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孕是指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借助現代醫療技術,為他人妊娠、分娩的行為。生育行為本身具有社會性,而代孕卻打破了集妊娠、分娩與血緣為一體的傳統母親形象。由于代孕不利于保護婦女生育自由和人身自由,我國目前對此種行為是禁止的態度。
一、我國法律對代孕行為是如何規定的?
國家衛生部2001年1月發布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配子、合子、胚胎。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不得實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術。對違反本辦法的醫療機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3萬元以下罰款,并給予有關責任人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代孕是涉及多方面的社會復雜問題,包括我國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禁止實施任何形式的代孕,代孕打亂了社會倫理與法律關系,沖擊了現行的社會秩序,失去了倫理上的正當性和法律上的合法性。
二、代孕會產生什么問題?
我國婦女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婦女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生育子女的權利,也有不生育的權利。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條規定: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等,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
如果出現以協商、欺詐、脅迫等方式讓孕母代孕生育,這必將侵犯婦女生育自由權。如果對孕母的限制過多,也侵害了孕母的人身自由權。
代孕還會造成法律關系的混亂,權利、義務難以確定,破壞正常的倫理關系,會造成“誰是母親”這類棘手的法律問題,還會衍生出諸如撫養權、繼承權等方面的問題。再者,孕母是否有權決定人工流產,孕母在懷孕中發生意外或代孕嬰兒有缺陷是誰的責任,代孕費用在何種情況下給付,這些都可能引起糾紛。
三、代孕合同效力如何?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在代孕行為屬于違法行為的前提下,以此構建的代孕合同雖然聽上去十分正式,但它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
孩子出生后,如果一方當事人惡意以代孕協議主體不合法為由,主張代孕協議無效或者主張撤銷,都將損害代孕孩子的利益。大多數代孕協議的內容都約定孩子出生之后,與孕母毫無關系,只需要委托人向孕母支付一筆費用即可,這種協議屬于無效協議。另外,如果委托人和孕母都不履行照看孩子的義務,在不考慮情節的情況下,兩人都可能觸犯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規定的遺棄罪甚至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的故意殺人罪。
四、我國法律還從哪些角度保護女性的生育權?
1.女方人工流產,男方能主張離婚嗎?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二條規定: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后一年內或者終止妊娠后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婦女權益保障法(2018年修正)第四十五條規定: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后一年內或者終止妊娠后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者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法條中規定的“終止妊娠后六個月內”包括自然流產或人工流產。終止妊娠,對婦女的身心健康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法律對此期間內的婦女予以特別保護,這不但體現了對婦女合法權益的保護,還體現了法律的人道主義精神。
2.女方擅自流產,男方能主張損害賠償嗎?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二)與他人同居;(三)實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五)有其他重大過錯。婦女權益保障法(2018年修正)第五十一條規定:婦女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生育子女的權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女方在婚姻存續期間因個人原因選擇人工流產是婦女的自由意志選擇,屬于女方自由行使生育權的行為,男方以此提起離婚損害賠償沒有法律依據。
此外,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九條明確規定: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