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作為一種意象在電影中已經脫離實際功用意義,而成為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種載體。本文以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主要建筑空間——喬家大院為例,從喬家大院布局結構的各個部分的介紹到電影中建筑意象多層次的表現所產生的審美效果和審美意義來分析建筑意象在電影意境中的建構。
建筑作為傳遞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電影中便成為敘事的語言符號和場景空間。建筑在電影敘事中不僅僅擔任場景搭建,在鏡頭語言下,建筑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意義和敘事功能對于情節推動、背景介紹、情感渲染和人物命運轉變的預兆起到符號化的意義。
一、電影簡介
張藝謀導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自短篇小說《妻妾成群》。影片以封建禮教為主題,講述民國時期陳家大院的幾房太太之間的爾虞我詐、鉤心斗角導致封建女性悲劇命運的故事。在本片中,鮮明的東方美學特色體現在影片的方方面面,本文將選取電影中的主要建筑——陳家的宅邸結合影片的情節來分析其美學特征。
不同于原著《妻妾成群》中富有江南特色的宅院,張藝謀導演選擇了更加氣勢恢弘、空間密閉的晉派建筑——喬家大院,來表現封建秩序下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男權體制的專斷對女性的壓迫。
二、喬家大院的空間布局
自漢代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封建禮制成為統治階級維護秩序等級的重要手段,喬家大院正是這一思想的典型代表。其造型、布局、選址不僅遵循著因地制宜的原則,滿足人們起居飲食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它同時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趨向,展示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和底蘊。
(一)長方形的院落布局
受制于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喬家大院多為東西窄、南北長的布局形式,呈現出長方形的樣式。大院一般為坐北朝南走向,中軸線上對稱分布著正房與廂房,正房位于中央,廂房居于兩側。這種房間的布局共同形成了長方形的院落。
(二)高墻大院
高墻大院是喬家大院的一個顯著特征,由于山西地處于戰爭頻發之地,因此,為了更好地防衛和探查敵情,也為了滿足住宅的私密性,彰顯主人的身份和社會地位,凸顯秩序和等級,院墻多為三丈高的厚墻。
(三)廣廈
為彰顯尊卑有序,庭院建筑的設計、規模,嚴格遵循封建制度和等級。庭院建筑中,正房一般不能超過三間,因此房屋的建造開始向高空發展,于是就產生了廣廈。主人居住的正廂房之上還會修建廣廈,一方面是為了拓寬居住的空間,另一方面也使得有限的空間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視野也更加開闊。
(四)扶欄雕
在廣廈的墻欄上設計的扶欄雕也是喬家大院的特色之一,扶欄雕一般以葡萄的造型出現。顆顆飽滿、豐碩累累的葡萄寓意著子孫后代能夠開枝散葉、家族人丁興旺。
三、喬家大院在電影中意境的建構
影片敘事的主要空間為陳家大院,初嫁時的頌蓮一席學生服,好奇地環視著周圍的一切。散發著腐朽、封閉的高墻院落與正值青春、單純稚嫩的頌蓮顯得格格不入。影片中,頌蓮初次接觸陳家是與老管家陳道順的第一次見面,管家站在墻院的高處俯視著頌蓮,整個空間的布局呈現出一種包裹和封閉,天空只露出了狹窄的縫隙,這樣的拍攝角度預示著頌蓮跨進封建男權世界。
陳家大院是男權世界的一個歷史縮影,陳佐千憑借著自身的地位、財富以及時代和歷史對男權話語的絕對擁護,將自己的特權和欲望在陳家大院的一畝三分地里發揮到了極致。
在電影中,陳家大院的鏡頭出現了很多次,特別是在一些關鍵的轉折處和交代時間、季節的推移中,由此產生了不同的審美效果。建筑本身在電影中是具有話語功能的,在電影創作中,建筑同演員、服裝造型、色彩等符號共同為電影的敘事服務。而建筑本身作為一種意象,也為電影中意境的建構起到量變到質變的推動作用。那么,建筑是如何通過自身符號化的話語功能來建構電影意境的呢?
