琛欣



一個人,一個品格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為了夢想不斷求索甚至不惜放棄一切的人,有一天突然橫遭不測,進入了瀕死狀態,他在經歷了一番奇遇后,人生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是《心靈奇旅》,一部和你探討哲學與科學雙重謎題的有趣的動畫電影。
一個不甘就死的靈魂
加德納是一位中學音樂教師,他的生活和工作毫無新意。但是,加德納并沒有放棄成為一名爵士樂演奏家的夢想。終于,機會來了。著名的爵士音樂家邀請加德納參與演出,加德納憑借精湛的鋼琴技藝通過了面試,他興奮得無以言表。誰知,正所謂樂極生悲,他在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掉進了下水井。
加德納死了。
確切地說,他正在死去。加德納的靈魂已經踏上了通往天堂的階梯,但他的內心仍在掙扎,他要完成自己的夢想,才肯上路。于是,他逃下天堂階梯。
尋找生命火花
加德納成了被靈魂管理員“通緝”的對象。他為了躲避追緝,誤入了“投胎先修班”,這里全都是準備投胎前往地球的新生靈魂,這些靈魂需要找到自己的“生命火花”才能證明自己有投胎做人的強烈愿望,才有資格投胎。
在這里,加德納誤打誤撞,成了一個編號為22的新生靈魂的導師,這個新生靈魂幾千年都沒有找到自己的“生命火花”,是“投胎先修班”里的老大難。與22號一同尋找“生命火花”的過程讓加德納明白,未必必須擁有崇高的理想生命才有意義,生命的意義其實就是生命本身,即全心全意體驗人生的過程。
最終,加德納幫助22號找到了“生命火花”,自己也獲得了重生一次的獎勵。這一次,加德納決定換一種生活態度去擁抱自己的人生。
生命的意義
《心靈奇旅》是一部非常特殊的動畫電影,很少有動畫電影像《心靈奇旅》這樣從哲學的高度去深入探討生命的意義。
古往今來,無數人類的先賢一直在探索生命的意義是什么,以及應該如何度過一生。比如,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認為,不經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度過的。而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認為,人生如同上好弦的鐘,只是盲目地走、單純地追求人生目的和價值是毫無意義的。
你看,不同的人,對生命意義的理解是不同的。通常,人類都是基于自身的經歷和認知,對生命的意義進行判定,這是不是意味著,其實生命的意義并沒有確定的答案?那么,《心靈奇旅》的創作者,所持的又是怎樣的一種觀點呢?
尼采這樣說
哲學超人尼采對于人生和生命的意義,有過很有意思的觀點,比如:生命的意義在于自由,而不是實現目的。
發現了嗎?《心靈奇旅》的作者所持觀點好像與尼采的觀點很像哦!不過,尼采還說過,黯淡就是人的生命,至今沒有意義。呀,這么消極,好像和《心靈奇旅》又完全不同了。
其實,《心靈奇旅》想要表達的觀點融合了尼采的這兩種看似完全不同的觀點。加德納之前的人生,在他自己看來堪稱“黯淡”,沒有任何意義。獲得演出機會是生命的意義嗎?加德納以為是,但按照尼采的觀點,其實并沒有意義,因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只是實現了目的,但生命的意義又并不在于實現目的……
老天,哲學討論真是太“燒腦”了,就不能讓人明明白白地、好好地看個電影嗎?嘿嘿,你別焦躁,接下來咱們要請出一位重量級中國哲學家,他可不像尼采那樣說話云里霧里的,他將用最樸實、真切的方式告訴我們,關于生命,《心靈奇旅》中到底說的是什么。
本期“我在現場”答案:
根據圖書的出版印刷習慣,第165頁與第166頁,是同一頁紙的兩面,中間根本無法夾東西。圖書管理員故意這樣說,是為了引起警長的注意,給警長傳遞暗號。
孔子的看法
關于生命的意義,孔子又是怎么說的呢?
有一次,子路問孔子怎樣看待生死,孔子回答說:未知生,焉知死。
看起來,孔子好像是在刻意回避討論生命和死亡的話題,但其實他的話中已說出了明確的答案:生命的意義其實就在于當下的人生體驗,過好每一天,做好自己的事情,把人生在世該經歷的都經歷一遍,該體驗的都體驗一番,這樣的人生就有了意義,人也就不白活一世,即便死亡也沒有什么
遺憾。
《心靈奇旅》中的加德納,從一開始對夢想充滿執念,到因為沒有完成夢想而害怕死亡,再到看透生命的意義最終解脫,不就像孔子所說的這樣一番經歷嗎?
死亡的瞬間
人類對生命意義感到迷惑,根源在于,人類知道每一個人最終都難免死亡,那么活著是為了什么呢?應該干些什么呢?但正是因為有了死亡,生命才具有意義。同時,人類一直好奇,死后的體驗究竟是怎樣的呢?
在《心靈奇旅》中,加德納“死亡”后,靈魂介于天堂和地球之間的一個奇怪空間,這個空間反映的是人類自古以來對死后世界的一種想象。
迄今為止,科學對生命死亡后是怎樣的狀態,還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通常,唯物主義實證科學認為,生命死亡后,并不存在所謂的靈魂。但也有一些人認為,靈魂是真實存在的,并不會隨著生命的死亡而消失。
持第二種觀點的人拿出的證據,就是“瀕死體驗”。
瀕死體驗
所謂瀕死體驗,指的是人體生命體征消失后又被搶救過來的人,他們會感覺到自己的靈魂曾脫離了身體,穿過一條長長的通道,走向光明的開闊地帶,仿佛即將進入天堂——就像《心靈奇旅》中加德納的經歷那樣。國際瀕死體驗研究學會估算每年都有數百萬人經歷瀕死體驗,這種體驗不分性別、年齡、種族、信仰,難以解釋。
醫生們通常認為,瀕死體驗是人類彌留之際大腦產生的一種幻覺,類似于夢境。但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的瀕死體驗都差不多呢?
目前,科學家所能給出的最合理的解釋是,瀕死體驗可能是由人類大腦處理感官信息的方式造成的。當生命即將死亡時,大腦因為缺氧導致功能故障,從而接收到錯誤的信息,阻礙了周圍世界的真實感官信息的輸入,比如,感覺到靈魂飛升,以及感受到視線受到限制,產生出漫長通道的錯覺。瀕死體驗者往往還覺得自己內心平靜和幸福,這也可能是瀕死時大腦中控制心情愉悅的內啡肽水平激增導致的結果。
總之,《心靈奇旅》是一部神奇的動畫電影,里面包含了太多玄而又玄的話題。這并不奇怪,因為電影的導演就是一個神秘學愛好者,同時也是一位對生命哲學頗有研究的人。跟隨電影,也許我們會重新認識人生的意義,從而更加珍惜當下,腳踏實地過好我們每個人都僅有一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