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勇
(邢臺路橋建設總公司,河北 邢臺054001)
目前,道路橋梁工程的建設規模逐步擴大,但是其建設難度也在逐步提升。因此,做好道路橋梁的建設有助于保障交通安全,提升及路橋工程質量,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防水路基面建設作為路橋施工中的關鍵部分,應得到施工單位的重視并得到技術支持,保證交通安全和穩定。
本文以邢臺市濱江路(百泉大道—祥和大街)道路改造提升工程為例,具體闡述防水路基面施工技術。
邢臺市濱江路為道路主干線,位于邢臺市區西部,本次施工南起祥和大街,北至百泉大道,全線包括起、終點共計6 處交叉口,本次道路設計全長約2 570m,設計行車速度為50km/h,標準軸載為BZZ-100,路面結構和交通飽和設計結構為15 年,預防地震強烈度為7 度,雨水設計重現期為5 年,雨污水管溝結構設計的使用年限為50 年。
施工前,主要需要進行以下前期準備工作:
1)進行現場的勘察,包括交通狀況、地上地下障礙物的分布情況等。另外,需要申請水電供應、臨時占用土地手續,以及材料存放地、施工隊辦公生活區以及鋼木加工區等臨時占地。同時還有人力、物力的準備,包括在開工前落實勞動力來源,按計劃適時組織進場,進場安全教育及技術培訓等,同時進行維修、保養及調試等工作。
2)技術準備。工程開工前,應組織現場管理人員以及技術人員學習施工規范等文件,掌握項目的技術標準,并且針對需要對專業技術員工進行培訓。根據施工圖和實際現場情況,在10d 內完成施工方案設計、編制工作并報監理審批,開工前完成技術交底后,提出各種預制構件的加工計劃。同時,還要完成測量交接樁及其復核工作,完成施工測量方案的編制和控制網點測設成果報監理審批。現場道路中線、用地紅線及現狀測量也在開工前完成,為工程開工創造條件。
2.3.1 老路面表面處理
老路面表面處理是關鍵步驟。此處表面處理主要包括:(1)進行路基開挖,由邊到中,自上而下,分層循序進行。當開挖到接近路基設計高程時,要對土層進行碾壓,禁止過度挖掘;挖土過程中,應按設計保持一定的縱向與橫向坡度。(2)路基填土,要分層填筑且每層要壓實到位,每層最大壓實厚度不超過20cm,含水量應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范圍內;不能使用液限>50%、塑性指數>26 的黏性土;不得選用沼澤土、淤泥、草皮、有機土、含有腐殖質和生活垃圾的土。(3)鋪筑試驗路,其目的是減小正式鋪路中碾壓次數與鋪層厚度之比;另外,試驗路段的位置應選擇地質條件、斷面形式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根據得出的試驗報告確定石方碾壓所需壓實遍數。(4)進行正式鋪路時,安排專人控制碾壓遍數,在滿足碾壓遍數要求的前提下對墊層的各項技術指標進行及時檢測,合格后報請監理工程師驗收。(5)用清理工具和清洗劑對路表進行去污,確保后期進行拋丸處理時磨料不被污染的同時路橋基體和鋪裝層能夠充分結合。
2.3.2 拋丸處理
根據路面現狀,在進行拋丸前,應對拋丸機進行調整,確保處理后的表面質量。(1)根據施工工藝試驗結果控制拋丸機(單幅清理幅度應大于80cm),沿直線進行連續拋丸;對于不能使用拋丸機的表面,應人工進行拋丸;(2)2 個拋丸車道間須有3~5cm 的重疊區域,確保道路表面的平整性;(3)根據施工所在區域和施工要求確定是否需要疊加拋丸;(4)確保拋丸處理后表面露骨率,一般為20%及以上。拋丸處理后,應根據施工要求對表面進行檢查,確保各項指標達到要求,一旦發現缺陷要及時處理;對于拋丸處理后出現的路面缺陷要進行修復,之后對部分表面進行真空拋丸,對修復產生的浮漿和雜質等進行處理[1]。
2.3.3 防水層施工
拋丸處理后,應盡快進行防水層施工。需要注意:(1)若有條件,可以多涂幾層防水涂料,進行下一遍涂抹之前,要確保上一層已經干燥;(2)在涂抹的同時,要進行增強材料的鋪設,并保證與涂料之間的緊密結合;(3)在拌和站中,統一加熱改性瀝青,然后利用同步碎石封層施工裝置均勻噴灑改性瀝青;(4)通過預拌改性瀝青制成預拌碎石,溫度需控制在150~180℃,油石比控制在約0.5%,灑布面積控制在約50%,撒布預拌碎石后須用輕型機器壓實(為減少水泥穩定碎石的干縮裂縫,在混合料中加入占水泥含量3%~4%的阻裂劑);(5)防水涂層不僅要與上層鋪裝層之間充分相融,還要和路橋表面緊密相貼。
在路橋防水路基面施工材料的管控過程中,需要注重和確保施工材料的防水性能、黏性性質、硬度等。(1)進行材料的采買時,要進行嚴格的監管,同時按照工程施工標準嚴格審查建筑材料;(2)對于材料的保管,要注意方法,防止材料變質或損毀;(3)由于施工材料的黏性會直接影響路基面的穩定性和防水效果,因此,對防水材料的黏性要有一定的要求;(4)施工材料應有較強的彈性和硬度,以確保路基面的質量。
在路橋施工中要重視防水路基面施工的規范性:(1)對于路基面的坑洼現狀要及時進行處理;(2)注重防水路基面拉毛處理,混凝土凝固前,利用相應的設備清理路橋表面浮漿,處理完后要進行防護;(3)噴涂防水材料時,要按照施工規范進行。
除卻上述施工規范,施工人員的規范也不容忽視,要對專業能力不夠的施工人員進行綜合培訓,減少施工失誤;要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規范管理,令員工各司其職、各盡其事。
施工結束后,相關單位還要定期對防水路基面進行養護,主要包括:(1)對于發現的路基面坑洼、滲漏、裂縫等破損現象進行及時的填補和修復,避免破損互聯、影響到周圍路面的穩定,保證路橋整體的完整性和安全性;(2)在極端惡劣天氣來臨前對路面進行檢查,確保交通安全。做好防水路基面的后期養護有助于避免潛在風險引發的交通事故,提升路橋施工的整體水平。
防水路基面的施工質量直接影響著道路橋梁的質量,施工單位要科學合理地選擇施工設計方案、利用科學的施工技術和專業的施工人員進行路基面建設,從而保證道路橋梁的安全和穩定,提升交通運輸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