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貴 王 瑋 汪大亞3
(1.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
2.國家環境保護礦山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工程技術中心)
我國自然保護區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保存自然遺產、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2],但部分自然保護區范圍劃定和功能分區不夠科學合理,與其他自然保護地交叉重疊,歷史遺留問題較多[3-4],并且管控措施針對性、操作性不強,各種矛盾沖突尖銳,需要對自然保護區范圍及功能分區進行優化調整[5]。其中,礦產資源開發與自然保護區之間的協調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
馬鞍山市某鐵礦項目位于某風景名勝區,屬于已劃入自然保護地一般控制區的項目。按照《安徽省自然保護地內礦業權分類退出工作方案》要求,已劃入自然保護地一般控制區的,根據對生態功能造成的影響確定是否退出,造成明顯影響的逐步有序退出,不造成明顯影響的可采取依法依規調整一般控制區范圍等措施妥善處理。因此,需要對鐵礦開采對景區和周邊生態功能造成的影響進行評估,研究該鐵礦項目建設運營過程中對周邊生態環境和風景名勝區的影響程度,明確鐵礦山在后續的運營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趨勢,為決策部門提供科學依據。
該風景名勝區坐落于安徽省馬鞍山市,總面積為64.85 km2,外圍保護地帶面積為25.02 km2。鐵礦位于風景名勝區西南側,距該片區核心景區最近距離為1 800 m。該鐵礦床為隱伏的大型磁鐵礦床,礦石中金屬礦物主要為磁鐵礦、半假象—假象赤鐵礦、赤鐵礦、黃鐵礦。鐵礦采選生產能力為200萬t/a,礦區范圍為2.382 3 km2,開采深度為247~590 m,共圈定11個礦體。其中Ⅰ號礦體為主礦體,占總儲量的98.9%,地質儲量(表內及表外礦合計)為15 025萬t。礦區開采范圍為-450 m以上礦體,礦山服務年限為42 a。采礦產品為磁鐵礦石,選礦產品為鐵精礦,TFe品位為63.5%,產量為94.91萬t/a。采礦廢石作為建材銷售,選礦尾礦采用管道全部送至充填站制備充填料,用于充填井下采空區。鐵礦地面布置有采選工業場地、回風井場地、充填站、3條場外公路、精礦輸送管道、尾礦輸送管道及回水管道、取水泵船及供水管道,其中回風井工業場地沒有地面設施,僅設井口防護圍墻。
根據鐵礦外排礦井水近3 a的監測數據,排水水質可滿足《鐵礦采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特別排放限值。對照變更環評、環評驗收時的監測數據,部分監測因子濃度均有所下降,說明礦山生產穩定、廢水處理設施有效。項目建成后,該鐵礦按監測計劃每月對外排礦井水實行了監測,同時在排污口安裝了在線監測系統,監測pH、SS指標,并與環保部門聯網。外排礦井涌水非酸性、排水水質滿足《鐵礦采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8661—2012)中“特別排放限值”直接排放標準;且各監測因子的占標率都很低,其中在礦井排水中占標率最高的是懸浮物(37.33%),其次是COD(10.67%)。本次評價對位于排污口下游最近的取水口斷面進行了現狀監測,結果表明:該斷面水質可滿足地表水III類水質標準,鐵礦山現狀生產期間礦井涌水外排對河流及下游取水口水質影響較小。
通過對比變更環評期間、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期間及本次評價期間地下水監測數據,項目開工至今未對周邊地下水水質造成明顯不利影響,地下水水質總體較為穩定。項目今后運行過程中,由于采礦工藝、選礦工藝、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均不發生變化,其對地下水的影響類比目前也不會加劇。Cr6+、Hg、Zn、As、Cd、Pb、Cu、Ni、Mn等均未檢出,其余檢出指標歷年波動不大,礦山的運行對礦區周邊的地下水環境未造成明顯不利影響。
本次評價期間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中,各監測點的各項監測因子濃度均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PM10最大地面濃度為0.008 5 mg/m3,占標率為1.90%,不會降低區域環境空氣二類區環境功能。各監測因子歷年的監測數據未出現明顯變化,大部分監測因子的監測濃度均有所下降,說明鐵礦的開采活動沒有對周邊大氣環境質量造成明顯不利影響。項目繼續運行過程中,采礦工藝、選礦工藝不變,廢氣排放濃度由小于20 mg/m3降至小于10 mg/m3,因此,項目運行對周邊環境空氣的影響將變得更小。
