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斌
(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近年來,高鐵客站在建筑文化藝術、服務設施智能化、候車環境溫馨舒適、站車服務人性化等方面給旅客帶來了豐富美好的體驗,增強了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未來5年,都市圈1 h通勤,城市群2 h通達,相鄰城市3 h暢行。2035年,預計新建高鐵客站1 000座。進入新時代,新的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為鐵路高質量建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于客站建設新理念的解讀和延伸,是一個不斷探索與實踐的過程。新理念是一個高度總結,深度挖掘,具有生命力的理念,與車站功能和建筑設計原理高度契合,符合我國國情與全國鐵路建設大趨勢。
要突出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銜接順暢、站城融合,實現站內外及站與城之間的人流、車流、物流、信息流的暢通高效,促進車站與城市的融合發展。要求樞紐布局合理、流線順暢,以及驗檢、候乘方式靈活多樣,降低旅客出行時間成本,促使鐵路與其他交通方式緊密銜接,客站建筑與城市風貌完美融合[1]。
要突出綠色設計、綠色建造、綠色運維,實現節支降耗,人性化設計打造溫馨候車環境。按綠色標準建設客站,落實節能環保措施;重視多樣化候車乘車需求、適宜的空間、溫馨的色彩、柔和的光線,要滿足大眾群體和大眾安全、方便、快捷、舒適的需求,也要滿足小眾群體的無障礙通行、兒童乘車、醫療救助、健身娛樂等需求;要注重提高服務質量、服務水平,讓旅客始終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要突出建筑功能、藝術、技術、經濟的有機結合,實現經濟與藝術的高度融合。要考慮建設成本,投資控制;也要重視客站合理的規模和利用率、客站服役時長及資產使用價值;更要重視全生命周期設備運營維護成本、能耗水平等;注重建構一體設計,重結構、輕裝修、簡裝飾。藝術要注重建筑本身的藝術表現,也要注重功能布局和流線布局;同時關切人們情感和精神層面的需要,履行大型公共建筑引領大眾審美的義務[2]。
要突出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在客站全生命周期中的應用,實現旅客服務、生產、運維更加便捷。要注重研究使用智能的客服設施及智能化設備管理技術,也要注重先進的乘降設備和配置,更要注重科學地運營組織管理,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讓旅客出行更加順心、舒心、滿意。
貫徹新理念不僅是前期設計階段的任務,而要考慮設計、施工和運營的全生命周期,要做到向上至方案研究和向下至運維管理2個維度的延伸。
方案是建設施工的前提,體現客站建設新理念的方案是建設新時代精品工程的基礎,同樣貫徹客站建設新理念,也要從抓設計方案入手。
3.1.1 參與地方規劃,實現站城一體化設計
初步設計前期階段,根據車站周邊規劃建設開展情況,積極與地方規劃部門對接,可以建立路地雙方聯合工作營的工作機制,參照TOD理論,以客站樞紐為核心,開展站城一體化設計,最大限度地影響地方規劃,使其向鐵路做到鐵路客站與周邊城市的融合和銜接[3]。
3.1.2 圍繞新理念,開展專題研究
在初步設計方案的基礎上,開展專題研究。根據客站特點,開展“站城一體化” “客流交通模擬” “一站一景”等專題研究,實現流線的暢通和客站與城市的融合;開展“綠色建筑” “減振降噪” “無障礙設計” “裝配式建筑”等專題研究,為打造綠色客站和溫馨候車環境提供技術支持;通過開展“內裝修” “文化藝術表達”等專題研究實現經濟與藝術的和諧統一;開展“能源管理” “客站智能化”等專題研究,打造智能化客站。
