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水
各有關部門在投資決策時必須樹立成本思維,把錢用在刀刃上,讓有限的資金和資源發揮盡量大的效用,切實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一介書生,兩鬢染霜;
三余讀書,四十有惑;
五味俱全,六根不凈;
七言八語,九行十業。
前不久,我所居住社區的路邊綠地上,建起了兩座袖珍服務設施,一座是公共廁所,另一座是24小時智慧書屋。我散步時經常會路過,就稍微留心觀察了一下,發現它們的使用情況迥然不同。不難想象,公共廁所時常有人光顧,畢竟“人有三急”,新增的路邊小公廁有效解決了很多路人特別是出租車司機臨時如廁的問題。但那座智慧書屋,我卻從來沒見有人進去過。有一次,我出于好奇刷身份證進去瞧了一下,只見兩組6層書柜被隔成一個個小格子,每個格子放置了一本書,總共有200多本,大多為時尚讀物。
難怪沒人光顧!這種智慧書屋,借書還書都要通過智能手機操作,對習慣閱讀紙質讀物的中老年人而言,操作太繁瑣,體驗不夠“友好”,而且書柜里那些書應該也不符合他們的口味。而對那些年輕人來說,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了“小屏閱讀”,如今網上各類電子圖書資源應有盡有,更不用說還有很多聽書App,閱讀(聆聽)起來簡單方便,還有幾個人愿意來這種書屋借書讀呢?
或許有人會說,這種書屋本來就是公益性設施,不追求經濟效益,只注重社會效益,有總比沒有好,至少能提升城市品位。這些觀點不能說完全不對,但至少不負責任。書屋不是景觀工程,不該用來美化城市,如果沒人使用,又何來社會效益?現在各級政府的錢又沒有多到花不完,很多必要甚至急需的市政設施尚且不完善,用錢的地方多著呢。企業也好,政府也罷,任何一項投資都該講求投入產出比,不能因為是政府投資的公益性設施就不計成本,不顧效益。拿這種無人問津的書屋來說,建設期就要花不少錢,以后還要持續投入經費進行維護,從項目投資績效來說,顯然遠不如公共廁所。
錢沒有花在刀刃上,這種現象在公路交通行業也不少見。公路交通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產業,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優化產業布局,改善人民生活都有重要支撐和引領作用,各級政府對其普遍重視。這些年,各地在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資不菲,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也確實有一些項目投資績效不高,比如在沒有必要修路建橋的地方修了路、建了橋;比如有些路修得過于“超前”,有些路卻在搞低水平重復建設;有的地區在汽車客運市場不斷萎縮的情況下依然好大喜功,修建華而不實的“巨無霸”汽車站……凡此種種,浪費的不僅是資金和資源,還有機會成本。
將特定資源用于某種用途而取得的收益,是以放棄將該資源用于其他有利用途為代價的,這種代價的最大預期收益就是機會成本。我們所處的世界絕大多數資源是有限的,資源的稀缺性意味著有時做了甲事就難以做乙事。如果把資金、土地等資源用于某條路或某個場站的建設,就等于放棄了將這些資源用作他途。而資金和土地對公路行業來說是稀缺資源,如果讓無效或低效投資占用了這些資源,那些更重要、更有效的項目必然難以實施。
因此,各有關部門在投資決策時必須樹立成本思維,不僅要考慮顯性的財務成本,而且要考慮隱性的機會成本,要多論證比選,增強決策透明度,提高決策科學性。要強化資金績效管理,以“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理念,管好、用好每一筆錢。講求科學高效的投入產出比,把錢用在刀刃上,讓有限的資金和資源發揮盡量大的效用,切實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