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宗棣
(山東省無棣縣城市建設服務中心,山東 無棣 251900)
建筑工程項目建設帶有極大的危險性,其作業環境始終存有安全隱患,為改善工程施工質量,提升建設安全,施工人員需在項目建設時采用基礎安全施工技術,通過科學化的安全管理條例來約束各類施工或管理行為,使項目管理或執行者在不自覺間就加強了施工安全,并有效控制事故危險源。
在建設建筑工程的過程中,部分施工單位為追求自身的經濟效益,在管理期間沒能采用安全管理系統,給工程項目的整體建設帶來了極大隱患,無論是施工進度還是施工質量,都難以獲得切實保證。在進行項目管理期間,部分施工人員由于責任意識較弱,其各類施工或操作都沒有遵循安全管理條例或制度,嚴重影響了施工安全。部分管理人員在進行項目監管時,由于沒有劃清自身的責任界限,且沒能充分了解安全管理中的流程與內容,當施工出現問題時,其故障排除的速度較慢,額外增加了施工成本。此外,在進行設備或施工機械的維護與運行時,受限于多種客觀要素或操作人員較弱的技術水平,導致各類安全事故時常發生。
(1)管控材料質量。在開展建筑工程施工時,其材料質量將直接影響工程項目質量,管理人員在進行項目投資前,要科學規劃原材料的數量、性能與種類,既降低施工成本,還能保證施工質量。
具體來說,施工單位要依照當前工程建設的實際需求合理規劃原材料,針對不同的施工項目設計對應的材料或設備,并對當前的材料市場進行充分調研,從正規廠家中挑選出性價比更高的材料。在材料的控制上,還需運用信息化手段確認材料內部的各項指標。在儲存管理原材料方面,管理人員應設計一套嚴格的規范化制度,由于建筑工程項目的建設時間長,且各領域的跨度較大,管理或購置材料時應充分保證其質量。建筑工程類材料還需進行必要的層次化管理,比如,山東省某城市建設服務中心在設計項目招投標時,工作人員依據材料的規格與種類進行詳細規定,其項目材料環節的質量才能得到確實保障。
(2)改善技術管理水準。針對施工單位來說,在建設施工工程的過程中,要及時改善技術管理水準,即重視技術創新,適時引入新型工藝技術,在項目管理中加強科技投入。
首先,在改善施工人員的技術上,管理層可加大激勵力度,利用物質激勵的方法來強化其工作積極性,并在材料、技術或新型設備上加強推廣力度,從而在實現質量標準要求的同時,開展對應的安全生產。其次,項目管理者還需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政策,繼而將基礎安全施工技術更好地落實,針對新設備的引進與使用增加資金支持,并進一步優化當前的安全生產條件,利用自動化、信息化類的高新技術來改進施工質量。最后,在施工人員開展作業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實際情況與設計圖紙不符的情形,管理人員需加大此項工作的重視力度,通過科學手段讓技術人員加入到工程建設中,項目整體質量也會得到及時改善。
(3)設置工程進度計劃。在進行正式施工前,為保證施工進度與質量的科學性、合理性,技術人員應設計一套完整的施工進度計劃。施工單位需了解該工程建設的全部情況,對其總體進度實行詳細規劃,一般來講,施工進度要囊括施工過程中的所有階段,駐地工程師與設計工程師在勘察施工現場后要將進度計劃與實際完成量進行詳細比對,掌握其可能產生的施工偏差。在實際調查施工現場的條件時,管理人員需從多個方向設計管理條例,并強化每項管理細則,使其管理內容符合工程建設的具體狀況,對施工現場的地質條件與氣候特征也需精準掌握。
此外,為更加科學地掌控施工進度,管理人員還利用由信息技術衍生的仿真系統,在工程建設開始前就模擬出其可能遭遇的情況,針對模型中的施工問題采取對應性策略。對于施工過程中較關鍵的階段或節點,需依照合同內的工期要求確認其各個環節的開始日期與結束日期,并合理落實相應的違約責任。
(1)提升基礎安全施工技術水準。在采用基礎安全施工技術前,施工人員需設置一定的施工組織來把控施工進度,設計人員應依照施工現場的實際狀況為其繪制平面布置圖,其使用的各類材料都要放在恰當的位置上,便于建筑設備與材料的進場與使用。在設計施工方案的過程中,還需設計出多種專項措施,如腳手架搭設、施工用電、基坑支護與不同的防護措施等,在施工期間,要嚴格遵照該設計方案,依照計劃書穩步推動工程建設,才能最大化保證項目質量。
