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金坡 葉會師
(河北鋼鐵集團灤縣司家營鐵礦有限公司)
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在長期安全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的,或有意識塑造的,又為全體職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業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識、安全作風和態度、安全管理機制及安全行為規范,是企業安全生產的奮斗目標和企業安全的進取精神;是保護職工身心安全和健康而創造的生產、生活環境和條件,是安全的價值觀、審美觀、心理素質和企業風貌、習俗等種種企業安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1]。
某冶金露天礦山夯實安全文化基礎,加強基礎管理;弘揚安全文化氛圍,貫徹落實八大舉措;突出安全文化重點,管控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點睛安全文化建設,完善實施五大體系,使全員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安全能力、安全素質得到普遍提高,向職工灌輸和滲透了企業安全觀,職工在潛移默化中對安全文化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從而形成統一的安全意識和行為,進一步養成了正確的安全行為,按操作標準重復地做好每一件工作。
安全文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續的改進和努力。某冶金礦山多年來在政府各級部門和上級公司的正確領導與指導下,不斷借鑒國內外安全管理先進經驗并付諸實踐,為安全文化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1)大力宣傳安全,營造文化氛圍。通過安全生產方針墻、安全文化長廊、職工安全手冊、安全演講比賽、安全知識競賽、網站、微信群、公眾號,分區域、分層次開展安全文化宣傳弘揚工作。
(2)踐行核心理念,強化思想引領。始終把“經營好安全就是企業最好的經營、最大的效益,就是員工最大的福祉”作為安全核心理念,貫穿于安全生產全過程,用安全思想引導安全行為。安全價值理念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顯化于物。
(3)壓實三級責任,履行安全職責。壓實安全主體責任,各作業區是安全生產責任主體,作業區負責人超前計劃,超前預防,認真貫徹落實各項規章制度,逐級明確安全責任,逐層落實保障措施。壓實業務安保責任,各業務科室對本專業系統負業務安保責任,必須堅持“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壓實安全監管責任,以鐵的擔當盡責、鐵的手腕治患、鐵的心腸問責、鐵的辦法治本,嚴格落實安全監管責任。
(4)深化“三基”管理,筑牢安全根基。“基層管理、基礎工作、基本素質”作為安全生產的基石和保障,必須常抓常新,常抓不懈。
(5)推行準軍事化,制定各工種崗位“手指口述”操作要領或口訣,實行班前從作業環境到每個環節、每臺設備進行安全確認后再開工作業,使班組每名成員都能按照“手指口述”指令進行崗位描述、安全確認,提升員工安全業務素質,規范員工安全操作行為,提高作業現場安全管理水平[2]。
(6)開展安全標準化,提高本安水平。自2010年以來,公司建設為安全標準化三級礦山以來,通過多年的持續改進,不斷加強企業安全生產規范化建設。
(7)推行“三全”、“五精”,追求和諧匹配。通過實現全員、全方位、全過程“三全”管理與精細、精準、精確、精益、精美的“五精”管理有機融合,達到“人、機(物)、環”和諧匹配,實現事故可防可控。
(8)開展能源隔離和機械防護活動,實現安全本質化。通過掛牌上鎖、空間隔離等方式,大力開展能源隔離與機械防護。合計檢維修項目639項、上鎖點745個,并對所有運轉設備防護措施進行了統計,繪制了運行設備防護圖。
(1)針對某深凹冶金露天礦山特點,與院校合作,通過人防、物防、技防加強采場邊坡管理。
(2)引進尾礦庫安全生產風險智能監測系統,通過實時采集匯聚尾礦庫在線監測及人工監測數據,實現尾礦庫風險監測數據資源的“集中管理”及風險研判、趨勢分析和數據資源發布,同時可為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以及監督執法提供技術依據,對尾礦庫進行更為科學有效的安全監管。
(3)嚴格依照《爆破安全規程》和《民爆物品安全管理條例》要求,對火工品的交接、運輸、分發、使用、退庫等環節加強管理,確保重大風險和較大風險公示牌安保措施落實到位。
(4)建立以每年組織開展1次特種設備安全風險辨識為基礎的綜合管理新模式,堅持專管與群管相結合,管理與生產相結合,思想政治工作與物質獎勵相結合,從特種設備辨識、特種設備安全風險辨識分級、特種設備風險因素辨識與管控清單建立、風險公示與標識、特種設備隱患排查、特種設備隱患分類分級、特種設備隱患治理、隱患治理驗收八大要素上下功夫,通過不斷的拓展和持續改進,保證設備高效率、長周期、安全地運行。
