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善濤
平度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 山東 平度 266700
對“一帶一路”陸上沿線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可知,在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若想保證公路基礎設施能夠真正實現互聯互通,需要消除的制約因素是較多的,因而要在戰略層面展開深入的研究。從“一帶一路”陸上經濟走廊的建設來看,公路發展是需要重要關注的,將建設思路予以明確,在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將走向予以確定,并從自然、環境產生的障礙來確定關鍵工程,并選擇可行的解決方案,如此可以提出重大工程建議。對既定戰略予以實施時,要對工程難易程度進行綜合評估,并要保證所需資金得到滿足,依據項目現狀來選擇最為適合的融資、運營方案。
(1)可達性。史迪威公路建成時間是較長的,通過其能夠使得孟中緬實現聯通,然而公路年久失修,通行能力是較為低下的。在2007年,騰沖到密支那間建成了一條二級公路,其具有良好的可行性。當下的中緬公路雖然能夠通信,但是路況并不是十分理想。從孟中緬公路的現狀來看,現在共有三條,即北線、中線、南線。
(2)可靠性。在中國境內,昆明到騰沖這段公路均已實現高速化,騰沖到猴橋這段高速公路的建設工作已經完成。對緬印孟區域中的道路現狀來看,大多屬于三級公路,而且這些公路所處自然環境是較為惡劣的,山川、河流、谷地是較為常見的,公路技術等級相對較差,而且自然災害會對其產生很大的影響。
(3)運輸效能。中緬兩國間的經貿關系是非常緊密的,進出口總量很大,而且兩國邊貿采用的是公路運輸方式。從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現狀來看,邊貿需求呈現出增加的趨勢,然而公路口岸具有的通關能力是較弱的,而且公路等級較低,所以當下必須要對公路運輸能力予以提高。
(1)可達性。喀喇昆侖公路是在1978年正式通車的,并于2015年進行了擴建,通行能力明顯提高。喀什到瓜達爾港也已實現了連通,有些公路正在進行改建、擴建。
(2)可靠性。從喀喇昆侖公路所處地域的現狀來看,發生災害的幾率是較高的,雪崩、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均會發生,尤其是進入到夏季后,災害發生頻率明顯增加,通過改擴建可以使得災害帶來的影響大幅降低,基礎設施具有的可靠性也會大幅提升。
(3)經濟性。整條公路中的大部分路段,時速在40km至60km間,有些則能夠達到了100km,經過改擴建之后,物流時間大幅縮短,而且運輸成本也有明顯降低[1]。
(1)可達性。在2002年,昆明至萬象的公路正式貫通,總里程達到1660km,而且途徑磨丁、納堆,中國境內均為瀝青路面,而在老撾境內則主要為三級公路。另外就是昆曼公路,總里程為1880km,在2013年,會曬大橋通車,這樣可以使得昆曼大通道真正實現了無縫連接。而昆明至河內的公路途徑河口、老街,在2013年,鎖蒙高速投入運營,這就標志整條公路通車。南寧至河內的公路共155.7km,途徑友誼關、梁山,在2005年,南寧到友誼關的高速公路正式投入運營,而涼山到河內路段尚處于建設中。
(2)可靠性。從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的現狀來看,公路交通設施已經能夠實現互聯互通,現有公路的等級是相對較高的,而且技術狀況也較好,這就使得運輸方面的需求得到切實滿足,進而保證公路口岸貿易能夠順利展開。
(3)運輸效能。昆明至萬象的公路里程達到了1660km,一天時間內就可從昆明直達萬象。從昆明到瑯勃拉邦間已經開通了國際班車,全程行駛時間在20h左右。昆明到滿足的高速公路里程達到了1880km,如果將通關所需時間予以去除的話,單程只要30h,因而其是十分重要的國際物流通道,可以保證運輸能力大幅提升。南寧到河內的公路里程共400km,通關時間不加考慮的話,7h就能夠抵達,這就使得運輸效率有大幅提升[2]。
保證“一帶一路”沿線公路交通運輸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能夠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更佳的服務,使得沿線國家、地區在設施、貿易以及民心等方面能夠真正實現連通,進而使得區域命運共同體能夠真正建立起來。
