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北京100102)
自2014 年開始,北京市市屬高校對基礎設施改造經費預算管理的方式主要為定額管理,即綜合考慮學校面積和在校學生人數等因素,按照一定分配標準,以定額經費形式分配改造項目經費預算,支持范圍涵蓋了除基本建設項目和抗震加固項目外的幾乎所有改造類項目。相對于專項經費,定額經費減少了財政評審環節,增加了資金使用自由度,只要在批復的預算范圍內按支持范圍安排項目即可。資金使用看似“自由”了,但對于建設單位來說責任加重了、風險增加了,凸顯了“安全、質量、投資、進度”四大控制中“投資”控制的重要性。
施工階段是從藍圖變成實體的階段,又是時間最長、工作最煩瑣復雜的階段,是投資控制的核心階段。同時,必須兼顧進度控制、質量控制和安全控制。四大控制缺一不可,相輔相成、互為影響。
作為“三重一大”項目(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投資決策、大額資金使用),高校有嚴格的合同簽訂和資金支付流程,相對于本就緊張的工期來說,審批時間過長,嚴重影響施工單位進場時間,所以要本著“快速合規”的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審批流程,盡量縮短審批時間。合同簽訂越快,預付款支付越早,施工單位前期投入才越有保障,才能做好整體進度控制。同時,采取措施縮短時間,如制定合同統一模板減少條款爭議,加快合同審批進度。
建筑類改造項目入場第一項工作是拆除,所以要在施工單位入場前完成清場工作,包括家具物品搬遷、監控攝像頭和無線路由器等設備拆除、保護或移位等,做好與使用單位、管理單位等的交接協調工作。同時,明確臨水臨電接入點,核驗水量、電量是否滿足施工要求,規劃好施工單位人員辦公、住宿駐地,讓施工單位以最快時間入場進行實質性施工。
中標通知書下達后立即安排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工作人員熟悉圖紙,詳細踏勘現場,3~4 d 后召開設計交底會進行圖紙會審,使各參建單位全面了解設計意圖、明確施工內容,如有模糊、遺漏或矛盾的問題,及時簽訂設計變更。
工程變更是合同價款調整、造成投資不確定的主要因素,是投資控制的重中之重。施工單位的本質是獲取利潤,盡可能多地增加變更是其增加收入、提高利潤的基本途徑,某種意義上說,控制投資就是控制工程變更。
2.4.1 工程變更的影響因素
根據GB 50500—2013《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中工程變更的定義,工程實施過程中發生的任何不同于原合同內容的變化都屬于工程變更。其影響因素有:
1)建設單位引起的變更,包括臨時增加的施工內容,建筑功能、材料標準、型號樣式、顏色等方案改變引起的變更,常見的如增加隔墻,涂料頂改為吊頂等。
2)設計行為引起的變更,包括設計圖紙自身的錯項漏項等質量、深度問題引起的設計變更,以及前期資料缺失或調研不充分引起的設計變更,常見的如做法前后不一、地質勘查資料缺失、地基處理方案改變等。
3)清單項變化引起的變更,包括清單項錯漏、工程量增減變化、項目特征變化引起的變更,典型的如腳手架措施項的遺漏、項目特征與圖紙不符等。
4)不可預見因素引起的變更,包括自然條件、材料價格波動等社會經濟條件變化引起的變更,施工現場出現不可預期的變化引起的變更等。如地下水位提升,使基坑開挖時水量增大,增加排水措施;夏季雨季施工,施工難度較預期大大增加,施工方案發生較大變化等。
2.4.2 工程變更的管理措施
1)工程變更的處理原則
(1)遵循必要性原則。“安全第一、質量為主”是根本,任何涉及安全和質量需要進行的變更,無論費用多少都要及時簽署工程變更單[1]。如施工前發布了新的消防規范,要求多層學生公寓樓梯間全封閉,形成獨立的防火分區,增加隔墻砌筑、刮膩子、刷涂料、安裝防火門等內容,盡管費用較高,但此施工內容關系到消防安全,必須無條件實施,及時簽署變更單。對于一些“錦上添花”的“可變可不變”內容則盡量不變,特別是在施工前期慎重決策。
(2)遵循價格最優原則。施工方案必須發生變更時要尋求可行條件下的最優方案。如根據最新消防規范,學生公寓走廊超過一定長度要滿足排煙要求,有機械排煙和自然排煙2 種方案。相比較而言,自然排煙僅僅打開中間一間房間,施工簡單、變更資金少,是首選方案。
