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紹文 吝方
摘 要:文旅產業的融合發展能夠拉動縣域的經濟發展,創造更高的文化價值。以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為個案,通過實地調研,發現城固縣在文旅融合發展方面勢頭良好,但仍在其保護與發展、產業發展、文化IP挖掘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提出保護與開發協同發展、產業聯動發展及文化IP開發的解決對策,以期為促進縣域文旅融合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縣域文旅融合;城固縣;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F29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34-0130-03
縣域作為我國最基本的基層行政單元,其發展是國家發展的根基。縣域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旅游資源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礎。縣域文化和旅游產業具有高附加值、刺激消費需求、高效能傳播的特點。文化產業在市場轉化性、創新性、營利性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旅游產業具有文化交流優勢、地方生態優勢、資源消耗優勢等特點。促進縣域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對于城鄉協調發展、縣域經濟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但是,相較于大中城市而言,由于軟件和硬件條件限制,縣域文旅產業發展存在文化挖掘力度弱、旅游產品同質化、發展方式落后、資源利用不合理、文旅融合意識欠缺等問題,面對文旅融合的發展新趨勢,應取長補短,打造文化旅游新高地,助力縣域經濟大繁榮。
一、城固縣文旅融合的現狀
當前,我國人均 GDP突破1萬美元,人民在消費內容、消費方式、生活質量的標準上都具有著鮮明的階段性新特征。與此同時,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人們的需求正在從衣食住行等基本領域向文化、旅游、教育、醫療、養老等多元化領域過渡。而其中,文化和旅游產業更是滿足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新天地。
隨著2009年《文化部國家旅游局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出臺,以及2018年國家文化與旅游部的成立,文旅融合發展打開了新局面。對于國家而言,文旅融合肩負著促進文化旅游的繁榮發展,增強民眾的文化自信心,傳播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對于縣域而言,文旅融合不僅是其實現旅游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手段,更對其文化的保護與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文旅產業的快速發展能夠拉動縣域的經濟發展,創造更高的文化價值。
(一)文旅資源現狀
文旅資源是一個縣域特色的體現,文旅資源的獨特性也是該縣域相較于其他地區的優勢所在,而這也是縣域文旅融合的基礎。城固縣地處秦嶺南麓,自然旅游資源豐富,山川、河流、丘陵、平原兼有,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南沙湖、鳥山、天池山、桔園景區和千山水庫。其中南沙湖景區是全省有名的七大風景名勝區之一,也是漢中市重點打造的“四湖”之一;桔園景區是國家AAAA級別景區,是我國地理界線最北的最大柑橘生產基地,也是漢中市傾力打造的“四園”之一。同時,城固作為陜西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全縣文化遺址達437處,出土文物3 600多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500多件,位居全國縣級第二。境內可開發利用的旅游景點有60多處,以張騫紀念館、天主教總舵古路壩、西漢水利工程及五門堰為代表。城固的生態農產品以“貢橘”為代表,城固自古出貢桔,有“橘鄉”美稱。城固的特色食品——上元觀鎮紅豆腐始于清代,是地方名牌產品。特色手工藝品方面,城固擁有代表著長江流域文化清秀特質的城固架花刺繡工藝,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適于開發多種類型紀念品,其中以納紗繡和挑花繡最為著名。
(二)文旅融合現狀
目前,城固縣借助本地資源,承辦了中國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旅游文化節城固分會場、2019陜西·漢中(城固)柑桔旅游文化月,祭祀張騫大典暨城固縣博物館開館儀式、“荷韻城固”等系列活動,按照“北部田園休閑、中部人文科技、南部山水生態”的旅游發展布局,建設了古路壩國際研學小鎮、五門堰文旅小鎮等重大文旅項目。
2019年,城固縣全年接待游客630.6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8.9%,旅游總收入39.89億元,較上年增長43.3%。總體來說,城固縣文旅產業發展呈現良好的態勢。但是由于尚在探索階段,城固縣文旅融合發展仍然面臨許多發展困境。
二、城固縣文旅融合發展困境
(一)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文化旅游開發之間矛盾突出
作為陜西省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城固縣,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2014年,“張騫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五門堰、楊填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城固的歷史文化價值與地位已初步彰顯其影響力。然而隨著城市進入快速城鎮化階段,城固作為漢中東部副中心城市,其經濟發展在陜西各縣級城市中遙遙領先,但名城總體的文化保護卻長期落后于經濟發展,尤其是文化保護與文化旅游開發之間的發展處于不平衡狀態,保護與開發矛盾突出。
以城固老城為例,城固老城是目前陜西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中歷史建筑最為集中、格局肌理最為完整的老城。但是由于保護不足,老街內大量傳統建筑年久失修,甚至成為危房,老街面貌日漸破敗。同時文旅發展規劃不健全,導致目前古城的文化保護與發展進入了瓶頸階段,老城的保護與發展工作迫在眉睫。
(二)文化挖掘與文化資源轉化的困境
任何產業發展的前提和背景都是其自身特色資源,城固縣文化資源優勢明顯,但文旅資源的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掘,資源優勢未能轉化成產業優勢,文旅資源未能轉化成優秀文旅產品,潛力未能充分顯現。
例如絲路旅游資源雖然豐富但特色不明顯,且以觀光型旅游為主,缺乏參與體驗性、時尚個性化,無法滿足大眾個性化的旅游需求。
(三)文旅產業相對孤立發展,未形成體系
城固縣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有著巨大的挖掘潛力和發展空間,但發展相對孤立,產業鏈短,產業效益不高,未打造形成完整的文化旅游產業體系。另外,文旅景區旅游產品營銷體系不完善,市場開放度不高,缺乏專業的市場主體介入,產品研發、包裝推介尚未達成應有的知名度和市場開拓深度。
以城固特色景區之一的橘園為例,素有“橘鄉”之稱的城固,已有兩千多年種植柑橘的歷史,但隨著市場產品品種的不斷豐富,市場營銷方式的不斷更新,作為城固縣支柱性產業的柑橘并沒有緊跟市場發展,未形成完整的產銷供應鏈,失去了原有的競爭力。此外,缺乏品牌建設,沒有特色的旅游項目,依舊停留在產業發展的初始階段。所以,游客難以對相關文旅風情有全面的體驗,這不但無法增強“橘鄉”旅游產品的吸引力,也降低了游客的回頭率。
