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琳
摘? ? 要:近年來,人們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提升,破壞森林資源行為在逐年下降。然而我國現有林業資源還存在很大不足,難以滿足經濟社會與生態建設發展需要,對此可以通過人工造林方式,不斷擴大造林面積,提高森林資源覆蓋率。針對我國人工造林技術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對人工造林技術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人工造林技術,希望對提高人工造林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人工造林;技術;問題;措施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3-0065-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725.7? ? ? ?文獻標志碼: B
近年來,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日漸深入,人們對于自然環境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為了改善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人工造林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工造林能夠有效凈化空氣,減少霧霾和沙塵暴等不良天氣發生率,改善生態環境,還能有效增加我國森林資源,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1? ?人工造林的現狀及問題
自我國退耕還林政策頒布實施以來,極大地推動了人工造林工作的高效開展,目前我國人工造林面積已達到世界人工造林面積的1/3,森林覆蓋率為世界第一[1]。然而人工造林工作開展過程當中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如造林項目規劃不合理,人工造林樹種單一,在造林過程中存在重視造林、輕視管理的現象等,對人工造林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巨大影響。所以,應充分認識人工造林工作的重要性,運用科學有效的造林技術,提高人工造林整體水平。
2? ?人工造林技術分析
2.1? ?合理規劃造林項目
在進行人工造林之前,應當對造林地具體情況展開全面的調查研究,了解造林地的氣候條件、土壤情況以及經濟因素等。要結合具體實際,構建科學合理的人工造林計劃,對造林樹種合理調整,選擇合適的肥料與工期,確保人工造林計劃與當地造林實際相符合,以提高造林成效[2]。
2.2? ? 科學選擇樹種
樹種選擇過程中應當認真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依照各種環境對樹種科學選擇,保證選擇的樹種適宜造林地的立地條件,為樹木健康生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還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樹種生物特性、當地氣候、土壤等各種因素,綜合判斷造林地的自然條件與生產潛力,選定最佳的造林樹種,保證造林成效。
在選擇樹種時,應當首選遺傳性狀優良的樹種進行栽植,選擇苗木生長健壯通直、高粗勻稱、枝梢有著較高木質化、根系發達、頂芽飽滿、沒有機械損傷和病蟲害的優質壯苗進行人工造林[3]。并且及時起苗,隨時栽植,以免苗木出現損傷與失水,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證造林質量。另外,為了確保森林整體防護能力,避免病蟲為害,在選擇優質樹木品種基礎上,應當合理搭配多種樹種,以達到優勢互補的良好效果,控制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2.3? ?培養壯苗
在人工造林工作中,培育壯苗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種子選擇或者插條育苗過程中,應當首選具有優良品質,且具有健壯種條、抗逆性強、抗病蟲能力強、經濟價值高的優良樹種。應當選擇具有較好環境條件的平地區域進行育苗,就近采集種子與種條,避免長途運輸或者環境差異引發的不利影響。而且要強化出苗后的管理工作,科學定植,加強水肥管理,對于秋梢生的苗木合理控制。如果人工造林地比較干旱,應當在遵循適地適樹原則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對適宜苗齡規格的樹種進行選擇,可以選擇楊樹、刺槐、側柏等,保證樹種根系完整,無機械損傷和病蟲害[4]。常綠樹種應當選擇容器苗或者帶土球苗木,合理分級苗木,對苗木朝向認真標明,并依照苗木起苗技術規范進行操作。起苗前7 d左右,對苗圃充分澆水,以免苗木運輸過程當中出現較多失水,影響其成活率。調查發現,倘若苗木達到10%的失水量,會使其成活率降低20%左右;如果達到20%的失水量,那么其成活率會下降40%;如果苗木達到30%的失水量,那么苗木基本失去其利用價值。
