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王佑取
(江西科力咨詢監理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該方法適用于圍巖結構穩定性較差的Ⅴ級圍巖施工,在具體的施工操作中,該施工方法的具體應用工序為:首先,對上臺階結構進行弱爆破開挖操作,完成該操作后,需要對結構進行初期支護操作,可以選用118型鋼對結構進行臨時支撐。其次,對中臺階進行開挖,將其作為隧洞的主體承重結構,完成操作后,需要對其進行另一側的初期支護,提高圍巖結構的穩定性,此時需要在結構處鋪設網片,提高結構的基礎強度,同時借助噴漿將臨時仰拱進行封閉,提升接觸結構的穩定性。最后,對下臺階結構進行開挖,在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做好一側的初期支護,同時,還需要對仰拱位置進行混凝土填充,并做好材料的分析工作,根據數據分析結果,選擇恰當的二次襯砌施工時間,同時將之前的臨時支撐進行拆除,以二次襯砌作為主要的承重結構。
進行軟弱圍巖開挖作業時,臺階法也屬于常用的開挖方法,結合實際應用情況,常用的臺階法包括正臺階法與反臺階法。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具體作業順序如下:(1)進行隧道開挖作業時,需要提前在既定位置處開始上臺階開挖作業,同時在臺階施工完成后,也需要對其進行初期支護,借此提升上臺階施工后的穩固性。(2)對隧道下臺階進行開挖,開挖結束后按要求進行初期支護,細化各作業環節內容,提高開挖結果的安全性。(3)完成上述作業內容后,也需要及時開展開挖仰拱作業,期間也需要及時完成二次襯砌作業,以提升結構的綜合強度。
進行軟弱圍巖施工時,也會使用到三臺階法加臨時橫撐的作業方法,在具體作業期間,也需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按要求在上臺階處完成弱爆破開挖施工,隨后對其進行初期支護,多使用118型鋼作為支撐結構,提升上臺階開挖結果的可靠性。第二,進行中臺階開挖作業,這也是隧道的主要承重體系,搭配著另一側結構的初期支護,組成穩定的隧道支撐體系。第三,進行下臺階開挖作業時,也需要及時做好另一側支護處理,并利用混凝土進行填充,結合二次襯砌作業技術,提高承重結構的穩定性。
進行隧道軟弱圍巖開挖作業時,雙側壁導坑法也屬于常用開挖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其作業步驟如下:第一,按要求在上臺階處完成弱爆破開挖施工,隨后對其進行初期支護,確保結構穩固性后,也會利用弱爆法開始軟弱圍巖第二部分的開挖,搭配支護技術來提高該部分作業結果的穩定性。第二,參考上述方法對其他區域進行作業,期間也會使用臨時鋼架來作為支護結構,并對導坑周邊進行墻基礎和仰拱混凝土施工,得到穩固性較高的作業結構。第三,等待填充混凝土完成初凝后,也會在該位置繼續填充混凝土,直到達到預期作業高度,提升結構的成型強度。
作為常用支護技術之一,在其應用過程中,需注意以下作業內容。
(1)對于作業面進行簡單清理,對于已經出現嚴重破壞、松動的巖石,也需要及時做好清理工作,隨后對表面進行清洗,確保結構表面的濕潤度。
(2)提前做好混凝土的制備工作,目前所使用較多的水泥材料以普通硅酸鹽水泥為主,搭配30μm超細水泥,水灰比調整到0.7~1.0,確保混凝土的流動性與貼合性。
(3)在噴射過程中,多采用分段或者分片的方式來完成施工,期間的噴射順序為從下部依次向上,而噴射段的長度需調控在6.0m以下,搭配螺旋移動的方法完成噴射活動,和圍巖表面之間的間距需保持1.0m,確保噴射過程的有序性。
(4)在初次噴射時,其厚度需保持在4~6cm,復噴時厚度需保持在6cm,按要求進行養護處理,養護周期不可小于10d,以提高圍巖支護結果的可靠性。
