠“拼”“湊”“欠”運轉。目前,大部分露天非煤礦山企業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管理機構不健全、專職安全管理人員配備不足、專業技術缺乏、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等問題,事故隱患未整改銷號、落后的采礦工藝未淘汰、陳舊的設備設施未及時更新、沒有定期開展應急預案培訓演練,這些均與安全投入不足有關。
不破不立,無規矩不成方圓?!吨谢嗣窆埠蛧踩a法》第四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遵守本法和其他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改善安全生產條件,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確保安全生產。”因此,露天非煤礦山安全生產管理必須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一是建全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建立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明確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層層壓實;二是項目建設必須遵守“三同時”規定,嚴格按照開采設計方案和《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等組織生產;三是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淘汰落后設備設施和技術工藝,不斷提升和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四是強化應急管理,制定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定期組織開展應急預案培訓、演練、修訂和備案等工作,做好應急物資儲備,嚴格節假日、“兩會”、汛期等重要時段和特殊時期值班值守,切實提升應急管理和事故防范處置能力。
安全監管隊伍建設在整個露天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一是解決體制機制的問題。編制部門應根據縣、鄉安全生產工作的實際,積極探索和完善安全監管隊伍建設,健全機構、充實人員、配齊裝備、保障工作經費等,解決鄉鎮只有檢查權無執法權導致的監管真空問題。二是嚴把監管人員進門關。露天非煤礦山安全監管執法人員,要專業對口,能擔當履職,勝任崗位職責,嚴格資格認可制度,嚴禁“濫竽充數”,確保在其位謀其政,履其職盡其責。三是強化業務和執法培訓。定期組織基層安全監管人員業務和執法輪訓,規定業務學習的時間和內容,以保證業務知識得到及時更新,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確保依法行政,嚴格執法監督。四是加強安全評價機構監管。安全監管部門應切實加強安全評價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監督管理,防范出具虛假報告,不斷提高其職業道德素養和專業技術水平。
實干興業,教育興邦。要增強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意識,提升從業人員安全管理和專業技術水平,必須加強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從思想上將“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
(1)組織企業培訓。新員工嚴格“三級”教育培訓上崗,老員工強化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教育培訓,讓從業人員“爛記于心”,徹底解決從業人員在安全生產工作中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并健全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檔案,確保有案可查。
(2)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聘請專家為從業人員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或者積極組織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和班組長等參加省、市、縣組織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活動,增強安全生產意識,提升安全管理和專業技術水平。
(3)開展經常性的警示教育。定期、不定期地組織觀看露天非煤礦山近年來國內外發生的典型生產事故案例,通過“以案促警、以案促法”,并結合實際,剖析本企業本崗位存在問題及薄弱環節,制定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讓從業人員在思想上得到洗禮,警鐘長鳴。
(4)樹立優秀典型。采用爭先創優樹典型的方法,對安全生產工作中表現優秀的部門及員工,給予表揚,讓大家向其學習交流,精神鼓勵與物質獎勵并行,以先進帶動后進。
(1)露天非煤礦山企業一是要根據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的有關規定,進一步完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健全隱患排查清單,照單檢查,發現隱患嚴格按照措施、責任、資金、時限、預案“五落實”的要求整改閉環,及時消除各類事故隱患,并在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實行自查、自改、自報。
(2)認真開展露天非煤礦山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和管控工作,健全安全風險管控臺賬,明確各安全風險點位的責任人。
(3)強化現場安全管理,嚴查“三違”行為,杜絕“三違”。
(4)加大節假日、“兩會”、汛期等重要時段和特殊時期的隱患排查與治理的力度,及時消除各類事故隱患。
露天非煤礦山企業專業人才聘用、設備更新、技術革新、隱患整改等都離不開“錢”。因此,安全生產投入是筑牢安全生產基礎的保證,也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
(1)完善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在銀行設立專戶,嚴格按照《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的規定提取和使用露天非煤礦山安全生產費用,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實現本質安全。
(2)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各級政府在稅收、項目補貼、信貸等方面給予露天非煤礦山企業工藝改造、技術革新、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應急物資保障和職業危害防治等方面大力支持,促進和鼓勵露天非煤礦山企業加大對安全生產方面的資金投入,改善和提升安全生產條件。
露天非煤礦山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涉及企業、政府、部門和安全評價機構,因此,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強化“紅線”意識,筑牢“底線”思維,健全體制機制,壓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及時消除事故隱患,強化現場安全管理,提升應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防范和減少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