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騰
(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天津 301830)
高校大型多功能體育館具有建筑規模大、容量大、人員高度密集等特點,在火災等緊急情況下人員安全疏散困難,若是其內部消防設計不達標,勢必會導致發生火災過程中出現嚴重安全事故。因此,本文將以高校大型多功能體育館為例,分析相關消防設計內容,促使高校大型多功能體育館消防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時,為其他大型場館消防設計提供參考。
高校大型多功能體育館屬于人員高度密集型場所,在發生火災等安全事故問題時,人員緊急疏散難度較大,甚至在部分高校活動中,高校大型多功能體育館內部將可能聚集數千人,乃至數萬人,若是高校大型多功能體育館存在消防設計問題,那么,勢必會引起人員傷亡情況。
由于高校大型多功能體育館內部分布有大量配套設施,并且很多配套設施均設置有相應的管路、線路,促使高校大型多功能體育館內部管理、線路縱橫交錯,進而導致可能引發火災事故的根源也相對較多。例如,通常情況下,高校大型多功能體育館將會兼具比賽館、劇院、禮堂、會堂等諸多功能,并且不同功能對設備、線路、管線的需求也不盡相同,該些線路、管線及設備在日常運營過程中會進行交織進行,若是高校屬于日常維護、管理及檢查,那么,將會增加火災的發生概率。
由于高校大型多功能體育館內部并存的多套功能系統,并且各功能系統之間經常會同時進行運行使用,所以各功能系統的安全隱患問題將會同時發生,進而增加相關安全識別和管理的難度,再加上很多高校對相關功能系統的安全管理缺乏相關經驗,無法滿足大型多功能體育館防火防控需求,以至于安全隱患無法得到有效排除,進而增加火災隱患。
以高校大型多功能體育館實際情況為基礎,結合行業標準及國家規范,合理設計體育館的消防車道。在設計過程中,消防車道可以與其他交通道路合用,但必須確保符合相關標準要求以及實際需要,相關內容需要在設計過程中進行著重考慮。
在進行消防供水系統設計過程中,需要對高校大型多功能體育館周邊的市政管網供水、天然消防水源、消防水池利用、供水管理設置以及消防栓設置等諸多內容進行充分考慮,并結合行業標準及國家規范確定現有消防供水體系是否能夠滿足體育館消防供水需求。其中,消防水池應進行著重設計,尤其是針對消防水池的補水量和容量進行合理計算,確保消防水池的補水時間不應超過48h,實際容量若是超過500m3,則需要分設兩個消防水池來滿足實際消防需求。此外,在高校大型多功能體育館周邊應設置取水口和取水井,以供消防車區域使用。具體設計過程中,取水口和取水井的安保范圍不應大于150m,吸水高度低于6m,取水口距離高校大型多功能體育館的距離宜大于15m。
高校大型多功能體育館中所配置的供水管網應能夠滿足體育館內外消防用水需求。其中,室外消防供水管網應在體育館周邊設置為環狀,并由水泵房進行直接供水。通常情況下,由于大型多功能體育館占地面積較大,所以,為確保消防供水效果,水泵房與室外消防環網之間的連接管道不應少于兩條,供水管網的管道直徑應小于100mm;室內消防供水管網應結合體育館內部情況進行環狀敷設,并且為確保消防供水效果,水泵房與室內消防環網之間的年休假管道不應少于兩條,供水鋼鐵網的管道直徑應小于100mm。
(1)自動噴淋滅火系統設計。在設計自動噴淋滅火系統時,應結合各場館分區的功能不同,對防火報警閥值進行合理設置,并在分配各報警閥管轄防火分區時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每個報警閥下轄的自動噴淋噴頭不應多于800個;二是由于高校大型多功能體育館的兼具的功能及分區較多,為方便后續體育館運行中自動噴淋滅火系統的維護檢修,應盡可能按照體育館功能分區情況進行報警閥配置;三是為降低自動噴淋滅火系統的設置成本,應將每層上下基本對應防火分區歸屬為同一報警閥進行管控,以此提高自動噴淋滅火系統的消防滅火效果。
