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燕
(北京炎黃聯合國際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北京100000)
目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城鎮化腳步加快,在這發展的過程中給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為破困局,黨中央在十九大報告中確定了“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因此,對建筑規劃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提高環境保護與建筑規劃的科學性,對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建筑對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城市規劃的可持續發展只能通過限制該地區的環境影響并實施適當的建筑規劃來實現。綠色城市是在城市化過程中將建筑規劃與環境保護有機結合的重要概念,將環境,經濟和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建筑系統中的環保概念提供了新的詮釋。(2)低碳建筑是建設綠色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進行低碳建筑建設,必須減少建筑材料和設備的使用,以及施工和使用中的能耗,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3)建筑環境作為城市環境發展的重中之重,對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具有深遠的意義。它可以確保人與自然的有序和諧統一,服務居民[1]。
人多、混亂、缺乏綠地和生態環境惡化是幾乎所有城市當前的主要問題。這些環境問題不僅影響人們的生活,還會影響城市的整體健康發展,導致資源過度消耗、交通繁忙、人滿為患等問題。造成這些城市環境問題的原因是,在城市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并未考慮建筑設計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解決這些問題最根本的方法是了解建筑規劃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然后根據二者之間的關系制訂科學的建筑規劃,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進行建筑物規劃之前,應綜合考慮環境因素,并采取城市環境保護措施,合理使用稀缺資源,以促進建筑業和生態環境的友好發展。
重慶璧山區利雅·白云湖項目位于重慶市璧山區青杠街道成渝高速公路青杠出口,場地東面背靠縉云山脈,西面緊鄰城市干道——璧青公路,南面靠近成渝高速公路,地處成渝高速公路青杠站出口旁,交通條件良好,距重慶市主城區(陳家坪)約28km,屬于主城區近郊。地塊內環境良好且依山傍水,地塊東西長約1 250m,南北寬約1 138m,地形復雜,高差較大。項目場地地貌屬于沖積平地,地下水位變化幅度1.10~1.50m,無侵蝕性。抗震設防烈度為六度,部分用地地勢較高,建設時須注意地質條件及山體環境,減少挖填方量,保持生態平衡。
建筑規劃包括建筑物的設計和選址。建筑物的選址主要有集中布局和分散布局,不同的布局形式會對環境保護產生一定的影響。總平面設計應符合城市規劃的要求,對建筑布置、場地豎向、道路交通、綠化景觀、管線走向和環境保護等進行綜合考慮。自然環境下,建筑布局應尊重自然,不改造自然,建筑布局要考慮疏密、功用等,尊重原有的生態環境。本次白云湖項目中,建筑選址依山勢而建,沒有破壞山體本身的自然形態,同時將建筑很好的融入環境,使建筑與環境渾然一體。同時在地勢平坦的區域集中布置多層,在地勢低洼區域設置集中車庫,一方面滿足居民停車問題;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土方的開挖量。
建筑規劃是影響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規劃必須嚴格遵守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著力加強對各種環境承載力的分析,不斷完善土地和水資源等的環境保護,從而更好地促進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在本次白云湖項目中,設計方案尊重和保留原白云湖駁岸線,保留2 條山體自然形成的排洪渠,排洪渠兩側留出安全距離做綠化景觀改造。規劃布局時不破壞用地內的山體綠化和水系景觀,在建筑組團、道路布置等方面完整的保留著濕地、溪流、湖泊、山泉等生態系統,規劃海綿城市控制指標,保留原有的山體形態,減少工程開挖量對山體林地的破壞,對于邊坡、擋墻的處理,結合人工景觀共同打造,創造一個建筑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的高品質小區。通過計算區域內的環境承載力數據,建筑規劃設置了低層、低密度產品,控制社區人口總量,使項目對環境的影響控制在區域環境承載力范圍內[1]。
建筑環境是在建筑物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環境形式,它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而且可以促進環境的健康與可持續性發展。因此,進行建筑設計時,需要考慮建筑環境,充分考慮人類住區環境的發展,進一步改善人類住區環境,促進人類住區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在環境保護的基礎上改善建筑物和城市的功能。
在白云湖項目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棄渣、棄土、原料、廢水等不得傾倒于水庫中,以免影響泄洪和污染水質,同時施工組織方案報水利部門審查備案,積極配合水利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2)建設單位應主動配合河道主管機關對施工過程的檢查,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工程竣工時,應接受河道主管部門組織的專項驗收。(3)嚴格落實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嚴格執行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以減少水土流失。
綠色建筑系統主要基于生態系統,其主要目的是保護環境。它基于綠色經濟,并在整個過程中使用綠色技術。在這個系統中,有必要以生態建筑為基本標準,并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實現施工過程中的節能減排,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還必須以市場領導為主要手段,充分整合國家財政和公共關系,加強綠色建筑的公共關系,并更好地促進環境保護。
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考慮了人為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應考慮空間因素和環境,尤其要加深對環境的了解,充分考慮環境,尤其是充分了解環境的影響。在建筑規劃中需要注意“基本概念”和“以人為本”的理念,避免對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干擾。另外,城市空間規劃充分考慮了城市環境的影響,以加強城市規劃的整體概念,特別是城市規劃的整體思想,人與環境之間的友好關系以及城市的和諧發展。
城市規劃工作者必須重視建筑規劃與環境保護之間關系的重要性,考慮人們生活和城市發展的需求以及對環境的保護,在建筑規劃和環境保護之間找到平衡,從而促進建筑規劃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