(3)遵循合同約定的原則。一要遵循變更程序,二要遵循變更條款。發生“非必要變更”時一定要取得建設單位的認可,如施工單位為了方便施工,未取得建設單位確認的情況下擅自將3∶7 灰土回填改為C15 混凝土回填,并要求“據實結算”,但按設計要求采用3∶7 灰土回填沒有問題,故此變更不予支持。
(4)著眼長遠考慮。某些施工項從后期使用或維護考慮來看可能出現重復投資、浪費資金的情況應予以變更。如學生公寓改造時的拖布池常規為方形小拖布池,適合一般拖布使用,但不適合大空間保潔使用的寬大拖布,為避免“二次更換”“二次資金支出”,應進行變更。
(5)遵循平衡資金的原則。變更造成費用增加后,要結合暫列金額的預留情況全盤考慮,或通過降低材料標準、減少某些施工內容等措施減少費用,以平衡總資金,不突破投資。
2)加強工程量的確認
施工過程中發生的工程量的增減變化或臨時增加的項目等均涉及工程量的確認,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能用圖紙描述的變更要詳細繪制圖紙,二是不能用圖紙描述的變更要及時進行現場核量,特別是隱蔽工程。核量時由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共同確認,未經三方認可的工程量不予認可。因為人的因素在核量時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加強學習,嚴格按照當地發布的定額計價規則核量,同時做好照片、錄像等影像資料的取證工作,保證工作留痕。
3)加強變更項目綜合單價的審核
嚴格按照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和合同相關規定,做好綜合單價的組價工作。新組價綜合單價中人、材、機的價格執行當地造價部門發布的當期信息價,對于無信息價的材料要做好市場詢價,實行“封樣管理”“三方報價”。
索賠是施工過程中非己方原因造成的損失,向對方提出賠償的要求。現場簽證多為原合同外增加的零星項目或者零星用工,以及一些事件的責任劃分。
二者的簽認首先要求真實性,如實記錄,保留好原始資料,禁止涂抹修改;其次,要求完整性,不管是時間、地點(部位)、天氣狀況、參與人員、內容、工藝,還是性能參數、附圖,越詳細越好,一方面避免在結算時互相扯皮,另一方面留足證據,以備審計稽查。
根據相關規定,“招標工程量清單中給定暫估價的材料、工程設備屬于依法必須招標的,應由發承包雙方以招標的方式選擇供應商,確定價格,并應以此為依據取代暫估價,調整合同價款”,各高校在此基礎上也有自己的按采購金額設定不同的采購程序。不論是公開招標、競爭性磋商,還是自行采購(如三方報價),兩點至關重要,一是執行嚴格的程序,二是控制價的合理設定。
采購程序一般由總承包方組織實施,但建設單位要牢牢把握參與權、決策權,包括招標文件的招標范圍、投標人資格條件、技術要求、評標標準、控制價和中標結果的確認,以及評標專家的委派等全過程的參與和決策。對于控制價的設定,需要委托設計的,由建設單位委托專業設計,避免總承包方和設計方直接接觸,擅自提高設計標準;對于重大的方案設計,可進行第三方專家論證。
對于材料設備的控制價設定,要進行廣泛的市場調研,摸清性能、技術參數、價格等信息,適當采取新材料新工藝,并進行獨立的“背靠背”“三方報價”,通過競爭機制得到合理的方案和價格。
竣工結算階段是投資控制的最終階段,建設單位最終投資額是否控制在合同價款范圍內、施工單位是否得到了理想的回報都在此階段體現[2]。
項目竣工驗收通過后,由施工單位繪制竣工圖、整理變更記錄單、現場簽證單、暫估價認價單等資料,在此基礎上編制結算書,形成完整的結算資料報送建設單位。基建部門收到后先由基建造價人員初步審核。通過初審可以發現結算不合理的地方,避免施工單位“獅子大開口”,同時經初審后提交給結算審計單位的結算資料應齊備,建設單位也可節約審計費用。初審時著重審核結算資料的完整性,包括圖紙范圍是否與現場一致、尺寸是否與現場一致、是否經過監理單位確認、變更單內容是否真實明確、附圖附表是否齊全、應簽字確認的資料是否都簽字確認,再審核結算文件是否根據竣工圖紙編制、變更項目的價格編制是否合理等。通過基建造價人員的初審和專業造價咨詢公司的詳細審核,最終形成合理合法的結算價款。
建設項目的投資控制貫穿全項目周期,在科學決策、合理設計、規范招標的前提下,做好施工過程的管理,保證竣工結算工作的合規性,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方能做好投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