礦區土壤類型主要為黃紅壤和水稻土。按照選礦廠、充填站、回風井3塊場地綜合布置柱狀樣點與表層樣點,共布設12個土壤監測點,其中柱狀樣點4個,表層樣點8個。評價結果表明,鐵礦山區域土壤質量較好,采礦工業場地內點位的土壤數據滿足《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 36600—2018)中建設用地第二類用地篩選值,采礦工業場地周邊的土壤滿足《土壤環境質量標準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 15618—2018)中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鐵礦山建設及運營至今未對周邊土壤環境造成明顯不利影響。
本項目主要噪聲污染源為空壓機、破碎機、圓振篩、球磨機、高壓輥磨機、真空泵等。聲環境評價期間,在選礦廠周邊布設了3個聲環境質量檢測點。本次評價期間監測結果表明,選礦廠及充填站周邊敏感點聲環境質量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2008)2類區標準要求。對比變更環評、驗收及本次評價實測的周邊敏感點的聲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監測數據沒有發生相對明顯的變化,說明周邊聲環境質量受項目生產影響較小。另外,該項目已采用多種噪聲控制措施,未來繼續開采不會對周邊聲環境質量造成明顯不利影響
項目施工期(2017年前),鐵礦工業場地占地為0.315 6 km2,并帶來植被破壞,但項目周邊林地NDVI指數基本無變化,項目的建設和礦井水疏排未對周邊植被產生明顯影響。項目運行期間(2017—2021年)無新增占地,不增加損毀植被,項目周邊林地NDVI指數基本無變化,周邊植被未出現明顯的退化。項目造成的土地利用變化、植被和景觀影響也已形成,繼續運營不會再增加占地,對整體景觀格局影響不大,不會對地形地貌增加不利影響。景觀破碎化指數無變化,景觀香農多樣性指數和香農均度指數基本無變化。因此,項目繼續運營不會再增加對風景名勝區生態的不利影響。且礦山計劃對屋頂進行綠化,進一步提高工業場地綠化率。
以鐵礦占地面積最大的采選工業場地主井井塔為立足點,根據場地周邊景點分布,分析各方位景區與該鐵礦的視覺可見性。調查結果表明,鐵礦地表工程及地表錯動范圍距離景內的文物很遠,不在文物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不會對其產生不利影響。結合三維地形可視化圖和無人機拍攝的影像資料分析,受山體阻隔和景區喬木高郁閉度影響,鐵礦山在景區內的大部分景點均不可見,視覺可見幾率極低。因此從視覺角度不會對游客觀景產生明顯的視覺干擾或心理影響。
精礦輸送管線可能發生的環境風險與尾礦輸送管線發生事故類型基本相同,主要有人為因素造成的管線損壞和非人為因素造成的管線破裂2種。精礦管線破裂或斷裂,會引起精礦漿外泄,但由于精礦管道敷設在附近河流堤壩外側,精礦漿外泄后不會進入河水,因此不會造成河流及沿線取水口水質污染影響。該鐵礦無重大環境風險源,總體風險可控。項目運行4 a以來,在生產過程中未出現環境風險事故。在采選工藝、工程內容不變更的情況下,未來礦山的環境風險可控,不會對該地區河流造成明顯不利影響,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亦可控。
作為當地鐵礦石生產的重要企業,該鐵礦礦業資源開發及其后續相關產業的開發在地區經濟發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該鐵礦運行以來,提高了當地鐵礦資源的自給率,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增加了當地群眾的就業途徑,維護了社會穩定性。因此對區域社會經濟有積極作用,且隨著該模式的深入進行,正面功能還將持續。
(1)通過調查鐵礦項目對生態、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大氣、聲環境、環境風險、景觀旅游、社會經濟等多方面的影響評價及分析總結,認為鐵礦山各項手續齊全,開發至今對風景名勝區及周邊的環境質量影響很小。在采礦工藝、選礦工藝、環保措施等主體工程不發生重大變更的情況下,可認為未來繼續開采的環境影響將很小。
(2)該鐵礦在建設、運營期間未對周邊及景區的生態功能造成明顯不利影響,且由于礦山位于自然保護地的非核心區,不在安徽省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因此,根據《安徽省自然保護地內礦業權分類退出工作方案》,不造成明顯影響的可采取依法依規相應調整一般控制區范圍等措施妥善處理。
(3)鐵礦山應繼續加強環境管理,確保環保措施穩定運行,保證污染物達標排放,同時做好環境風險防控工作,避免環境風險事故發生;建議積極推進3A級工業景區建設項目,讓礦山景觀建設更好地融入周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