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超


2020年9月23日,海東市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賈文雄榮獲“青海省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先進個人”。筆者聞此喜訊后,采訪了賈文雄副會長。
在與賈文雄副會長交談中得知,賈文雄出生于1972年,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沙溝鄉人,高中文化程度,曾在甘肅省臨夏市、西寧市東關清真大寺、海東市循化縣、化隆縣等地學習伊斯蘭知識。2003 年以來,先后在海東市民和縣、平安區沙溝鄉樹爾灣清真大寺擔任教長。2003年以來被推薦擔任平安縣(區)第六、七、八屆政協常委、區政協第一屆駐會常委;2013年起開始擔任海東市第一屆、二屆政協常委,并兼任海東市政協民族宗教和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青海省伊斯蘭教協會常委、海東市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平安區伊斯蘭教協會會長。
多年來,賈文雄始終堅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積極協助市委、市政府、縣(區)委、縣(區)政府始終把維護民族團結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帶頭貫徹落實黨和國家一系列宗教政策,特別是在維護民族團結工作中,積極發揮了民族宗教人士的作用,受到各族干部群眾的好評。
民族團結的傳播者
在日常生活中,賈文雄除了做好正常的宗教知識學習和宗教功課外,經常對信教群眾進行愛國愛教愛和諧的教育。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在不同的場合,尤其是在舉行集體禮拜講瓦爾茲的時候,把黨的政策、方針與伊斯蘭教主張的愛國、和平、團結、中道、寬容、善行等教義貫穿到講經釋義中;始終把協助黨委、政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引導和教育廣大信教群眾與各族群眾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嚴格遵守憲法和國家各項法律法規,自覺抵制非法宗教活動,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同時,認真了解掌握宗教活動情況,堅持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對宗教事務的強化管理,保證宗教活動嚴格執行管理規定,嚴防非法宗教活動的發生。積極在信教群眾中間傳播愛國思想,宣講民族分裂主義和非法宗教活動的危害性,引導信教群眾旗幟鮮明地反對民族分裂主義和非法宗教活動,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民族團結的維護者
賈文雄在工作中,始終堅持黨的宗教政策,積極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使樹爾灣村處處洋溢著民族團結、社會和諧、教務規范、環境優美的氣氛。作為政協委員他對民族教育非常重視,自“控輟保學”工作開展以來,走村入戶動員、勸導信教群眾積極送適齡兒童入學,在他的幫助下返校讀書的兒童有20多名,如今村里沒有一名輟學生。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賈文雄和鮮富清二人出資15000元,給海東市平安區康樂殘疾人托養院送去了燃煤、衣物、食用油等生活物品,幫助他們溫暖過冬。如今,在樹爾灣村一幅幅各民族和睦相處、親密無間的民族團結畫卷緩緩鋪開,綿延不斷……
賈文雄在擔任沙溝鄉樹爾灣村清真寺教長期間,經常團結教育和影響帶動全村各族群眾,團結互助,與人為善,不論是漢族、回族都能融合在一起。該村是一個漢回雜居的村莊,全村801戶,3346人,其中漢族有87戶,296人。大家在一個村相處得特別融洽,尤其是在風俗習慣上互相學習、互相尊重,不管是漢族傳統節日或回族傳統節日各民族之間經常互相走動、你來我往、問寒問暖、親如一家。春節期間,回族村民自發組織為漢族村民接鄰村送來的社火,大家一起共享春節的歡樂。平時,回、漢族群眾彼此尊重,共同參與村里的公共事務管理和重大事項。2018年村級換屆選舉中,一名漢族村民被選為本村監委會主任。如今“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樹爾灣村回漢群眾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賈文雄始終堅持以加強民族團結、宣傳政策、服務教民、團結辦教為己任。在多民族聚居區,民族團結尤為重要,一些敏感復雜的民族問題、宗教問題、穩定問題,通過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出面協商解決,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海東市平安區少數民族占全區總人口占30%,作為海東市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平安區伊斯蘭教協會會長,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在加強民族宗教政策學習的同時,積極協助黨委政府教育引導宗教人士和信教群眾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倍加珍惜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積極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各族兒女一家人、心手相連團結好,這是賈文雄平常用來教育群眾的一句話。作為教長他以身作則,始終把本民族內部與兄弟民族之間的團結作為重中之重,常常勸導群眾孝敬雙親、善待鄰里、關愛孤兒,搞好民族之間、宗教之間的團結。樹爾灣村有回族714戶,3050人,回族中分新教、老教兩派,多年來,受外部影響,新教、老教在人去世后,舉行“埋體”時互不來往。賈文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以教長的身份苦口婆心地做新教、老教兩派的工作。引導各教派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從大局出發,要樹立“誰也離不開誰”的思想,不以教派而看重誰、偏袒誰或歧視誰、排斥誰,講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從而消除了新教、老教兩派的隔閡。在賈文雄的努力下,從2013年開始,新教、老教兩派舉行“埋體”時開始互相來往。如今,樹爾灣村的新教、老教親如兄弟。幾十年來,賈文雄會長主持參與了多起民族宗教矛盾糾紛的調處,為民族宗教的和諧穩定奠定了基礎。同時,他積極投身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在發展生產、改善民生、扶危濟困、救濟救災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民族團結的實踐者
2019年元月以來,青海省多地連續發生大范圍降雪天氣過程,特別是地處三江源的玉樹州各市縣,由于降雪過程持續時間長、強度大、范圍廣、積雪深,已形成嚴重雪災,導致家畜死亡數持續增多,經濟損失持續上升,嚴重影響了農牧民群眾正常的生活。
