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
摘要:紅色舞蹈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在促進舞蹈教育的同時,把思政教育滲透給學生。結合知識技能的講授培養,引導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在完成教學的育人目標中,實現各個方面的有機統一。對如何促進紅色舞蹈文化與思政課程融合的問題,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教材進行詳細地解讀,認真設計教學思路,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本文主要以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為例,探討將紅色舞蹈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研究的方法。
關鍵詞:紅色舞蹈文化? 高校思政教育? 融合研究
中圖分類號:J7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04-0118-03
高校的思想教育課程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積極深遠意義,它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把學生培養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更是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關鍵任務。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思想工作徹底貫徹到學校的教學實踐中,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對于當代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養任重而道遠,我們一定要在課堂上積極的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堅守課堂主陣地,完成好歷史賦予教師的責任以及黨和人民鄭重賦予的使命。紅色革命文化是高校思政課的主要內容,然而紅色革命文化如何融入課堂、如何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這都是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被譽為“中國紅色音樂舞蹈史詩經典”,它歌頌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民族解放戰爭,實現民族獨立,帶領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故事。《東方紅》于1964年正式演出,借助新中國文學、歷史、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由上海、北京等藝術界3700多名專業人士創作,充滿了對革命的歌頌和對未來的積極展望。它不僅是一部輝煌的中國革命音樂舞蹈史詩,更是一部凝聚了中國最具權威的音樂、舞蹈家共同編創的經典巨作。本文以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為例,從紅色文化含義、價值,紅色舞蹈文化融入思政課堂的創新研究和實踐意義三方面展開論述。
一、紅色文化的含義以及價值
紅色文化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兩個角度,狹義上講紅色文化是第二次國內戰爭、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這一時間段內,中國共產黨領導無產階級革命者和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反封建主義、反帝國主義、反官僚主義的革命斗爭,并最終形成歷史遺存的精神瑰寶;在廣義上來講,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反抗斗爭所形成的精神品質和文化瑰寶。紅色文化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物質層面、精神層面和信息載體,主要是用文字、聲音、影像、符號等形式展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1],它突出了新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藝術工作者用歌劇、舞劇表現手法展現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國五十六個民族人民創造的紅色革命力量與精神。就算是在時代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紅色舞蹈文化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優質教學資源。紅色舞蹈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紅色舞蹈文化可以引領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方向,尤其在當下國內外環境極度復雜的影響下,有一部分學生出現了信仰丟失、信念不堅定、價值觀扭曲等不良現象。而將紅色資源中這種革命精神融入到政治教育中,滲透革命思想,加強理想信念建設,才能確保學生的思政教育方向正確。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就蘊含著優秀的革命文化和自強不息的革命精神,并且采用影像的方式、歌劇、舞劇的形式,充分體現了革命黨人艱苦卓絕的奮斗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更有利于大學生深入學習歷史,奠定紅色感情、操守,建立正確的革命思想價值觀念。
第二,能夠豐富學校思政教育的形式。紅色舞蹈文化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具有新鮮生動等特征。思想政治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促進當代大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在實踐過程中進行自我教育,身臨其境感受中國革命黨人的艱苦與不易,增強教學效果。《東方紅》中“興”的部分在序曲與第六場,“賦”的部分在第一到第五場。“興”的部分在歌劇頭尾,“賦”的部分在歌劇中間。“賦”的部分為歌劇鋪陳,讓歌劇有邊界可尋;“興”的部分增加了歌劇的烘托力,使歌劇富有感染力。表達了在新時代中,《東方紅》對舞蹈歌劇的不同闡釋,也彰顯了紅色資源內容的豐富性。學習欣賞《東方紅》,使學生了解經典舞劇的藝術性,了解紅色基因,完成紅色傳承。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利用紅色資源實現更好的教學目標。《東方紅》文化底蘊的厚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作品中所體現出來的高尚革命精神和道德品質,都可以成為思政教育課堂的生動素材。改變豐富思政課單一的傳統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效果顯著。
二、紅色舞蹈文化融入思政課堂的創新研究
課堂教育是高校進行教育的主要渠道,把紅色舞蹈文化融入課堂教育,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以下是筆者對紅色舞蹈文化與課堂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探索與思考:
(一)創新教學形式
在思政課堂的教學中,一定要注重教學形式的改革創新,積極探求與學生相適應的方法與手段,打破學生的被動地位,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作為課堂主導的角色,引導學生學習。積極引用紅色舞蹈文化作為課堂素材,能夠很好地提高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保持良好的師生互動,促進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實現。以紅色史詩舞蹈劇《東方紅》為例,震撼的藝術感染力可以將學生帶入到錚錚熱血的革命年代,使學生切實感受無產階級革命者和共產黨人內心的熱情與堅強。紅色舞蹈文化所營造出來的氛圍,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體會紅色文化,切實感受到紅色文化對自身思政能力的培養,發揮紅色舞蹈文化對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巨大作用。深入分析學生對紅色文化背后存在的濃厚革命思想,充分發揮紅色教育的優勢。將紅色舞蹈文化融入課堂的教授,最重要的是要精準把握紅色舞蹈文化的內涵,并且將內涵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
