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馨 呂長平
長沙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建設中,如何更好地延續傳統文化是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如何盡量避免歷史街區在商業化的過程中受到建設性破壞,而保留街區原本的文化魅力,是每個設計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陶公廟的歷史及特色
(一)形成及發展
陶公廟位于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榔梨鎮,依傍瀏陽河,倚靠臨湘山,有“六朝遺廟,千年名山”的美稱,并且是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傳兩晉時,陶淡與其侄結廬臨湘山,后叔侄兩人隱居于此,周邊士民因敬仰其名,便修建了陶公廟。現今的陶公廟占地約7300平方米,根據功能結構可劃分為5個部分,分別是山門、戲樓、石級、正殿和偏殿。
(二)文化特色
因為陶淡與其侄信奉道教,所以陶公廟及周邊建筑都含有豐富的道教元素。在整體布局方面,陶公廟有一條明顯的中軸線,重要建筑多布置在中軸線上。在裝飾方面,道教建筑藝術主要表現在細部雕刻與繪畫上,花紋多采用八卦、太極、鶴、鹿、龜、靈芝等在道教文化中具有特殊意義的符號或動植物。在植物方面,陶公廟內多種植銀杏、桃樹、艾葉、無患子、葫蘆、青竹、蓮花等富有宗教氣息的植物。
陶公廟歷史街區是保存比較完整且有一定規模的歷史古跡,是湖湘文化與傳統文化價值的完整體現。陶公廟對于后人研究當時的歷史文化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二、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陶公廟現狀
1.街道整體結構
陶公廟歷史街區的主街——臨湘路全長約200米,道路為人車分離式:車行道寬度約7米,以工字形青色石磚鋪裝為主;人行道寬度約1.5米,以馬賽克磚鋪裝為主。沿街商店地面比人行道高1~4個臺階。
2.建筑
榔梨鎮老街區內,大多數建筑為1~2層,部分住宅樓為4~6層,基本與道路寬度比例協調,但相連建筑群的建筑高度比較統一,缺少天際線變化。沿街建筑主要由白墻青瓦構成,建筑的近地面處為青磚,底層為大型塊石堆砌,部分建筑立面采用黃褐色混凝土構筑。
臨街店面的門頭樣式、招牌、窗戶等完全一致,缺少變化;現代氣息濃重,沒有古風感;空調外機裸露;電線水管線路雜亂。
3.景觀
陶公廟歷史街區缺少行道樹,綠色植物覆蓋率極低;僅一側道路有紅燈籠景觀裝飾物。
(二)現存問題總結
除了廟會期間,陶公廟街區的人流量并不大。近年來,長沙城區飛速發展,但對于古建筑的保護不夠重視。陶公廟街區原有的歷史風貌在逐漸消退,雖然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改造與保留,但樣板化的設計并沒有達到延續歷史的目的。無論是建筑材料還是空間,改建后的陶公廟街區充滿了現代風與古風的混合氣息。
三、保護改造方案
(一)整體規劃內容
1.整體格局
陶公廟歷史街區的主要景觀為陶公廟及梨江景觀廣場。臨湘路貫穿陶公廟歷史街區內的主要景觀,形成“一點(陶公廟)、一線(臨湘路)、多點(主街入口-街道拐角節點-主街出口)”的整體格局。
2.歷史建筑及主要建筑物
陶公廟歷史街區的沿街建筑一層為商業小店,2~5層為生活住宅。沿街建筑的主要改造內容為建筑外立面、牌坊、院墻、門窗、屋脊以及分支里巷的門額等。
陶公廟歷史街區的基本結構保持不變,延續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細節設計上要突出長沙與道教特有的符號,彰顯陶公廟特有的文化內涵,突出表現坡屋頂、封火墻、歇山頂、石庫門、木門窗等獨特的建筑構造。
3.非物質類
