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本報駐德國、新加坡特約記者 青木 辛斌
中國即將迎來3天清明假期,德國新聞電視臺1日報道稱,在歐洲迎來復活節之際,中國將有1億人次去旅游。中國各大平臺的統計顯示,清明節和五一假期旅游產品、機票預訂量均超2019年同期,春季出游熱潮即將到來。東吳證券零售與教育行業首席分析師吳勁草4月1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清明節3天小長假期間的整體消費大概率會出現報復性的反彈,不但明顯高于2020年,甚至有可能會超出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創下新紀錄。
多項數據回到疫情前
路透社4月1日稱,盡管3月并非旅游旺季,云南西雙版納溫度已近30攝氏度,景區內如織的人群游覽的熱情和當地的溫度一樣居高不下。這也折射出后疫情時代中國國內游大市場正蓬勃待發。根據攜程的預測,清明節期間,中國出游人次將達到1億。相比之下,2020年有4325萬人次,2019年為1.12億人次。去哪兒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21年清明假期出行的機票預訂量已經是2019年同期的1.3倍,機票價格也回到疫情前水平。此外,各大旅游平臺預訂清明節時期的景區門票的人次已經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
新加坡《聯合早報》4月1日稱,中國低風險地區人員可憑健康碼“綠碼”在境內通行,帶來清明節拼假回家的“補償式返鄉”人群激增。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吳若山分析稱,2021年春節假期多地響應“就地過年”倡議,返鄉、旅游需求延期釋放,清明、五一假期將在很大程度上釋放春節積壓的出行需求,刺激旅游消費市場的全力恢復。
“最大亮點有可能體現在被壓制已久的旅游需求的爆發,”吳勁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2020年清明節因為中國疫情剛剛得到控制,各地旅游景點仍然實行疫情防控措施,人群出游以周邊游為主,城市居民活動平均半徑只有3.6公里,出游人次也只有2019年的四成。吳勁草認為,2021年清明假期將明顯不同,長期被壓制的出游需求在疫情得到控制后較為寬松的防疫措施下,會得到比較充分的釋放。吳勁草認為,2021年清明假期出游人次超過2020年不成問題,且大概率超出2019年,旅游半徑也將明顯超出去年。
電影、餐飲消費人氣旺
除了旅游業,清明假期消費受益行業還包括電影院線和餐飲業。業內人士預計,在即將到來的假期中,這兩個行業與去年同期相比將增長1倍以上。《聯合早報》稱,清明假期前后,將近有10部中國國產電影爭相上映,競爭激烈。
網絡和實體店的購物潮也將再次涌現。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前兩個月,中國零售額同比增長33.8%,達到6.97萬億元,略高于市場預期。而清明節的消費熱潮,也為今年第二季度GDP大幅增長奠定基礎。
吳勁草認為,中國整體消費形勢都在迅速好轉,剛剛過去的春節期間消費超越2019年已明顯體現出國內消費需求的旺盛。“無論是線下商品零售還是服務消費,包括餐飲在內,人氣都極為火爆。在此基礎上,清明假期的旅游和消費會順勢進一步釋放,甚至出現報復性消費都是可以期待的?!背酥?,化妝美妝的需求會進一步穩定,黃金珠寶的消費也會有所表現。而“新疆棉”事件后,國貨服裝消費也將成為清明節期間的消費亮點。
“歐洲盼望中國游客早日歸來”
路透社稱,疫情期間,中國國內旅游市場在規模上悄悄地超過曾經占主導地位的美國市場。尼泊爾旅游商業新聞稱,中國迅速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推動經濟復蘇,為受到疫情嚴重沖擊的全球旅游業帶來希望。世界旅游組織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旅游業收入損失1.3萬億美元,是2009年金融危機時損失的11倍之多。
瑞士《商報》4月1日稱,每年4月開始,是中國游客赴歐洲游的旺季,但今年預計最早要在下半年才能迎來中國游客?!董h球時報》記者觀察到,今年德國復活節氣氛異常冷淡,商店緊閉,博物館等旅游景點也少見人影。德國巴伐利亞旅游局公關主管赫爾曼女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歐洲盼望中國游客早日回來,現在大家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希望歐洲疫情早日遏制,通過“疫苗護照”加強中歐人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