(二)創新引領價值
將紅色舞蹈文化融入課堂,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導入,更要把紅色舞蹈文化融入到教學中,合理利用紅色舞蹈文化直觀的優勢,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紅色資源中蘊含的革命精神和教育意義。一方面可以從各種歷史事件入手,發掘其中的紅色革命精神,通過組織學生觀看紅色歌劇舞劇等形式,了解紅色文化,深刻體會中國共產黨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例如,《東方紅》中的舞蹈“葵花向陽”的隊形,隱喻象征著全國人民熱愛黨擁護黨的向心力。它所流露的高度真誠的情感和呈現出的精湛舞蹈美學形態,兩者完美結合產生氣勢長虹的藝術氛圍。在課堂中,一方面可以對學生講述《東方紅》舞蹈美學理論,使學生對中國近現代舞蹈藝術有全面地了解,同時對我國的發展歷程和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只有了解祖國的歷史發展和共產黨人艱苦卓絕的奮斗,才能體會到當今和平年代的來之不易并珍惜當下,從而使學生堅定走馬克思主義道路,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心。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奉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三)創新社會實踐
在思政課堂的實踐中,普遍采取的教育方式就是結合紅色文化,讓學生開展積極的社會實踐,但這種社會實踐大多數都只停留在參觀走訪等單一的活動內容中。進行社會實踐就像走馬觀花一樣,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熱情也會大打折扣。現在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堂教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探討如何創新紅色文化活動的形式,如何將紅色文化的精髓展現給學生。以《東方紅》為例,可以組織學生自行設計活動方案,以《東方紅》為主題讓學生切實感悟創作背景,挖掘《東方紅》的時代意義。活動過程可以采用分組合作的方式,將任務落實到每一個人,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通過這種方式,增加學生的參與感,鼓勵學生以各種方式進行活動,或者舉行以《東方紅》為主題的紅色演講,這樣不僅鞏固了理論知識,也豐富了學生的活動經驗,幫助學生積極實踐、深化實踐感受,使紅色育人落到實處。
(四)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結合線上學習資源進行融合創新
在思政課堂可以采用混合教學模式,例如,利用“MOOC+SPOC+翻轉課堂”。運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將紅色舞蹈文化與思政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將知識進行碎片化處理,把重點與核心重新總結、重新設計教學內容。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主要的指導方針與目的是深入學習毛澤東理論和思想,所以,《東方紅》歌劇中的每一場都對毛澤東思想進行了深入地闡釋,并展示毛澤東思想對中國革命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毛澤東思想與六場的主題進行有機的結合,教學設計可以采用PBL與UbD相融合的混合教學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UbD(Understandding by Dsign)。教師應該抓住新時代網絡便捷的優勢,尋找新的教學思路將紅色舞蹈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同時構建起一個“融合發展,貫通世界”的體系,借助紅色舞蹈的方式來講好中國故事,達到“四位一體”的教學效果[4]。
三、紅色舞蹈文化融入思政課堂的實踐意義
第一,現代社會環境不斷改變和發展,伴隨著社會環境的發展也出現了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當下,互聯網日益發達,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與碰撞,導致很多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3]。奢靡享樂逐漸占據了學生思想的主流,學生們不再努力奮斗而是沉迷于現有的成就。這就需要教師輸入正確的價值觀,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紅色舞蹈文化除了傳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很好地體現出我們老一輩革命者具有的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等優良美德。而這些美德正是當代青年所缺乏的,即使現在身處和平年代,這種精神品質仍需要新一代大學生去發揚和傳承。
第二,大學生個人道德素養全面發展離不開紅色文化,高校的思政課堂是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我們需要積極把它們進行融合,保障思想教育工作的正確開展。豐富思政課堂的內容,拓展思政課堂教育學生的途徑,設立各種不同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更好地傳承紅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
第三,在高校思政課堂,我們需要改變課堂傳授的單一性,需要發展各種形式,深度發掘紅色文化的深刻意義。將紅色舞蹈文化融入到高校的學習中,擴大紅色文化影響,增強思政課堂的吸引力。《東方紅》使學生充分理解到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對人民的壓迫,以及共產黨是帶領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反抗斗爭取得最后勝利,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國、為家、為人民的情懷。讓學生接受這種優秀紅色文化的熏陶,更有利于學生培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并立志為國家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促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
四、結語
紅色舞蹈文化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充分融合,不僅豐富了思政課堂的素材,使思政課更加生動,并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作為思想教育的主陣地,課堂理論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把紅色舞蹈文化積極融入課堂理論的教學中,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推動“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高校思政課教師需要關注紅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性,不僅要擅于弘揚過去的紅色文化,也要擅于宣傳今天的紅色精神,講好身邊的紅色故事,講活當代的紅色精神。努力幫助學生學習、理解透徹紅色文化中的寶貴精神與珍貴品質。深度擴展教育資源的維度,將學生培養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推動思政課堂“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唐禹.紅色資源融入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2):31.
[2]譚亞群.紅色教育融入藝術專業大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和路徑探析[J].科教文匯,2018(33):17-18.
[3]孫菡,蔡桂如.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與《復興之路》的時代特征[J].南通大學學報,2015(06):54-56.
[4]吳明.中國革命的頌歌毛澤東思想的頌歌革命史詩《東方紅》氣勢磅礴[N].人民日報,196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