(一)等級秩序的體現
影片是按照夏、秋、冬的季節變化順序敘事的,從頌蓮初嫁陳家得到陳老爺的寵愛,到頌蓮逐漸窺探到陳家大院里的丑陋和禁錮,再到頌蓮自身對秩序和權威的反叛失敗,進而成為封建秩序的施行者和受害者,影片借助陳家大院來揭示封建禮制的腐朽和對人的迫害。例如,在影片中,陳佐千和姨太太們的住所臺階就會比仆人們高,臺階數的差異正是現實主仆尊卑貴賤的一個標志。
(二)庭院意象的重復
電影中經常通過多次重復同一個意象的方式來強調某種氛圍或者加深觀眾的審美體驗和思考。影片中多次出現了陳家大院的俯視圖,同樣的院落在不同的色調和角度下被呈現出來。當頌蓮假懷孕得寵時,紅燈高掛一片和諧,但在頌蓮假懷孕東窗事發后遭遇冷落和封燈??梢钥吹?,在頌蓮靠著假懷孕而得到暫時的恩寵時,庭院里的紅燈籠發出明亮的光芒,但是屋頂的顏色是一種清冷的灰白,呈現出一種色彩上的對比,影片在某種程度上借助建筑預示著這浮華中的假象。
影片還十分擅于運用門框的對稱來進行敘事,門框將事件的主次人物分布在一個長方形的封閉范圍之內,仿佛是一個重重疊疊的牢籠,牢籠中的女人們在這個由封建秩序締造的牢籠中互相算計、猜疑,在窺視與被窺視中掙扎著、反叛著、順從著,卻終究抵不過殘酷的命運。
(三)人物命運的預示
在文學作品的敘事中,一般對于人物命運的重大轉折或者整個事件發展的起伏過程,經常會安排對應的隱晦且富有深意的鋪墊和征兆。例如,采用寓情于景的方式來間接、含蓄地表達或者揭示人物的情感,或者為事件的發生營造某種氛圍。而電影同樣可以借助建筑的符號化語言功能,展示其變化來預示影片中事件或者人物的轉機。在《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幾次事件的重大轉折都是可以尋找到拍攝手法的巧妙變化。
建筑構圖的變化中,對稱一般表現的是一種和諧、穩定,那么不對稱則暗示事件出現新的轉機和人物命運的變化。例如,頌蓮與飛浦少爺第一次相遇之前,整個環抱的閉合式屋頂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傾斜,畫面的色調也呈現出暖色,預示著頌蓮對愛情的懵懂的渴望和沖動以及對規矩的反叛意識的覺醒。
當陳老爺聞聲趕來看望假懷孕的頌蓮時,院落屋頂的鏡頭也出現了一定的傾斜,這種不對稱的構圖也在隱晦地傳達出事情的發展并不會那么順利,閉合的屋頂造成的空間也極其狹窄甚至閉塞,也在間接預示新生命未出生就已經被“傳統”所禁錮和扼殺,仍然跳不出陳規舊序的牢籠。
在這樣一個封閉且與世隔絕的家族合院里,女人們的悲劇命運是注定的,受封建禮制束縛和壓迫的女性的悲劇是由整個男權話語的絕對專制和封建社會的本質造成的,而“妻妾成群”只是這一本質的產物之一,并不是悲劇造成的主要根源。
建筑意象對于電影意境的建構所起到的作用猶如語言在文本中的作用,除了建筑的實際功用,它所承載的是創作者隱含的審美意識和想要給觀者營造出的審美期待,是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的感官交流,也是影片中的人物情感和觀眾感受之間的精神共鳴。影片中,陳家大院作為意境營造的重要意象符號,不僅加深了作品的主體思想,也成為此類影視作品的意境符號。
(長安大學)
作者簡介:張娜(1995-),女,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