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武漢紡織大學,武漢430200)
巖溶地區溶蝕作用的變化情況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擴大溶洞的規模。由于巖溶地區地質的不穩定性,受外界因素影響頗大,在此地進行施工,樁基施工的難度過高,常常會出現一些卡鉆、塌孔等情況[1]。若是對該種情況不重視,很容易出現意外事故。針對當前所出現的問題,要以巖溶發育地區的地質條件作為著手點進行分析,引進先進的技術對巖溶地區的工程項目進行技術優化,增強周邊支護結構的穩定性,制訂有效的溶洞處理方案,推動巖溶地區施工項目的順利開展。
從巖溶地區的地質分布來看,同一施工場地內相近位置的土層分布不盡相同,從而增加了樁基施工的難度。目前,在相關工作中普遍存在設計深度不夠,施工處理方案單一,施工人員專業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本文主要針對以下3個方面進行全面的解析:首先是在施工中對巖溶的分類進行分析;其次是常見溶洞類型的處理措施;最后從組織措施及管理方面進行相關論述。希望通過這些分析可以為日后的工程項目提供更好的理論支持,能夠提供更多可選擇的措施。
根據巖溶的填充特點,可以分為充填型、半充填型和無充填型;根據巖溶垂向分帶個數分為單個溶洞和多層溶洞;根據巖溶大小可以分為大溶洞(溶洞高度>3 m)和小溶洞(溶洞高度<3 m);根據是否漏水可以分為全漏水溶洞、半漏水溶洞、不漏水溶洞[2]。
巖溶的分類多種多樣,對此,本文主要根據巖溶的演變發育分為以下4種:
1)地表水會沿著灰巖內的裂隙面發生溶蝕,最終在時間的推移下轉變成石柱或石筍;
2)地表水會沿著灰巖內的裂隙面向下滲流,慢慢形成落水洞;
3)落水洞的地下水含水層會發生橫向移動,形成巖溶洞;
4)地下洞穴塌陷后形成的巖溶洞。
巖溶地區出現巖面不平整主要源于該地區的巖面傾斜、風化差異大等情況。若是該情況不被重視,施工時會導致鉆頭或沖錐移位,致使沖擊時的能量損耗過大,發生一系列的施工安全問題。部分地區的巖溶發育區溶洞密集性強,各個溶洞相互交雜、填充,故一旦在鉆孔時擊穿過溶洞,會出現巖溶地區的漏漿塌孔等情況,嚴重時還會出現地表局部的坍塌風險。溶洞頂板的擊穿會有一定的卡鉆風險,如果在該情況下完成混凝土灌注,會使混凝土直接流入溶洞中,致使規模較大的溶洞地質條件很難形成灌注樁[3]。
針對不同的巖溶類型,應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樁基在溶洞地層的鉆孔施工。建議根據溶洞的類型采用填充片石黏土、鋼護筒跟進法施工方案,綜合巖溶地區地質條件的復雜性,巖溶地區的施工指導性方案可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采用黏土和片石填充適用于溶洞高度小于6 m的情況,片石與黏土可按1∶1的體積比回填,溶洞較大時,可加入部分水泥砂漿,當鉆孔內發生漏漿時,先對該區域的不平整區域預先回填1~2層水泥砂漿,再用鉆頭對其沖擊1遍即可確保周邊地區的片石和黏土密實統一,確保回填面距離頂部1~2 m為止[4]。在溶洞完成回填后,要向鉆孔內注入水泥砂漿,使其可以慢慢地浸入片石縫隙中。若一些地區無法靠自然力浸入縫隙內,可利用鉆頭沖擊的方式將其直接擠入溶洞,確保周邊形成一項保護膜。
對于大面積的溶洞,應用填黏土和片石很難了解到的孔隙變化情況,故要對成孔區域采用灌注低標號混凝土對其進行處理。此外,還需要將混凝土通過導管直接灌入孔隙內部,確保混凝土可以直接灌注到溶洞頂1 m以上的位置,等到混凝土施工強度達到一定狀態后再對其進行工程施工。
當溶洞高度不一時,可應用鋼護筒進行鉆孔,應用片石、黏土塊等對該區域進行封堵。而某些特殊形態的溶洞,則應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多層次的鋼護筒進行鉆進處理。鋼護筒應用一些高質量的鋼板制作,確保其在廠家生產之后應用機械集中卷對其進行工程加工。施工時,先將樁徑擴孔10 cm,正常鉆進至溶洞上方約1 m處,采用汽車吊輔助振動錘等打入設備,將鋼護筒分節打入土層中至溶洞底。
鋼護筒跟進工藝流程:場地平整、定位→埋設外鋼護筒→沖孔至溶洞頂→下放內鋼護筒→正常成孔至樁底標高(終孔)[5]。
巖溶處理預注漿法施工步驟為:先在每個樁基周圍均勻布設6個注漿孔,注漿孔從地面鉆孔(鉆孔直徑D=108 mm)至樁底,鉆孔長度為從地面到樁底,鉆穿頂板后用直徑為89 mm,壁厚3.5 mm的鋼花管打入溶洞底部。鋼花管采用在無縫鋼管上鉆孔制作,注漿材料采用42.5R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為1∶1。水灰比根據現場情況可做適當調整。為防止注漿過程中漿液流失過快,漿液采取1∶1水泥漿,并摻加早強劑及增稠劑(5%~6%的膨潤土)。對于填充物較少或溶腔較大的溶洞,可先通過鉆孔向溶洞內填充黃沙,待溶洞填充滿后再進行注漿加固。
4.3.1 斜孔、彎孔的防治