當各類機械設備或施工材料進入場地時,管理人員需進行嚴格審查,既保證各個材料或設備的使用性能,又進一步了解其使用方式,為此后的施工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在落實完成基礎安全施工的設備安裝與技術要求后,安全生產人員還負擔著監督職責,各類勞動或安全防護用品需配備齊全,如個人防護用品、安全帽、安全帶等。此外,在施工現場周圍也需放置多種施工標識,比如,在部分剛剛完工或危險部位設立警示標志,給操作人員與項目管理人員以警示作用,在加強施工質量的同時開展文明施工。
(2)強化工程質量。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人員需逐步提升自身的工程質量意識,即在建設工程項目的過程中增加使命感與責任感,通過多種工程建設實踐可以看出工程質量的提升需依附在良好的質量責任制度中,管理人員可以嚴格下發各項工作責任,將各項責任分配到個人身上,在進行相應的責任追責時才會有源頭可查,且該責任人要擔負著相應責任。
此外,由于基礎安全施工技術帶有極強的技術含量,項目施工時,其人員要掌握各類先進技術,若施工團隊的內部人員在技術上有所欠缺,則不應參與正常的施工建設中。在進行建筑主體的建設時,施工人員要采用適宜的基礎安全施工技術,進一步規范施工質量,同時,在開展工程建設的基礎上,管理人員要成立適宜的監督部門,即嚴格管控每個階段的施工進度與質量,對施工人員采取必要的安全生產教育,增強生產過程中施工工序的協調性,理順各項施工步驟,提升工程項目建設的整體性。
(3)加強地基與主體結構的連接。基礎安全施工中的技術內容較多,地基與其主體結構的連接為該技術運用的關鍵,只有將建筑工程項目的基礎打牢,才能確保該工程建設的安全與質量。
具體來說,當施工人員在采用混凝土灌注樁施工時,其在運用基礎安全施工技術的同時確認該項目的正確施工順序。首先,施工人員使用科學的方式安裝旋挖鉆機,在進行加固后,避免其出現傾覆現象。在進行鉆孔的過程中,要及時觀察其是否存有漏漿現象,尤其是巖溶地質,并隨時為其補充泥漿,確保鉆孔內的水位達到施工要求。其次,在吊裝鋼筋籠期間,管理人員需進行適當的指揮,設立監督崗位以增強工程項目的質量檢測水準。當原材料進入施工場地時,要依照對應規范實行抽樣測驗,只有檢驗合格,才能讓材料投入工程建設中,該項目中用到的水泥、鋼筋都需帶有詳盡的出廠合格證明。最后,在起吊鋼筋籠期間,應使用橫向起吊法,不僅能加強該工序的科學性,還能防止其在起吊期間變形。在攪拌砼前,施工人員需及時檢測砂石料中的含水量,確保其塌落度在22cm 以內,若該砼發生初凝則不應投入使用,因此,當運用科學的基礎安全施工技術工程質量才能獲得一定改善。
(4)增強安全意識。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員可以依照基礎安全施工技術培養相應的施工人才,利用不斷強化的安全意識來提升施工團隊的管理水準,進一步保證了生產安全。通常來講,管理者應編制項目安全管理計劃,嚴格落實每名工作人員的責任,切實改善問題的解決效率。施工單位還需定期開展安全培訓工作,在實行教育培訓期間,加強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性,并適時介紹當前的工程建設現狀或舉出多種施工安全隱患,加強受訓人員的安全意識,使該類培訓工作逐步變成制度化、合理化與常態化。此外,項目管理者在完成培訓工作后,還要加強技術考核,其內容既包含當前先進的基礎安全施工技術又含有各類安全防護規則,因而要加大對培訓考核質量的重視力度,盡量做到教考分離,提升施工人員的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在實行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時,管理人員需不斷提升高新技術的運用水準,利用科學化的基礎安全施工技術,逐步改善施工人員的建設水平,只有全體項目人員意識到工程質量的重要性,工程項目的安全性才會得到真正保障,也會為施工單位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