作為常用支護技術之一,在其應用過程中,需注意以下作業內容:第一,做好機具準備工作,常用機具包括鉆孔機具、錨桿、鉆頭等,根據前期采集資料對機具基礎情況進行管控,如鉆機運行功率、鉆孔成孔直徑、錨桿材質等,確保此類參數的合規性。第二,科學布設錨桿位置,此類參數需要根據基礎參數完成計算工作,從而在斷面上科學布設鉆孔點。第三,控制鉆桿的鉆進速度,在遇到較為堅硬的巖石后,也需要及時調整鉆進參數,確保鉆頭可以穩定鉆進既定標高。第四,將錨桿固定在鉆孔中,并沿著錨桿注入混凝土漿液,搭配合理的封底施工,提升錨桿固定結果的可靠性。
為了確保軟弱圍巖開挖支護工作的有序進行,需要按要求完成基礎準備工作,具體工作內容如下:第一,在隧道軟弱圍巖作業期間,需要提前15天有序安排施工組織、施工設備、施工材料的進場工作,為后續作業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第二,隧道工程正式作業期間,也需要遵循洞口施工方案細則展開作業,期間也需要做好隧道支護過程的監控工作,以確保主洞施工過程的有序性。第三,加強現場制度管理,認真落實制度中的相關內容,對于違規情況進行及時處理,搭配責任制度細化責任內容,以提高施工人員對工作的重視程度,確保后續作業活動的有序進行。
基于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開挖及支護技術,可以提升所選技術的適用性,提升隧道工程的開挖與支護效果。從實際應用情況看,在具體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對隧道軟弱圍巖的基礎情況進行分析,如軟弱圍巖長度、裂隙密集度、裂隙發育狀態、滲水情況等,從而對軟弱圍巖基礎情況進行客觀分析。(2)利用信息技術建立技術整理體系,在體系中會對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開挖技術、支護技術進行分析,包括技術適用范圍、參考作業成本、技術作業效果、施工風險等級等,基于基礎資料篩選出最合適的開挖技術和支護技術,從而確保所選技術的可靠性。
在完成技術選擇工作后,也要做好技術應用工序的梳理工作,確定每個工序節點需要注意的內容,確保各環節施工質量的合規性。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在該環節的質量控制中,應注重以下內容:第一,根據基礎資料匹配恰當地開挖技術、支護技術,同時對技術應用順序進行梳理,將其細分為若干個施工階段,并且明確不同施工階段質量管理要點,擬定合理的工序管理計劃。第二,做好技術應用前的模擬工作,多利用BIM技術來搭建虛擬實驗,在虛擬實驗室中,會結合軟弱圍巖基礎資料建立虛擬作業環境,將技術應用參數錄入實驗中,了解質量控制措施的合規性,及時做好修正工作,提高所擬定施工質量措施的合理性。
在隧道工程軟弱圍巖施工期間,也需要做好技術交底工作,具體應用內容如下:第一,提前梳理好軟弱圍巖支護技術、開挖技術應用工序的梳理工作,明確技術應用過程中的要點。第二,做好施工前的技術交底工作,和施工人員做好相應的溝通工作,使其可以明確技術應用流程和注意事項,并且在施工前也需要進行能力測試,篩選滿足要求的作業人員參與施工活動中,以降低人為因素對作業質量的干擾性,提高各環節作業質量的合規性。第三,技術人員在施工期間,也需要參與其中為施工人員提供技術指導,從而減少質量問題的發生概率。
在軟弱圍巖施工期間,也要做好現場監督管理工作,及時處理現場施工質量問題,確保各作業環節的施工質量。從實際應用情況看,建設單位需要組建相應的管理隊伍,篩選綜合實力較強的人員,確保管理隊伍的初始水平。期間也需要建立監督管理制度、責任分配制度,輔助現場監督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確保各環節施工質量的合規性。
綜上所述,在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期間,軟弱圍巖處理屬于所面臨的施工難點,結合軟弱圍巖基礎情況,選擇恰當的開挖技術和支護技術,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工程作業環境,加快隧道工程作業速度,而且對于提升工程作業質量有著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