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婷
隨著教育教學要求水平的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已不斷融入生活化教學策略,本文主要探究生活化教學所發揮的作用、剖析生活化教學所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探究生活化教學所發揮的作用
小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維,可以理解一些概念知識,但是對于有一定抽象性的概念就會出現理解困難、缺乏敏感性和系統性。所以,對于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來說,教學方法要直觀、易懂,因此,就出現了生活化教學這種方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借助生活場景來幫助老師教學,能夠讓學生從日常了解的生活場景來展開學習,容易理解課堂的知識。將日常生活和課堂知識相聯系,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被激發出來,方便理解知識點。
深入剖析生活化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當前,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需要盡快解決。某些學校沒有重視信息技術課程,資金投入也不夠,沒有增加先進的教學設備,還用著過時很久甚至基本快要淘汰的電腦和無法更新的系統。結果就是所教授的知識早已過時、幾乎被淘汰,學生所學的知識對于新電腦和系統沒有任何用途。還有一些問題就是學校無法持續維護更新信息技術課程,即使有先進設備,但沒有進行有效地管理,導致設備損壞老化,很多在教學課堂中都不能使用,出現了學生多、能用的電腦少的情況。此外,由于信息科技的發展,很多學生在真正接觸到這門課程之前,就早已經一接觸過手機、電腦等設備,自認為已經很了解信息技術的知識,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即使了解也并不代表掌握。
探究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創造生活化教學的情境
在小學信息技術的生活化教學中,老師要用學生了解的生活情境來展開教學,用一些實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共鳴,讓其產生學習的欲望。舉個例子,例如老師想讓學生們知道什么是計算機病毒,就可以拿人體病毒來舉例子,告訴學生什么是病毒,有什么危害,學生們就會聯想到人生病的情況。之后老師可以轉到計算機病毒上來,人遇到病毒會生病,計算機遇到病毒同樣會“生病”,進而讓學生真正明白計算機與病毒之間的關系。
2.借助學生的興趣愛好來引導學習
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的生活化教學策略,給老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因為小學生閱歷和生活經驗都比較淺,需要老師運用各種資料來教學。老師要認真思考,發現學生的興趣愛好,以此為切入點來融入生活化元素。例如:五年級有查找資料的教學任務,老師如果給學生命題查閱哪類資料,學生有可能因為不感興趣而不愿意參與。其實老師只要讓學生搜索感興趣的內容就行,這樣學生就會很積極地根據興趣愛好來進行檢索,一方面完成了老師的教學任務;另一方面也學習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重要的是學到了查找資料的方法,一舉多得。
3.篩選適合的教學課程
在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特點是抽象、復雜的,直接授課不容易理解。因此,融入生活化教學,老師可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具體來說,就是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中,老師根據教學內容找到生活中相近的例子進行科學轉換,既能夠讓學生容易理解,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融入課堂。例如:信息技術中有“旋轉和翻轉”等詞語,老師可以結合生活中風車、時鐘等素材進行講解,告訴學生角度不同圖像也會不同,這樣學生就能夠容易理解旋轉和翻轉的含義。因此,老師結合教學內容,挑選適合的元素融入之中,可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記憶。
針對當前階段有些小學對信息技術教學課程不夠重視,導致投入不到位、教學內容脫離生活等問題。老師要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加入生活化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學生理解記憶,設置和布置貼近生活化的學習任務和教學情境,才能有效提地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