3.1.3 系統性開展室內裝修設計
開展室內色彩規劃和重點部位專項設計,對室內裝修方案進行動態優化,開展四區一室、貴賓室、綜合服務中心、衛生間、地面鋪裝、商業廣告、標識系統、照明系統、建筑設備等專項設計和飲水間、中央服務島、欄桿扶手、柱頭柱腳、終端設備、充電設施、垃圾桶、綠植等細部設計,形成了從整體空間規劃到細部細節完整的、系統性的室內設計方案。
3.1.4 運維提前介入,參與方案優化
以往的工程中,運營部門接管后根據使用需求進行拆改,一方面會造成投資的浪費,另一方面,改造方案難以具備系統性,商業廣告裝修風格難免與原設計形成沖突。協調運維部門盡早介入,提出旅客引導、商業業態、廣告招商、維護方案的需求,結合商業廣告、標識系統等專項設計,形成系統性的、人性化的設計方案。
筆者沒有完整的項目管理經驗,在此不談征地拆遷、施工組織、材料控制等傳統施工管理和完整的建設管理,僅談一些管理實踐中起到提升精品工程質量的方式方法。
3.2.1 優化發包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大型客站樞紐工程往往將工程劃分為多個標段的情況,接口部位相應增加,此外,工程量清單各標段工程交界面數量不清現象同樣在所難免,需要建設單位進行協調的工作將會大量增加。因此,工程標段界面劃分應盡可能地減少,工程量清單嚴格按照發包標段進行劃分,聯合體承包模式下,設立聯合體牽頭單位專項管理費用,由聯合體牽頭單位組織協調解決工程界面劃分等問題。
3.2.2 建立機制,營造比學趕超氛圍
建設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建設管理的驅動力,建立科學的考評管理辦法,為建設單位對其他參建單位的管理提供抓手。在信用評價考核的基礎上,針對精品工程創建,建立更有針對性、更細致的考評辦法以及獎懲機制,為貫徹新理念,打造精品工程營造良性的、積極的氛圍。
3.2.3 開展質量培訓,打造精品細節
以技術交底和深化設計交底為重點,加強對班組人員的質量標準培訓,逐人簽認備案。質量培訓的方式包括對照規范標準的培訓,有經驗技術人員對疑難問題的現場分析,對細部設計進行宣貫等。
3.2.4 堅持樣板試驗,總結工藝工法
現場為大面積開展施工而制作的樣板,包含了材料、工藝、構造的比較,營造出的真實效果可以同設計效果進行對比,可以更好地幫助發現問題,也可以對工藝功法、構造做法進行創新實驗[4]。堅持“試驗先行、樣板引路、分級驗收”原則,堅持問題導向,同時把關鍵工序的關鍵成果進行轉化和推廣。
3.2.5 制定內控標準,夯實質量基礎
對于大型客站的精品化建設,離不開每一道工序的精細化、標準化,離不開每一種材料的嚴格化、優等化,離不開管理的精細化、成效化。為了使各施工方從基礎上提升施工質量,可以采取組織各施工企業編制自身內部的精品工程質量驗收標準,在驗標的基礎上,提升內控標準。
在本文3.1.4節提到的協調運維部門提前介入,是變相對運維期廣告、商業效果的控制,也是建設管理向下一維度的延展。由運營部門在開辦費內列支的垃圾箱、綠植、商務座椅等必要配飾,直接關乎整個室內空間的質量。3.1.3節中提到系統組織優化設計內容中已經包含了對這些配飾的設計,建議運營部門和建設單位可以形成委托協議,由建設單位對此類配飾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采購或者制作,再交由運營部門,將設計成果落實到位。
2017年,自鹽通鐵路工程項目起,設計院可以獨立進行鐵路工程總承包,以建設管理者的身份對設計、施工、采購進行控制。中國鐵設、鐵四院等傳統大型勘察設計企業已經開始向工程總承包轉型,發展為千億級別的工程總承包集團。此類設計院的每一位職工,也將面臨由設計崗位向工程管理崗位的轉型機遇。筆者作為一名從事設計工作10年時間的設計人員,有著一段管理崗位的掛職經驗,以上內容為一些對建設管理的思考,希望能給走向建設管理崗位的從業者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