大雪無情,人間有愛。雖然海東市平安區與三江源頭的玉樹州相距800多公里,賈文雄還是組織各清真寺開展捐款活動,共募得24600元支援災區建設,向玉樹災區奉獻了一份愛心。2020年,一場來勢洶涌的新冠病毒疫情席卷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日趨嚴峻,一場沒有硝煙的攻堅戰全面打響。2月6日,在賈文雄的倡議下,向全區各清真寺民管會、開學阿訇、穆斯林同胞發出了“風雨同舟,共抗疫情,發揚穆斯林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優良傳統”的倡議書,號召大家為抗擊疫情獻上一份愛心和溫暖。倡議書發出后,得到了全區伊斯蘭教界的積極響應。賈文雄帶頭向省伊斯蘭協會捐款1000元、區伊斯蘭教協會500元、區政協500元,在他的帶領下,委員鮮富清、王延福第一時間捐款,共募集善款194747.9元。他們的善心、善舉彰顯了伊斯蘭教“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優良傳統,表現出了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政治自覺與行動自覺。
疫情期間,賈文雄購買大米、白面和新鮮蔬菜,連續半個月為平安驛火車站、沙溝鄉疫情防控卡點的公安民警、醫務人員、交通路政、鄉村干部等執勤人員送去熱騰騰的愛心午餐和晚餐,價值達8000余元。
在第24個“國際殘疾人日”之際,賈文雄了解到海東市平安區康樂殘疾人托養院27名殘疾人的生活狀況后,有感于托養院負責人姚振興夫妻二人的大愛義舉,結合區政協委員“五個一”活動,創新教育形式、豐富創建載體、擴大活動主體,把主題教育及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創建工作向基層政協委員延伸。賈文雄提出倡議并組織部分政協委員積極開展愛心捐助活動,率先捐款5000元,得到委員們的積極響應和踴躍參與。2020年12月3日,賈文雄等委員走進海東市平安區康樂殘疾人托養院,為該院27名殘疾人送去了價值1.4萬余元的燃煤、衣物、食用油等生活物資,幫助他們溫暖過冬。平安區康樂殘疾人托養院為表達感激之情,代表全院殘疾人給賈文雄送上了一面題寫著“愛心助殘情系民,滴水之恩永記心”的鮮紅錦旗。
在賈文雄身上,諸如此類的義舉還有很多。20年來,賈文雄先后發動伊斯蘭教界人士和企業家向汶川、玉樹、舟曲等地震災區、玉樹雪災及社會公益事業捐款達20萬元,在社會上贏得了良好的聲譽。
2003年4月,賈文雄當選為政協平安縣第六屆委員會常委,后又連續當選為縣政協七、八屆常委,撤縣設區后,當選為區政協一、二屆常委,2017年11月任專職駐會常委。多年來,賈文雄積極投身人民政協事業,為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兼任市政協民族宗教和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以來,積極參加海東市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民族宗教重點、熱點、難點問題的調研視察。在擔任市政協常委期間,向市政協全體會議提交了關于增進民族團結、維護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積極發展民族地區經濟的大會發言,受到了市、區政協領導的高度評價。
移風易俗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自2018年以來,海東市平安區移風易俗工作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群眾對移風易俗工作的認可度和支持度在不斷提高。但長期以來形成的,特別是農村地區婚事彩禮過高、大操大辦,喪事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仍然是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難點問題和薄弱環節。2019年9月4日,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精神,有效遏制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不斷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的指導意見》,文件下發后,省、市、區委高度重視,認真領會文件精神,海東市隨即印發了《海東市關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的意見》,平安區制定出臺《海東市平安區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實施方案》及《平安區農村紅白事操辦參照標準》,在《實施方案》和《參照標準》出臺后,農村地區婚喪嫁娶等一系列不良風氣和陳規陋習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和改善,但是由于農村群眾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以及“講排場”的攀比心理,仍然給百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經濟負擔,導致一些家庭因此致貧、返貧,這些不良風氣成為農民群眾的家庭負擔,也扭曲了鄉村社會的價值觀。
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中,鄉村振興戰略和鄉風文明建設極為重要。因此必須扭轉不良社會風氣,遏制大操大辦、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加強宣傳引導,弘揚社會正氣,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形成文明新氣象。為此,賈文雄委員先后在政協海東市平安區第二屆委員會第四、五次會議上提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移風易俗宣傳引導工作的建議》《關于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的建議》。建議提出:一、出臺移風易俗相關制度和措施,建立常態化、長效化工作機制,把移風易俗工作作為我們造福子孫后代的大事來認識。針對婚禮舉辦中存在的暗箱操作、大操大辦、陳規陋習死灰復燃,反彈嚴重等問題,鎮村兩級干部和各部門一定要提高思想認識,狠抓落實,切實為子孫后代造福。通過整治高價彩禮、厚葬薄養、大操大辦、盲目攀比等陋習,推進移風易俗工作落地見效,為新農村脫貧致富、鄉村振興、文明和諧社會建設注入精神力量。二、各鄉鎮要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和村規民約的指導、服務和監督作用,努力提高農村治理民主化和自治水平。三、要把移風易俗工作作為全區扛在肩上的民生責任來推動。舉辦婚事上要嚴格形成一個統一程序,公安局、民政局、民宗局等單位要各司其職,積極配合各鄉鎮做好移風易俗工作,堅決把不良風氣壓下去,把新風正氣樹起來。
辛勤的工作,換來豐碩成果。2020年賈文雄被評為“青海省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先進個人”。面對黨和政府給予的崇高榮譽,賈文雄決心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竭智盡力,履職盡責,為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