在對周邊的基巖進行沖擊的過程中,要考量搭配基巖埋深、溶溝、溶槽等施工中會涉及的特殊地質。一旦遇到該種類別的地質,需要放慢沖擊速度,依據現場實時調整沖擊頻率,維持低頻率、小落距。回填硬質片石時,應用低錘密擊有利于避免偏錘孔斜現象,配制適量低標號混凝土回填斜孔或彎孔處,待混凝土強度提升,符合施工作業后才可再次被沖擊使用,確保孔位偏差慢慢減小。
4.3.2 埋錘、卡錘的防治
進行埋錘、卡錘的防治時,要根據集到的地質數據信息制定措施,實時調整沖程和速度,確保該地區的泥漿濃度符合規定,減小塌孔出現的概率。一旦發現巖溶洞隙,要向其中填入一定量的塊石和碎石,確保洞隙處被充實,溶洞施工區域要應用鋼絲繩緊繃錘子,降低擊打時出現的沖程,主要源于巖溶地區施工的特殊性。此時,需要及時的關注鋼絲繩的變化情況,判斷鋼絲繩是否會出現斜孔問題。如果是由于一些意外事故出現埋錘、卡錘、掉錘等意外事故時,不可以盲目將錘子拔出,要在分析其實際原因后再采取針對性的舉措。若卡錘現象出現在砂礫層,可以通過沖、吸等方法對其綜合處理,使沖錘周邊的沖碴不斷松動并掉落,等待合適的時機順利提錘。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出現塌孔埋錘現象,施工單位要配置大直徑的沖擊錘,將其用于清理周邊地區的雜質物,再確保原錘與孔壁分離即可。
采用灌注混凝土處理溶洞時,混凝土的灌注量與樁孔徑大小息息相關,但過多的混凝土會增加混凝土用量,并且在施工過程中,灌注阻力的變大直接降低了混凝土的和易性,致使其出現堵塞導管、漏斗的情況,甚至危害工程的安全性。此時,要提高設備起重承載力,使其直接應用漏斗加混凝土。若是起重承載力不足,會導致施工出現晃動情況,故應當應用卷揚機拉緊漏斗,使混凝土直接灌輸到孔底即可。灌注混凝土時,會出現不連續情況,故要有效做好水下導管的設計。在整體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員應當了解當地的孔口地返漿情況,規避后期的灌注不密實情況。為增強該地區的灌注密實度,應有效減小漏斗高度落差,防止其出現樁孔坍縮等意外情況。但是,根據實際的工程施工需求,應當確保每根灌注樁的混凝土灌注時間少于8 h,灌注高度大于10 m。
在設計前期,應收集翔實的地勘資料,在公共建筑中提前進行超前鉆,為設計提供盡可能準確的地勘資料,有助于樁基結構的安全設計及施工造價的把控。對此進行簡要分析:
1)明確工程施工要求,了解每一個地區的樁基施工規范,制定適合當地施工的施工計劃以及舉措,待相關工作者核實之后,直接進行下一步操作;
2)制訂施工計劃后,要對樁基的情況全面分析,應用計算機設備采集相關數據信息,了解巖溶洞的一些基本情況,經過長期性的分析與檢驗之后制訂游戲計劃;
3)對不同地區的樁基位置做好核實,一旦發現信息數據存在差異,要聘請專業設計單位以及建立單位做好現場情況的重新核實。
在巖溶地區樁基施工中,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與其施工質量息息相關。因此,培養高素質的、專業性強的技術人員的十分重要。但就當前的社會發展過程情況可知,這類人才極度缺乏。故管理者必須重視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引進更多的專業人才加入巖溶地區樁基施工團隊,確保工程施工的質量。當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各種施工質量問題屢見不鮮。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些問題,可以通過諸多途徑進行專業人才的培訓和培養,通過多種渠道、多方式吸引人才,聘請專業的講師進行知識宣傳。另外,還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對施工人員進行考核,使施工人員主動地利用閑暇時間進行專業知識學習,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和技術水平。
在巖溶地區樁基施工技術的使用過程中,對設備的要求十分高,但目前行業發展過程中,某些機器設備的配備難以滿足施工需求,直接影響了施工質量。為進一步保障行業的發展前景,要不斷更新相關的機器設備,對設備進行升級,確保使用最優的工程施工工藝。目前,我國巖溶地區樁基施工的技術水平比較落后,設備的更新與升級速度慢,導致施工問題屢見不鮮。如果不能保障機械設備的購置,很難開展工程施工。故在后續的行業發展中,要重視機器設備的引進,提升對巖溶地區樁基施工質量和水平。
盡管巖溶地區樁基施工情況復雜,影響因素較多,但通過翔實的勘探、深化設計,在施工中進行及時的溝通,提出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再進行精細化的施工部署,依據樁基施工規范,可以較好地確保樁基施工的質量、工期及造價。在今后的基礎建設中,巖溶地區的樁基施工不可避免。希望本文所述對巖溶地區的樁基施工有所幫助,為基建行業提供一些有益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