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光強,李盼,王安心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昆明650041)
城中村供水管網建設不完善制約著居民的生活健康,同時,消防栓、居民生活公共用水跟不上,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各個城市相繼開展針對城中村的供水管網改造項目。但在實施過程中有些由于未考慮到城中村管線的復雜性,在施工過程中造成了許多環境污染等問題。本文結合廣州市白云區凰崗村供水管網工程的成功案例,為將來的城中村供水改造施工提供借鑒和參考。
目前,我國大部分城中村普遍存在以下問題:(1)管網老舊,破損、漏耗嚴重[1],容易造成嚴重浪費水資源,同時增加污水量,稀釋污水濃度,加大污水處理難度;(2)管網規劃不合理,給水管徑為居民根據自身使用經驗選定,普遍偏小,無法滿足居民需求[2];(3)城中村房屋建筑密集度大,道路狹窄,管道埋深不夠;(4)城中村的管網缺乏建設規劃,管網錯綜復雜,無預留的發展用地。
城中村供水管網改造施工主要包含以下特點:(1)供水管網工程多點同步施工、覆蓋面大、較為分散;(2)施工管線一般穿過人車流量較大的道路,交通疏導困難;(3)覆蓋范圍大、工期短,整體工程量比較大大、強度高;(4)施工房屋密集,多巷道施工,巷道狹長,作業空間小。
施工現場的人員素質、施工現狀、場容場貌和作業環境體現出管理企業的風貌[3]。參照JCJ 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評分標準》建立文明施工保障體系,明確各個管理崗位的工作職責,確保項目施工過程的文明、環保以及不擾民。
項目現場應做好文明施工,具體保證措施如下:(1)圍擋施工現場:需施工的場地需要提前做好圍擋,同時在圍擋墻上或者周邊設置警示燈、標志牌;(2)豎立標牌:施工現場出入口設置工程標牌,定期清潔相關標牌,保證期干凈、整齊、美觀;(3)項目現場的給排水:采用市政給水管網供給生活用水,必要時選用臨時供水車供水;排水選擇排入臨近的市政污水管道,前提是生活污水、施工廢水必須經環保處理達標,并且嚴格做好項目現場的防汛工作;(4)材料堆放:及時清理場地不用的廢料,不允許占用施工場地和影響交通;(5)平整、硬化道路場地:施工前做好場地內道路的平整和硬化工作,施工期間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清掃工作[4]。
廣州市白云區凰崗村供水管網工程的施工按上述要求建立了文明科學的保障體系:項目經理總負責,執行負責人為安全總監,主管下設的安環部、質管部、物資設備管理部、工程部、綜合部等,各部門文明施工、保障施工進度與安全。
4.1.1 保證體系
環境保護體系的建立。首先需應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遵守環保部門頒布的各項行政法規要求的有關環境保護標準明確體系中各崗位的職責和權限。
4.1.2 組織機構
在項目施工的過程中,需接受相關環保部門、監理對項目施工的監督、指導,如果有出現相關問題,及時并積極的改進,提高整個項目施工過程中的環保管理水平。
4.1.3 施工現場
環境保護主要內容:首先防止大氣污染,杜絕使用尾氣排放不達標的設備;控制施工過程中揚塵,及時噴灑水降塵;防止現場施工污水排放,現場產生的生活污水、漏管爆管產生的臨時污水需經過處理后排入市政管網;防止施工現場人為、機械的噪聲防治,盡量減少夜間施工,選用低噪聲施工器械設備。
施工現場的環境監護、監察:組織相關環保、安全方面的檢查,對違反環境保護規定的內容及時指出并要求定期完成整改工作。
施工現場的環境衛生管理:現場區域劃分中,需明確施工區和生活區,專人負責不同區域內的環境日常管理和維護。
施工現場設置水質處理或中水回用設施,對生產、生活污水經處理后排入市政管道、用于現場灑水降塵和園林綠化等。
對廢氣、煙塵污染等可以采取以下處理措施:(1)設置通風和降塵措施;(2)及時清運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清運過程中灑水降塵;(3)水泥等散體材料必須存放在庫房或密閉容器內,使用時要注意防塵;(4)現場禁止焚燒垃圾、毒害的物質,嚴禁明火。
所以針對噪聲污染,宜采取以下措施:(1)施工場地內禁止大聲喧嘩,生活區制定相關制度,嚴禁聚眾喧嘩;(2)選用的施工器械和設備中,噪聲大的需要求廠家或者后期加裝安裝消音裝置;(3)避免夜間施強噪聲作業;(4)施工現場安裝噪聲監控設備,超過相關標準要求的,需找出原因,并整改。
建筑垃圾的影響存在于建筑施工的全過程當中,應當予以重視并采取措施[5]:(1)技術管理人員辦公區、生活區的生活垃圾要求定點堆放,必須遠離距離食堂50m;(2)食堂的環境干凈整齊,食堂內配置洗滌區、餐廚垃圾存放設備且有蓋封住氣味;(3)保潔隊應每天定期清掃路面、清理垃圾,保持工程場地的整潔衛生。
在城中村供水管網改造施工中,通過建立科學有效的文明施工保障體系,并在現場采取一系列保證措施,充分考慮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可以減少施工中的揚塵、廢氣,做到減振降噪,生活污水、垃圾及時處理和清理,可以避免對居民生活造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