另外,在苗木起苗過程當中,應當距離苗木根系30 cm位置進行開挖,以免對樹木根皮造成傷害。苗木一年生的,應當保證其主側根在25 cm以上,并且確保根系完整性。苗木沒有及時運走,要開展假植與覆蓋工作,以免由于暴曬或者風干造成失水。容器苗起苗過程當中,當容器帶中土不黏時是最佳的起苗時間,倘若過干,在造林后保墑時間短,而且苗木運輸栽植時會脫落營養土,影響造林成活率;倘若土壤過濕,起苗過程當中極易松動營養土,使容器苗的作用喪失。而且運輸苗木時極易導致營養土變形僵硬,損傷營養土的毛細管,導致其透氣性不良,影響苗木成活率。從容器袋底部挖出容器苗過程中,動作一定要輕,不能群體硬拔,以免損傷營養土和苗木根系,并對苗木采取遮陰措施,分級包裝,每捆50~100株。對于容器苗,可以通過塑料袋進行包裝,每袋25株,并將苗木葉莖暴露于外,保證其良好的通風性。
2.4? ?充分利用技術和經驗
在造林過程中發現引發苗木成活率不高的主要問題是由于埋土深度較淺,或者是由于苗木窩根問題所造成,還有就是因為營養袋未脫袋,埋土過程當中沒有認真地分層踏實。取苗是造林工作的首要流程,要將苗圃地提前澆透,造林當日挖取苗木,并依照計劃安排,當天用完所挖苗木。開挖種植穴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苗木根系長度,合理開挖種植穴,并要認真修根,將太長的主根剪除,以免引發窩根情況,之后通過泥漿蘸根利用生根粉以及保水劑對苗木根系進行浸泡[5]。埋土踏實,土深度要高于原土痕3 cm以上;整理穴面,確保內低外高,在苗木周圍鋪一些石塊,可保持水分,減少鼠害。
2.5? ?加強撫育管理
苗木栽植之后及時澆水,依照具體實際,合理除草松土。栽植過程當中,對于5 cm胸徑樹木,如果栽植地時常出現大風天氣,樹木栽植之后應當設立支架進行固定,并對樹干進行涂白。這樣不僅能夠增加美觀性,而且還能減少日灼和牛羊啃食以及病蟲害問題。要加強造林地管護工作,嚴禁放牧,以免牲畜和人為因素對幼樹生長造成不利影響。撫育工作開展過程當中主要包括土壤管理,同時加強樹體管理以及造林管護。根據造林地實際合理地進行松土除草,頭兩年之內,開展2~3次除草松土工作,松土深度保持在5~15 cm。對于速生豐產林以及經濟林,應當加強灌溉與施肥,直播造林應當開展間苗工作,截干造林實施除蘗,在沒有木質化的萌蘗條基部,去除多余的萌條,并全面考慮林木生長以及生態環境改善、土地科學利用和經濟結構優化等各方面因素,將林地木材生產與林副產品生產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并發揮水土保持對涵養水源的作用,確保生物多樣性和農田防護、旅游開發等各項功能。并與造林地的氣候、土壤以及地形條件充分結合,根據當地經濟狀況與社會需求,科學設置林種結構,配置樹種,并制定完善的整地方法、栽植技術與管理措施[6]。將規劃設計工作充分做好,保證人工造林工作質量。還要將專業技術人員組織起來,把造林任務、苗木、技術措施充分落實到小班。在管理過程中,還應重視先進科學技術的運用,通過應用保水劑、ABT生根粉與植物蒸騰抑制劑等新型產品,保證苗木成活率,提高人工造林整體質量,實現人工造林工作高效開展。
3? ?人工造林應注意的問題
3.1? ?宏觀認識方面
在人工造林工作實踐中發現,目前還存在林業相關部門不夠重視人工造林工作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應當進一步強化林業部門對人工造林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而且在人工造林工作實際,應當對相應原則認真遵守,理論結合實踐,并充分考慮市場需求與政策支持,加強學習與自主創新,擴大人工造林方面的經濟投入,針對人工造林工作構建專項資金,并對人工造林資金使用情況強化監督,達到專款專用的良好效果。
3.2? ? 微觀技術方面
當前人工造林工作開展過程中,一些工作人員技術水平不高、工作經驗不足,嚴重影響人工造林工作成效,導致人工造林成活率低,更影響人工造林工作進度。針對這些問題,應當進一步強化人工造林教育培訓工作,提高其專業能力和技術素養,并重視高素質林業人才引進,不斷擴充人工造林專業隊伍。針對人工造林工作,構建完善的工作制度,對工作人員的責任義務充分明確,要求造林工作人員一定要依照有關規定,認真開展人工造林工作,并針對人工造林工作構建完善的工作檔案,對造林工作實踐以及養護情況認真記錄,為后續工作順利開展提供強大支持。
4? ?總結
人工造林工作在保護我國自然環境、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林業有關部門必須要充分重視人工造林工作的重要性。在人工造林工作過程當中,應當確保科學合理地規劃,提高造林技術,增加林地面積,并加強養護管理,為提升人工造林工作效率和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 1 ] 陳濃光.試論人工造林技術的幾點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6(6):185.
[ 2 ] 陳明國.關于人工造林技術的幾點思考[J].民營科技,2015(7):218.
[ 3 ] 卜冠瑩.人工造林及撫育管理技術[J].山西農經,2016(13):57.
[ 4 ] 呂永明.試論林業資源管理與林業造林方法實踐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4(10):158.
[ 5 ] 孫會平.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的措施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3):292.
[ 6 ] 姜峰.試論林業資源發展的現狀和林業造林方法[J].卷宗,2016(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