(2)消火栓設計。高校大型多功能體育館的消火栓系統可采用臨時高壓給水系統,并通過供水管網進行供水。通常情況下,體育館各樓層的消火栓設置間距不應大于30m,消火栓水槍沖擊水柱不應小于13m,以此確保體育館內外在發生火災事故后,能夠通過兩處消火栓共同對同一起火點進行滅火操作。在進行消火栓設計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內容:一是消火栓設計應與體育館實際建筑結構進行緊密結合,在保障消火栓實用性的情況下,提高消火栓的美觀性;二是比賽區消火栓設置應考慮觀眾座椅設置后是否會影響消火栓取用效果,盡可能消火栓設置時與建筑施工方進行合理協商;三是若是體育館屋面設置有可燃材料,應在周邊區域增設消火栓數量。
防排煙系統在設計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內容:(1)在長度超過20m的內走道、長度超過40m的疏散走道、可燃物較多或者人流量較大,面積超過300m2的地上建筑空間、比賽大廳以及安全過廳設置防煙設施;(2)對于體育館內部有著排煙需求的建筑空間應設置有可開啟式外窗,并且外窗的面積需求不應小于建筑空間面積的2%;(3)機械排煙系統設計需要結合行業及國家標準規范,合理確定加壓送風系統的實際風量。
高校大型多功能體育館的貴賓休息區域、演員化妝區域、運動員休息區域、設備存放區域等重要區域需要設置符合行業標準及國家規范的防火隔離,通常情況下,上述區域與多功能體育館其他區域連通門的應設計為乙級防火門。
(1)室外疏散通道。大型多功能體育館與其他建筑、建構物之間要設置有一定距離的室外疏散通道,通常情況下,室外疏散通道的寬度不應小于3m,室外疏散通道可以與消防車通道合并,但需要確保室外疏散通道至少具備2處位置可以直接通向室外開闊地帶。
(2)室內疏散門。大型多功能體育館室內疏散門設計應包括疏散門寬度、數量、設置形式等諸多方面內容。在疏散門寬度方面,不同區域的疏散門寬度也要有著一定區域,在觀眾廳區域,疏散門的寬度不應小于1.9m,具體疏散門寬度應結合體育館實際容納人數、疏散總寬度、疏散門數量等諸多內容進行合理計算確定,通常情況下觀眾廳所設置的疏散門數量不應少于2個;相鄰2個疏散門之間的水平距離應大于5m,并且疏散門附近的1.4m范圍內不應設置有臺階;每個疏散門的在疏散過程中肩負的疏散任務最大不能超過700人,并且此疏散人數還要求能夠實現在3~4min內全部疏散完成。
(3)室內疏散通道。大型多功能體育館室內疏散通道和邊走道的凈寬度應分別按照每100人不小于0.6m和1.0m的方式進行合理計算,具體計算過程中需要考慮場館最大容量,然后,計算確定場館的室內疏散通道總寬度,進而根據體育館的實際結構情況合理設置室內疏散通道寬度。在布置室內疏散通道過程中,相鄰橫走道之間的座位橫排數量不應超過20排,并且每個橫排座位數量不應超過26個;前后兩排邊側走道寬度不應小于0.9m;若是場館內部觀眾席的縱向走道僅有一側,應將每個橫排座位數量縮減一倍,以此降低疏散過程中走道的疏散壓力。
綜上所述,高校大型多功能體育館內部并存的多套功能系統,并且各功能系統之間經常會同時運行使用,相關管線和線路交織錯雜,導致體育館發生火災的概率相對較高。針對此情況,不僅要提高對高校大型多功能體育館消防設計的重視,還要在設計過程中結合高校大型多功能體育館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消防車道、消防供水體系、供水管網、滅火系統、防排煙系統、防火隔離以及體育館內外緊急疏散通道。此外,高校還要定時組織校內人員開展應急消防演練,制定完善應急處置預案,提高火災發生時的應急處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