(5)加強對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燈、消防栓、滅火器等消防設施和油料存放區、配電室、宿舍、食堂、浴室等重點部位的管理,對不符合消防技術規范要求的部位全部進行整改。
(6)公司辦公區、員工宿舍生活區和食堂、浴池、衛生間等輔助設施齊全完善。集中住宿區設有會議室、圖書室、娛樂室和職工食堂,并為礦山工人設置了休閑、娛樂場所和觀賞景觀。大力創建綠色礦山、生態礦山、和諧礦山,盡最大限度地處理好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以巨大投資恢復植被、植樹造林,按照自然地貌綠化礦區,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3]。
(1)“4+8+1”防控體系按照“抓住重點、管住一般”的原則,公司對4類重點事故(邊坡垮塌、爆炸、尾礦庫潰壩和帶式輸送機事故)風險預控分解、落實工作。對動火、登高、吊裝、檢修、臨時用電、構筑物拆除8個高危作業環節進行了事故防控措施、責任預分解,同時落實了相關措施。對于一般事故通過提高崗位職工風險辨識、隱患排查、安全操作、應急處置“四項能力”進行了控制,嚴防各類事故發生。各業務科室全年圍繞業務管控重點,制定了年度管控措施,并逐項進行了措施落地,加強了業務安保。
(2)公司推行安全保障體系(安全保障體系以先進的安全理念體系為引領,以安全組織和制度體系為基礎,以推動安全主體責任落實為主線,以人機環和諧匹配控制為主要手段,以事故應急救援體系為補充,以“零傷害”為目標),形成“一盤棋”,在鞏固已有安全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對上級文件落實和會議指示精神對應安全保障體系相應項目一并落實[4]。
(3)在構建安全風險辨識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控機制建設的基礎上,與首鋼自動化信息技術公司合作,引進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系統平臺,建立預警預測體系,提升企業生產安全事故預防預警水平。
(4)通過建立以作業區為主導的隱患排查治理機制,落實隱患排查主體責任,督促各作業區做好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解決誰來檢查的問題。通過建立以專業科室為主導的隱患排查督導機制,落實各專業科室隱患排查職責,解決基層單位隱患排查能力不足的問題。通過建立以職工為主導的隱患舉報機制,提高職工參與安全管理的熱情,解決職工不主動檢查的問題。通過建立以安全考核為主導的隱患考核機制,強化作業區安全管理責任,解決不檢查怎么辦的問題。
(5)公司高度重視構建外包工程安全管控體系,進一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推行“四不”全方位安全管理模式,實現“十統一”。即安全管理不獨立、不外包、不轉移、不嫁接的原則;統一安全責任落實,統一安全技術管理,統一特種設備檢測管理,統一組織施工單位特殊工種培訓取證工作,統一安全獎罰標準,統一組織安全檢查,統一組織施工方案討論和制訂,統一行為規范,統一安全信息識別,統一召開周安全會議[5]。
安全文化建設極大地豐富了員工的思想生活,增強了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知度,對企業社會誠信、安全管理、企業發展愿景的認識有了全面提高,增強了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思維心態的轉變轉化為工作中的執行力,創造了員工在企業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為員工自我承諾、企業對社會承諾創造雙贏、互有誠信提供了前提條件[6]。公司安全文化的濃厚氛圍形成了一種追求零傷害生產、零偏差操作、零缺陷管理的一整套管理理念,用文化對安全再管控,用文化引領企業的安全發展、科學發展、卓越發展、平安發展,用文化支撐零傷害的實現,促進了企業安全與生產的和諧發展。
某冶金礦山通過安全文化建設,進一步將安全理念、價值取向滲透到安全管理的各個環節,使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行為與安全環境有機統一起來,為實現公司生產安全提供堅強有力的思想文化保證。安全文化體系對該公司職工產生影響的過程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利用安全思想意識指導其行為,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已逐漸將該公司打造成本質安全文化鋼鐵企業,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