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顆太陽探測衛星將于2022年升空。為何要去探測遙遠的太陽?中國的太陽探測衛星有什么特長?記者近日專訪了南京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的該項目首席科學家甘為群。
太陽對我們日常生活有什么影響呢?除了眾所周知的光照外,甘為群介紹說,太陽的異?;顒油瑯訒_擊現代生活。太陽距離地球平均達1.5億公里,但一旦它“發威”,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產生的磁云會裹挾著大量帶電高能粒子,直奔地球而來,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電磁環境將受到嚴重破壞。例如2003年萬圣節期間,太陽就給地球搗了一次大亂,不但多顆科學衛星遭受不同程度損害,全球衛星通信受到干擾,GPS定位也大受影響,從太空到地面,各種需要即時通信和定位的交通系統都不同程度癱瘓。因此持續地對太陽活動進行監測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國第一顆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的設計目標就是揭示太陽磁場、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的形成及相互關系,預期在軌運行不少于4年。ASO-S也可以通過監測日冕物質拋射在太陽上的爆發情況,準實時地預報它對地球的可能影響,提前1~3天警示人類做好防護工作。
那么該如何觀測太陽呢?甘為群表示,為避開地球大氣的影響,人類早期曾通過氣球進行觀測。隨著太空時代拉開序幕,完全脫離地球大氣影響的科學衛星成為研究太陽的主力。ASO-S搭載3臺有效載荷,用于測量太陽磁場,以及觀測日冕物質拋射和太陽耀斑。它將工作在距離地表720公里的地球極軌,可以滿足近乎24小時連續觀測太陽的要求。
為什么ASO-S選擇在2022年發射?甘為群解釋說,太陽磁場活動具有11年的周期特性,下一個太陽活動周期差不多從2021年開始,2022年逐步進入上升期,預期在2024年到2025年左右達到極大峰值。所以ASO-S從2022年發射正好能覆蓋從早期到上升期到極大峰值的全過程。
(摘自《環球時報》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