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震
青島青咨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山東 青島 266000
在2017年國家層面提出全過程工程咨詢以來,我國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等項目的建設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鼓勵建設單位委托咨詢單位提供全過程咨詢服務,主要表現在招標代理、實地勘查、方案設計、監理、工程造價、項目管理等方面,確保能夠符合建設單位一體化服務需求,全面提升工程項目建設過程的協同性[1]。其中項目管理屬于全過程工程咨詢“1+N+X”服務模式中的“1”,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國有形建筑市場按照建設項目五大責任主體,項目管理通常分為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的項目管理,其各自項目管理的法律地位、內容、責任等[2],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相關規范給予了明確規定,采用的管理模式基本都是圍繞建設項目項目法人制展開的。
國際工程建設領域基于項目承包和項目管理承包的模式有很多,包括DB模式、DBB模式、EPC模式、CM模式、MC模式、PMC模式、PM模式、PC模式、融資模式以及近年來新出現的一些注重伙伴協作的模式,包括Partnering模式、伙伴關系模式、動態聯盟模式。
國際項目管理承包按照承擔的責任、服務的階段以及時間,對應我國項目法人制中建設單位的項目管理,主要是四種典型模式—項目管理服務(PM或PMA)、項目管理承包(PMC)、代理型建造管理(CM或CM“Agency”)和風險型建造管理(MC或CM“At-Risk”)。
從國家發改委、住建部推出的《關于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投資規[2019]515號)分析來看,現階段在房屋建筑與市政基礎設施等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鼓勵建設單位委托咨詢單位提供全過程咨詢服務,主要表現在招標代理、實地勘查、方案設計、監理、工程造價、項目管理等方賣弄,確保能夠符合建設單位一體化服務需求,全面提升工程項目建設過程的協同性。按照《意見》的要求來看,工程建設全過程咨詢服務需要由一家專業且具備綜合能力的咨詢單位來開展,而在招標代理、實地勘查、方案設計、監理、工程造價、項目管理等方面則可以選擇不同的咨詢單位來實施[3]。同時,在《意見》中國家需要為投資咨詢、招標代理、實地勘查、方案設計、監理、工程造價、項目管理等單位提供鼓勵和支持,通過聯合經營、并購重組等方式來確保全過程咨詢的順利開展。
從我國以往的建設模式分析來看,主要是在建筑項目的方案設計、施工管理、監理等方面由不同的單位負責相應的環節和專業,但是這樣機會增加建設成本,還會影響工程建設的整體性和內在聯系性,導致業主不能獲得完整的建筑產品及服務。而在采取全過程工程咨詢之后,全過程工程咨詢具有跨階段、跨組織、跨人員的顯著特點,對工程項目決策、實施、運營等全階段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咨詢服務,這樣既可以突破項目各個環節的界限,通過各個環節的相互滲透來增強工程項目咨詢的整體性、連續性和靈活性,以此來獲得1+1>2的效果。同時,通過度整合后的服務內容既可以節約投資成本,還能夠有效的縮短項目工期,全面提升工程項目的服務質量和產品品質,以此來規避風險[4]。
全過程工程咨詢的服務模式可簡單理解為“1+N+X”,其中“1”指的是項目管理,“N”指的是全咨單位自行實施的專項咨詢,“X”指的是自行實施的專項服務之外的專項服務,“+”指的是平臺(標準化、數據化、智能化)。全過程工程咨詢提供的是“管理類+技術類”的服務,這里的管理,不僅是傳統意義上被動的控制和審核,還包含了能動的參與到管理的過程中,通過協調組織專業咨詢師對項目的各個階段進行優化設計、精細化管理降本增效。技術的服務外延也不再止于傳統的常規工程咨詢,而是要擴展到與工程相關的法律法務咨詢、財務和稅務咨詢、投資和融資等方面的軟咨詢服務。
