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霞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農村供水管理所,甘肅 隴西 748100)
水利行業是一個信息與技術密集的行業,水利信息化是實現傳統水利向現代和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的必要前提和保障。隴西水利信息化建設,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水利信息化建設策略。
首批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已基本完成,其中首批工程信息化2009~2010年項目實施后,管網監控已基本實現全方位監測,目前已覆蓋首陽、雙泉等鄉鎮,監控管網大約80多平方公里。
北川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不僅具有線路長、覆蓋范圍廣、地域分布大、用戶多的特點,還具有自動化控制要求高、實時性強、系統龐雜、管理復雜等特點。2010年建設一期項目后,已經輻射了北川主要的幾個大蓄水池,從管理角度來說,極大地方便了日常管理工作。
結合總體規劃,必須采用先進的信息采集技術、信息處理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和現代化的運營、維護、管理技術和理念,建設一套完整的、先進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信息化系統進行運營、維護和管理。
信息化項目建設,極大地方便了日常的工作,減輕了管理人員的勞動強度,提升了工作質量與效率,能滿足隴西縣水利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但全縣信息化建設后還存在許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應當努力轉變工作思想。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水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觀念的轉變需要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對經營管理模式進行轉變,利用好現代科學技術,對經營管理進行現代化、信息化管理;二是對相對閉塞保守的習慣進行轉變,積極主動融入信息社會,并認識到信息及信息共享的價值;三是對小而全的建設模式進行轉變,通過統一的標準與規劃,強化信息化建設水平;四是對地域保護思想進行轉變,強化對社會科學力量和科技成果的利用。
信息化建設應由省市縣統一規劃,不論何種經費渠道,都要按照統一規劃、標準和規范建設,信息化工程建設方案報市級水利信息化建設領導機構同意后,方可實施,防止重復建設和非標準建設造成的信息資源浪費。
水利信息化建設將堅持統一規劃,分期實施,逐步推進,不斷擴大應用范圍,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水利信息化體系,在加大工程建設投入的同時,不斷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投入,每項重點工程建設都要按照信息化規劃,安排信息化設施建設的內容。
實現水利信息化,人才是關鍵。信息知識和網絡知識的普及和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需利用好各類渠道與途徑,不僅要對內進行人才培養,還要加強人才引進,優化人才結構,打造一支以高中級人才為主的,能從事水利信息系統的規劃、設計、研制開發、建設實施、運行管理的專業隊伍,保證水利信息化在水利防洪安全保障、水資源保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推進水利現代化建設進程。
圍繞建設管網示范縣的隴西水利信息化項目,隴西全境供水工程管網將實時監控,主要建設內容如下。
配合水管所原有大屏幕系統、數據庫系統,及時、準確地為領導決策提供基礎環境與數據支持。建設覆蓋隴西北部北川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上重點蓄水池、減壓閥及險工險段的管網監測系統。擴展隴西首批農村安全飲水管網監測系統,實時監測水位、流量和壓力等管網運行數據,一旦管網出現異常情況,如蓄水池水位過低、減壓閥壓力過高或過低,能夠及時報警,并向相關維護人員發送報警短信。
管網監控系統的建立,實現對管網的全方位監控,能及時發現管網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便于管理維護人員進行及時處理。在該系統的建立下,能極大地降低由于管網故障造成的飲水安全問題,確保群眾飲水安全。
水管所建立了紅外線高清攝像頭視頻監控系統,目前系統自動存儲視頻錄像,能及時地調閱易網信息。
水管所視頻監控系統的建立,能實現遠程監控,讓監管人員能對項目進行遠距離監控,提升對現場安全及突發狀況的了解,確保能及時處理現場問題。
為加強隴西區域內各水源地水質監測力度,按照十二五規劃,須在水管所建立完整的水質監測平臺,并建立移動式的工作站,確保實現對各個水源地水質進行長期有效的監測,保障日常用水的安全性。移動式水質自動監測站是目前較常用的監測站,監測站集合了自動測量技術、現代傳感器技術等多種先進技術,能實現對水質的多元化監測,同時也可以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傳輸與分析。
由于2009年局域網的開通,信息化部署已近完全有效地整合到了一起,包括管網系統、視頻系統以及今后要實現的水費收費系統、水質監測系統,都通過網絡的形式有機地整合到了一起,龐大的數據庫將所有的資料、信息、數據及時地保存在服務器上,及時地查詢、錄制等。
為確保信息化項目建設的質量與效率,一定要加強資金支持,對信息化建設軟件、硬件、人才等進行合理分配。同時,也要加強培訓投入,確保工作人員能對信息化軟件與設備進行合理操作,確保操作的可靠性與合理性。
信息化項目建設,需要專門設置管理人員對項目進行長期有效的管理和維護。科學管理水利信息化建設項目,對于水利工程在后期的安全、高效使用具有重要意義,下面就對具體管理內容及策略進行介紹。
安全問題是信息化建設項目管理期間的重點,因此要做好下面幾項工作:(1)加強統一管理,設置管理員輪崗值班機制。實現人人能使用并且掌握監控信息的使用方法。(2)網格化管理,將項目建設現場劃分為若干網格,每個網格都有專門的人員負責,在監管期間如果有安全問題出現,也能及時針對問題進行處理;(3)落實安全責任,項目經理承擔項目安全管理的主要責任,項目經理層層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嚴格按照安全管理體系開展管理工作。
結合施工單位培訓,加強力量組織單位工作人員及時有效地掌握各個出現問題的環節,最大力量地解決問題。對于信息化建設項目而言,維護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十分重要,不僅要求維護管理人員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確保此項工作開展的質量與效率。同時,也要實施精細化維護管理制度,確保維護管理的精細化與可靠性,確保信息化建設中,信息化設備與系統的安全運行。
信息管理采用手工記錄結合數據庫自動存儲的兩個方式進行,實現數據的有效調閱,做到數據及時查詢。為確保數據查詢與存儲的可靠性與合理性,需要完善信息管理制度,為管理人員提供可靠支持。
在對水利信息化建設項目進行管理期間,要實施科學化管理方案,這樣才能確保管理質量與效率。建設水利信息網絡,要確保標準的統一性與規范性,在網絡接口設置上,一定要標準,且能連接不同的網絡,為水利系統內部信息資源共享提供可靠支持。同時,也要利用好地方水利網站,實施政務公開,為信息化建設項目接受全社會的監管提供可靠支持。
新的歷史時期,對水利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經濟轉型期的水利信息化建設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實現以水利信息化促進水利現代化的目標。未來,水利信息化建設依然是發展的主要方向,隴西需要不斷加強水利信息化相關理論與技術要求,確保建設的質量與效率,確保水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