(四)城市旅游形象缺乏,文化IP挖掘不足,宣傳力度不夠
目前,城固縣沒有通俗易懂、特色鮮明的形象口號,官媒對外宣傳時未采用統一的形象品牌。旅游整體宣傳促銷缺乏科學系統的策劃,手段單一,旅游信息化建設水平明顯滯后。同時,城固文旅產業的品牌開發能力和發展水平較低,品牌市場運作能力較差,文化旅游產品開發層次較低,未能提取出具有縣域特色的文化IP。
例如,“絲綢之路”和“張騫墓”屬于世界級品牌,擁有極高的社會知名度,但兩大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還不夠強,形成的市場規模有限,對區域旅游帶動作用發揮還不夠。
三、解決對策
(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名城保護與旅游開發協同發展
當下,城固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旅游開發理念相對滯后,古城主體保護利用不平衡,保護與旅游開發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因此,首先必須明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即保護是文化旅游開發的前提與基礎,旅游開發為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目的是為了保護和發展歷史文化名城。其次,要堅持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共享發展,樹立綠色人文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最后,在旅游業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共同發展的背景下,堅持開放發展與創新發展理念,借鑒國內外先進的保護與開發先例,如采取文化園區、主題文化公園、文化旅游線路等模式,實現多樣化的保護與旅游開發,打造豐富多樣的旅游項目,使歷史文化名城的經濟價值被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二)深度挖掘與創造性轉化優勢資源
在當下城固縣文旅融合的發展過程中,如何利用其特色文化優勢?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方法在于創造性轉化文旅資源,而轉化資源最重要的途徑在于整合資源。城固縣文旅資源豐富且資源分布較為分散,并且大多以歷史遺存的形式分散分布,例如風景名勝、手工工藝、宗教信仰、歷史人文典故等,這些零散的資源在進行轉化時,需要通過科學、系統的整合,才能轉化為具有市場吸引力的特色文旅產品。因此在深度挖掘資源的同時,要將分散的文化資源進行科學整合,才能形成合力進行創造性的轉化。
(三)產業聯動形成合力,助力城固文旅發展
通過深挖縣域特色資源,延伸“文化+旅游”產業鏈并與其他產業聯動發展,使縣域旅游產品系列化和品牌化,提升經濟效益。在提升文旅產業的同時,加快發展以旅游業為載體的文化產業項目,促進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科學技術與文化旅游的有效融合,構建文化旅游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提高當地文旅產業的競爭力與吸引力。
(四)打造獨具一格的特色文化IP,樹立城市旅游形象
在旅游開發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今天,旅游形象的樹立變得至關重要。特色鮮明的旅游形象以及文化IP是一個地域對外宣傳的捷徑和文化符號,例如深圳的世界之窗、紐約的自由女神像以及烏鎮的戲劇節等極具地方特色的形象與IP有效地促進了當地的文旅發展。所以城固縣要基于本地文旅資源,例如張騫精神、碼頭文化等,打造獨具特色的旅游形象及文化IP。在旅游形象塑造方面,除了結合本地特色文化外,可利用影視劇、舞臺劇等文藝形式傳播和延伸城市形象。強化宣傳手段,全方位展示城固縣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時代風貌。
參考文獻:
[1]? 楊洪飛,李慶雷,夏夢蕾.注意力經濟視角下旅游地形象優化策略——以麗江古城為例[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20,(1):52-60+75.
[2]? 趙文彥.關于如何做好縣域文化發展工作的探討[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36):125-126.
[3]? 王瑜,姜桂義.特色經濟視閾下茂名旅游產業開發研究——以冼夫人文化旅游產業開發為例[J].南方論刊,2017,(12):18-21.
[4]? 劉治彥.文旅融合發展:理論、實踐與未來方向[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16):92-97.
[5]? 黃曉春.荊州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旅游開發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6]? 楊福泉.論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問題與路徑——以云南麗江的幾個傳統村落為例[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85-93.
Research on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n County
——A Case Study in Chenggu County
ZHAN Shao-wen,LIN Fang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5,China)
Abstract: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can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y and create higher cultural value.Taking Chenggu County of Hanzhong City in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it is found that Chenggu County has a good momentum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but there are still deficiencies in it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industrial development,cultural IP mining and other aspects.Therefor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industrial linkage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IP development,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in the county Test.
Key words:county;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Chenggu county;dilemma;countermeasure
[責任編輯 馬 學]
收稿日期:2021-01-26
作者簡介:詹紹文(1969-),男,湖北黃岡人,教授,從事公共管理、文化產業管理研究;吝方(1994-),女,陜西渭南人,碩士研究生,從事公共管理、文化產業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