工程項目建設全壽命周期涵蓋了從調研策劃、可研立項、土地確權的項目決策階段,到拆遷清理、項目評估、勘察設計、批照招標、施工建設、設備安裝、竣工驗收、試運行的項目實施階段,以及交付投產、質保期維護、項目后評估、拆除的項目使用階段。在全壽命周期中,三個階段工程項目建設的管理分別為:決策階段的管理—即開發管理 DM(Development Management);實施階段的管理—即項目管理 PM(Project Management)和使用階段的管理—即設施管理 FM(Facility Management)。全過程工程咨詢中的項目管理根據委托方需求,可以是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如從開發管理DM、項目管理PM至設施管理FM階段,也可以是某一階段或某一方面,如項目管理PM階段。目前我國全過程工程咨詢中委托的項目管理時間范圍多數在設計—施工—保修階段,或施工—保修階段。
全過程工程咨詢中的項目管理單位(以下簡稱項管單位)是咨詢單位,參照國內建設工程項目的五方責任主體,全過程工程咨詢委托中的項目管理是建設單位的項目管理業務,可以是全權委托,即獨立完成建設單位的項目管理任務;也可以是部分委托,即協助建設單位完成建設單位項目管理。不管是哪種委托形式,都要在建設單位監管下開展工作,對建設單位負責[5]。根據《意見》規定:對全過程咨詢單位資質、服務能力、資信要求、人員要求有相應規定:
(1)資質:結合《意見》,“全過程咨詢單位給予勘察、設計、監理或造價咨詢服務時,應當擁有和工程規模和委托內容相匹配的資質條件。” 這就需要我國對于承擔著全過程工程咨詢的企業所承擔勘察、規范與設計、監理、造價咨詢期間應擁有法律相關的資質,其它的便是建議類的要求。
(2)服務能力:結合《意見》,“全過程工程咨詢單位需要在技術、經濟、管理及法律等方面有著足夠的經驗,有著和全過程工程咨詢這個業務相吻合的服務實力,并且自身信用較好。咨詢單位應當創建和其咨詢業務相對應的部門及組織機構,安排結構科學的專業咨詢從業者,增強自身競爭能力,培養整體多樣化服務及系統性問題一體式整理服務實力。”不難發現,該領域企業應擁有為咨詢服務提供所本身在組織、管理、經濟及其技術這些方面的能力,有著較好的信用、合理的組織機構、完善的工程咨詢服務管理體制及其風險把控能力。
(3)資信要求:《工程咨詢行業管理辦法》和《工程咨詢單位資信評價標準》,對于工程咨詢企業的信用評估標準以及對應的信用管理體制進行了明文規定。因此,在具體實踐當中,企業除了需要具備對應的資質條件以外,還可能需要達到發改委對于信用評級所制定的相關標準。
(4)人員要求:結合《意見》,“工程建設全過程咨詢的項目負責人需要獲得工程建設類的注冊及執業資格同時擁有工程類和工程經濟類的高級職稱,以及相關的工程經驗。對于工程建設全過程咨詢服務當中要承擔工程勘察、設計、監理及其造價這些的負責人來說,其需要擁有法律匯總所規定的執業資格。設計單位在我國民用建筑中進行全過程咨詢的,需要體現出建筑師本身所具有的作用。”
從以上不難看出,全過程工程咨詢中的項目管理,不但要求項管單位業務全面,而且要有優勢強項,信譽要好,規范化、標準化管理走在行業前列,從業人員不但要懂專業還要懂管理,專業面要寬,從業能力強,視野遠,要有高于建設單位管理人員的項目管理能力,才能指導和協助建設單位做好工程項目建設的管理[6]。
近年來隨著我國營商環境進一步完善,政府“放管服”的改革也越來越深入,在工程建設領域陸續出臺了若干政策,從資質、從業到審批等進行全行業全方位的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全過程工程咨詢的開展。我國在2017年國家層面提出的建設項目全過程工程咨詢以來,各省大力推動政府主導的工程建設項目實施全過程工程咨詢招標,全過程工程咨詢業務模式逐步完善,全過程工程咨詢業務中的項目管理也在探索中,后續還需出臺配套政策推進該項業務的發展。
項目法人制是我國自主創新的制度。近年來,隨著外資的全面開放和我國投資高度國際化,培育出一批高素質、全鏈條、信用高、資質全的綜合能力強的全過程工程咨詢企業進入國際競爭序列已勢在必行,只有努力適應數字信息時代到來日息變化的發展,才能把握時代提供給我們的機遇。而項目管理作為全過程工程咨詢“1+N+X”的“1”,亦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近年來,在工程建設行業內和學術界探討的如何與國際接軌,引進國際慣例的保險機制、信用機制、發展BIM技術等在我國落地已提上日程,也會促進我國項目管理邁上更高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