設計師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具體的設計實物之中,體現長沙湖湘文化的發展變遷以及陶公廟街區的歷史沿革;保護陶公廟街區在歷經幾百年的變化發展之后依然留存下來的傳統工藝、民俗和文化。
(二)整體規劃目標
陶公廟歷史街區的整體規劃目標是要打造成以陶公廟為核心,以歷史文化旅游為主題,集食、宿、行、游、購、娛于一體的歷史街區,使其成為歷史文化名城長沙的縮影圖,讓人們感受濃厚的歷史文化韻味。
(三)重要節點設計
陶公廟歷史街區的保護改造主要有三個節點,分別是北節點、南節點、中心節點。
北節點位于陶公廟歷史街區臨湘路與龍華路交匯處,南側的多層建筑與北向的高層商業建筑形成較為強烈的反差。以牌坊營造進入陶公廟街區的儀式感,對入口周邊建筑進行適當改造,形成統一的風格。
南節點位于陶公廟歷史街區街臨湘路與梨江景觀廣場相接處。由于梨江景觀廣場的面積較大,與整個街區有些脫離,所以應在街道與廣場交接處增加景墻、高大喬木等能阻隔視線的設計,起到分割空間的作用,協調整體景觀。
中心節點位于陶公廟歷史街區臨湘路與小街巷相交處。此處的建筑風格不統一,缺少主街與小巷的過渡,可仿太平街小巷的設計方式,建筑小坊門,營造進入主街或小巷的儀式感;利用建筑內部種植的植物向外蔓延;更改道路鋪裝,采用麻石或磚塊鋪路;小巷道實行人車分流,以人行道為主。
(四)建筑立面改造
1.建筑界面形式與風格
陶公廟歷史街區的建筑風格以白墻青瓦風格為主,融合傳統特色,沿街建筑以商住樓為主。
建筑整體風格以與陶公廟契合的暗色為主,融入道教傳統文化,通過加設仿木窗框、裝飾性立面構架等進行改造;用封火墻作為商業店鋪的隔斷,既可以增加安全性,又能使建筑的天際線富有變化。
2.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主要選用長沙當地的材料,這在減少成本的同時可以突出長沙特色;墻面用青磚,梁柱門窗、欄桿等采用深紅色仿木結構,屋面為小青瓦鋪成的坡頂,整體造型簡潔明了。
3.建筑色彩
建筑色彩以青、白、紅為整體色彩基調,比較簡單古樸,顯得端莊沉穩,富含歷史文化特色以及宗教氣息。墻面以青色及白色為主,多用青磚墊底,墻身以白色涂料為主;屋面為深灰色,并采用錯落有致的小青瓦坡屋面;梁、柱、花窗、合頁門、欄桿等物件以暗紅色為主要基調;地面鋪裝以青灰色磚石為主,輔以小條石,整體色彩較為古樸沉穩。
(五)景觀改造
1.綠色景觀
小巷兩側的山墻面可種植藤本類植物,比如常青藤、爬山虎等;在比較低矮的一層商鋪樓頂可設計屋頂花園,同時增加街道綠視率;在不妨礙交通的地方,比如承重柱或墻根擺放盆栽;店門口也可放置可移動花盆。
2.景觀構筑物
陶公廟歷史街區中統一使用木制路標牌,突出陶公廟特色;道路兩側對稱布置路燈和垃圾桶。
(六)市政工程
1.消防交通道路
陶公廟歷史街區的機動車道寬約7米,是主要的消防通道,支端巷道也應保證3.5米以上的通行寬度,并在街道末端預留出足夠的消防回轉空間,從而保證整個街區的交通可達性。
2.基礎設施
歷史商業街區的保護性開發改造不僅要注重傳承文脈,同時也要解決古舊街區遺留下來的各種不便利、累贅式結構等,要在保護性改造歷史街區時將現代化的功能設施融入到傳統商業街的風貌特色中去,并保證它們之間的協調統一。
為保證街區內整體風貌不被破壞,各種基礎設施的管線設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應采用地下敷設或者綜合管溝敷設的布置方式,從而減少對外部的影響。
四、結語
歷史的車輪給每個城市留下了不同的轍痕,也正是因為經歷了不同的故事,每個城市都具有自己的特色,這是屬于城市的魅力。保護歷史街區不是對場地進行封存式保存,只有當人參與進去,才能給歷史街區帶來永久的生命力。改造不是改變、破壞,而是讓歷史街區能夠跟上人類發展的步伐,讓它們重新搭上時代的列車,不斷綻放光芒。
(湖南農業大學)
通信作者:呂長平;郵箱:changpinglv@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