(1)切實做好統籌規劃,保證綜合發展切實達成。公路運輸在靈活、便捷方面具有的優勢是明顯的,確保相關資源能夠得到科學配置,并保證其和其他運輸方式形成良好的配合關系,進而使得相關國家、地區能夠在設施、貿易、民心等方面真正實現聯通。
(2)將現有資源作為基礎,通過有效措施來提高能力。“一帶一路”沿線的各個國家、地區中已經建成的公路交通網絡應該要加以充分利用,并要依據實際需要來完成改擴建工作,確保運輸能力有明顯提高。
(3)關鍵節點必須要重點關注,確保路網能夠真正構建起來。樞紐城市、港口機場等是不可忽視的,確保關鍵工程項目順利完成,缺失路段、瓶頸路段必須要完全打通,如此可以使得高速路網的作用發揮出來,互聯互通也能夠呈現出高效性。
(4)切實完成交流對接,達成共同發展,將公路建設作為契機,確保沿線國家、地區能夠切實完成好公路網的建設,而且標準能夠真正對接起來,各自具有的優勢能夠充分發揮出來,進而使得共同發展目標[3]。
從“一帶一路”倡議中的相關要求來看,需要重點關注的是中巴、孟中印緬以及中國-中南半島等經濟走廊建設工作,也就是要保證公路基礎設施能夠滿足實際需要。在對路上公路國際通道進行建設時,要依據需求、基礎來將走向予以確定,進而了解自然、環境可能會帶來的阻礙,這樣就能夠明確關鍵工程,進而尋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可以采用的策略包括以下幾種,一是將經濟走廊規劃作為依據,將建設方向予以明確,確保和其他交通方式能夠相互配合。二是從社會經濟活動遵循的指標出發,對樞紐城市、節點城市予以識別,保證交通需求能夠得到滿足。三是將關鍵公路口岸的作用發揮出來,保證技術標準能夠真正統一起來,將國內公路的建設標準向外輻射。四是將技術、管理加以充分運用,確保現有公路具有的運行能力大幅提升,可靠度能夠得到保證。五是節點城市應該要先實現聯通,完成公路網建設,能夠對經濟帶發展起到支撐作用。
展開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項目融資、工程推進等均是不可忽視的,確保各項工作和市場規律是相符的,依據具體的功能定位來獲取所需的建設資金,各類金融資源均要加以充分利用,并要保證統籌工作能夠順利完成。眾所周知,“一帶一路”沿線所涉及的區域是非常廣的,而且產生影響的因素也較多,為了使得金融資源能夠真正實現統籌目的,一定要對域外第三方資源加以重點關注,對于發達經濟體來說,其所擁有的金融資源應該要予以充分利用,構建起更為完善的利益共同平臺,區域邊界帶來的限制能夠切實消除。為了使得各個主體能夠承擔起自身的責任,資金來源必須要穩定,而且應具有合理性,尤其是要保證融資平臺的作用能夠充分發揮出來。
切實完成好科技人才的培養工作,沿線國家、地區擁有的人才能夠進行有效交流,促使民心相通切實達成,如此可以保證科技創新、科技合作能夠獲得堅實的基礎。人才交流的過程中可以使得國家間能夠形成互信關系,進而保證國際合計合作能夠順利展開。為了使得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能夠順利完成,人才是不可缺少的,同時要構建起人才使用體制,確保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得到滿足。
“一帶一路”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面臨許多工程技術難題,技術進步是推動公路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的巨大動力,因此需進行“一帶一路”創新平臺、加強科技創新政策溝通,支持沿線國家開展政策能力建設。
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公路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戰略研究,發揮科技創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既是進一步凝聚國際共識,營造全球良好氛圍的迫切要求,也是今后有力、有效和有序推進“一帶一路”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戰略支撐。開展此領域的戰略分析,對于推動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優勢產業“走出去”,帶動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設備走向世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打造交通強國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