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治忠
2020年12月29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公布《關于加強網上銷售消費品召回監管的公告》,《公告》明確,發現網上銷售消費品存在缺陷的,生產者應當立即停止生產、銷售和進口缺陷消費品,通知其他經營者停止經營,并立即實施召回,不得隱瞞缺陷。
觀點1:線上商品經銷、分銷關系錯綜復雜監管難度大
近期,我國監管部門不斷加大線上消費抽檢力度,市場監管總局也定期公布了很多抽檢結果,在食品安全方面,淘寶、天貓、每日優鮮、盒馬和永輝超市等平臺因抽檢不合格被點名,其中,僅上半年每日優鮮就曾三上抽檢“黑榜”。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蒙慧欣表示,商品質量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網購問題,更是位列熱點投訴之一。對于解決電商產品的質量、安全等合格問題,需要平臺勇于承擔責任,也是對消費者高度負責的體現,其中,發現問題、主動召回是對線上商品生命周期質量管理的重要環節。此次,市監總局發布公告加強線上商品召回管理給電商平臺在線上商品現存的檢測、抽查和管理等監管問題加以重視,也明確體現了未來監管的態度,給相關企業“警示”。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浙江墾丁律師事務所丁夢丹律師表示,公告規定要求平臺經營者對于平臺的管理和治理更加嚴苛,也體現出多部門對于互聯網虛擬空間之地的大力監管和肅清整治。尤其是互聯網經濟下的經銷、分銷關系更為錯綜復雜,波及全國乃至跨境,監管難度更大,但網絡空間非法外之地。
觀點2:公告強調平臺建立缺陷產品數據庫、動態監管預警、下架等措施
丁夢丹表示,公告特別強調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發現平臺內銷售缺陷產品應協助召回,同時應建立和完善網上銷售缺陷信息收集核實和分析處理制度,采取多種動態監測機制,產品追溯機制等,比如建立缺陷產品數據庫、關鍵詞屏蔽、動態監管預警、下架、刪除鏈接以及通知召回等舉措。但平臺也需權衡其權利和義務,制定合理且可操作的措施。

丁夢丹指出,該公告內容指出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作為“其他經營者”的身份性質,同樣履行協助召回的義務,與此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未履行法定義務而作為“食品經營者”的身份性質,同樣承擔相關法律責任,二者對于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的法律性質的認定是一致的。如若平臺內銷售缺陷產品而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未采取前述措施,或有可能與生產者承擔連帶法律責任。
觀點3:建議平臺完善并構建一套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管機制
長期以來,針對問題商品召回舉措主要集中于線下,此外,海外線上線下零售商如亞馬遜、蘋果、三星和宜家都有過召回的經歷。當下,線上消費已成趨勢,加強線上商品召回也體現了與國際接軌。蒙慧欣表示,相較于線下,由于線上商家數量大、分布廣,商家和貨物零散分布,這也導致監管和召回難度加大。
值得關注的是,此前,三只松鼠、鮮花電商FlowerPlus和京東等平臺或品牌也曾因商品問題實施召回,但整體而言,線上商品召回行為少之又少。因此,蒙慧欣建議平臺完善并構建一套風險檢測、網上抽查、源頭追溯、屬地查處和誠信管理的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管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于市場監管總局對京東、天貓和唯品會不正當價格行為作出行政處罰,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浙江澤大律師事務所律師馬愷濃表示:京東、天貓和唯品會作為3家網購平臺巨頭,其自營業務價格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其作出行政處罰,屬于正常行政監管行為,是“線上線下相一致”原則的體現。相比于入駐商家,消費者更傾向于三大平臺的自營產品,原因在于其信譽保障。
三大平臺進行不正當價格行為,不僅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還利用了消費者對其的信任,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總局對該三家平臺做出責令改正、警告和罰款50萬元的處罰,釋放出國家對電子商務監管的信心和決心,未來的網購監管必將更加嚴格,消費者的權益將進一步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