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清
(青島市標準化研究院,山東 青島 266100)
區域合作治理的理論興起于西方,是通過西方學術界對于現代全世界合作治理趨勢的一種回應,其本質是滿足全體人民群眾社會參與度的一種需求,由各個利益相關人員來合作解決問題并且建立一種處理機制,進而面對市場問題的一種過程。區域合作治理中的“治理”一詞比較寬泛,包含了戰略規劃、相關政策規定以及管理過程等各個方面。本文引入區塊鏈技術,以區塊鏈的物流技術的治理模型為突破口,進而來解決我們國家區域合作治理的困境。
區域合作不僅是物流產業的一個生產要素,也是比較重要的一種制衡性元素。區域合作以及區塊鏈物流在公共信息決策層面關系比較密切。在微觀層面,區塊鏈物流技術具有企業管理過程中的市場工具屬性。區塊鏈物流技術作為物流企業組織管理中關鍵性因素,通過儲存、運輸作為一個比較關鍵節點,用來覆蓋商品和服務流轉的一個過程。物流技術為現代企業的合作和商品之間運輸提供一個便利的橋梁,在現如今的經濟貿易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物流技術作為比較底層的一種工具屬性,能夠加速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在宏觀層面,區塊鏈物流技術還具有區域治理的工具屬性。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政府對于物流屬性的一種區域合作治理,主要是通過保護環境來對物流企業進行相關決策的制定。區塊鏈物流技術能夠直接反映區域合作治理,而且治理的工具范圍遠遠超過自身屬性的一種治理,對于全社會的參與、公共服務等方面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物流的雙維工具屬性能夠促進企業的積極向上的發展,為區域合作經濟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橋梁,對于區域內部的土地規劃、經濟發展、生態保護等方面產生重要的影響,并且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手段來對區域進行治理。
傳統的物流大部分都是以倉庫儲存為中心的實體物質經濟,伴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物流借助于數字化的管理手段,通過鏡像觀念來反映數字化的物流世界,進一步形成一種數字意識的數據流。我們國家的物流產業正在從傳統的物流慢慢向數字化、智能化的物流轉變,并且根據不同場景以及技術的轉變,也會涉及產品追蹤、產品傳感、問題識別、公共信息決策等不同的智能化物流環節。因此,物流的智能化則是以物流資料管理數字化為基本,憑借物流的市場化為主要目標,比如:深巴智運公司自卸車智能化物流運輸平臺,招標的編碼是CBL_20201014_2525070121209856,通過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手段,進一步實現物流數據的收集、運算、分析和決策的智能化管理過程。在智能化物流時代的創新過程中,可視化的物流數據已經成為智能化經濟時代下政府區域合作治理的關鍵性工具,并且能夠以此來支撐市場的力量。將原來的零散的經濟要素,比如:企業、原材料、訂單、貨物、資金流轉等等,重新整合于一起,從而實現一張巨大的經濟鏈網。可視化物流步不僅能夠反映出整個物流產品的供需,還能夠將區塊鏈物流技術自動集成到物聯網系統中。
隨著我們國家加入到全世界的經濟貿易競爭中,突破行政邊緣的區域合作治理已經成為競爭激烈一種有效手段。雖然我們國家已經形成了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一些地區的區域合作戰略經濟群體,但是,我們國家的區域合作更多的還是表現成為一種比較單調的民間經濟合作機制或者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機制,對于區域合作治理一體化的局面很少存在。
現階段,我們國家的區域合作治理主要是依賴于政府主導的宏觀調控手段,通過制定大量的相關政策、優惠補貼予以扶持。在目前的市場競爭中,跨區域合作還是存在一定的競爭沖突的。每一個地區的政府都明確表示,如果打開不同區域之間合作共享的大門,跨區域的自由資源將會來勢洶洶、源源不斷,對區域市場也將是一次不小的沖擊,每一個地區的市場經濟都將面臨重新洗牌的過程。這一點和我們國家政府短期追求經濟效益的目標背道而馳,不少的政府都不愿意采用這種形式。
我們國家的行政經濟體制就屬于比較典型的層級制度管理,統一的安排管理很可能對于區域合作治理模式形成一種輻射作用,對此,必須要建立一個凌駕于各個區域之上的權威機構,才能在無形之中保障區域市場的流動性。根據目前的區域產業鏈來說,區域間的非政府力量明顯已經形成了合作大于競爭的趨勢,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在“區域合作治理”這一方面都沒有辦法真正參與其中。根據以上的這些問題,都是屬于跨區域合作之間存在的競爭沖突,各區域之間的行政壁壘架的很高,從而就會導致各個區域之間沒有辦法進行資源合作共享,致使跨區域合作沒有辦法發揮真正的效益。
行政壁壘導致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區域信息的孤島很難被打破,信息數據不同融會貫通,讓區域合作一體化失去了原本的動力支撐。現如今,我們國家的區域合作代表大部分都是層層遞進的數據孤島,除了港澳臺,每一個區域都有屬于自身的數據信息,而且在不同的城市中也會存在各種區級數據中心以及部門數據中心。如果這些不同層級的數據不能互相融合在一起,就會因此成為“信息孤島”,從而導致行政壁壘就會進一步強化,區域之間的合作治理也會呈現出四分五裂的狀況。
信任機制是區域合作治理中一塊堅不可摧的基石。區域合作治理如果不能夠彼此信任,那么就很難維持長治久安的發展。信任機制就如同一份明確雙方權力責任一份契約書,通過信任機制,才能進一步將區域內部的個人發展特點降低到一個比較薄弱的階段,因此,區域合作治理才能有了一個更加穩固的跳板。建立區域合作治理的信任機制有兩種:一種是以政府為主導的,另外一種是自下而上的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途徑。政府為主導的信任機制的途徑的工作效率比較高、執行速度也比較快,但也有一個弊端,就是將社會參與組織全部擋在門外。這樣下去就會導致區域合作治理完全依靠政府的意愿,和實際情況出現一定的偏差。自下而上的全社會參與機制是通過社會組織自發的決定建立區域合作治理的信任機制,但是考慮到我們國家的社會人民群眾缺乏一定的自制力,這種信任機制的路徑發展空間還很大。
建立多節點聯盟鏈。區塊鏈物流技術是一個中心比較多的系統,其中涉及到物流供應中監督管理部門,通過不斷更新數據來進行物流協作需求。同樣也就意味著物流智能化、網絡化會在一個數據比較龐大的服務信息中進行溝通。所以,在區塊鏈物流技術的治理模型中,應該建立一個中心較多的多節點聯盟鏈,接入互聯網的標識對象,根據語義資料庫對多節點進行配置組件、描述文件和服務接口,并且基于ecode編碼解析系統架構,定義標識編碼基礎結構,結合物流行業的編碼規范,將編碼內容和該對象組成互聯網多節點聯盟鏈。
可信分層式契約網絡。借助區塊鏈物流技術的治理模型,建設多節點聯盟鏈解決物流過程中的異常服務信息,通過建立可信分層式契約網絡,將各個節點全部納入合作網絡中。可信分層式契約網絡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市場競爭機制,通過合約雙方的遵守合約來進一步達到區域合作治理的目的。但是因為目前我們國家的信用制度還不太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就導致了可信分層式契約網絡的問題出現,也就是執行困難,從而就降低了獎懲制度的威力。
區塊鏈物流技術的治理模型已經廣泛應用于區域合作治理過程中,并且也漸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區塊鏈物流技術的治理模型能夠包含區域治理所需要的眾多利益相關人員的參與程度,特別是來自社會中一些基層力量。區塊鏈物流技術的治理模型能夠激發智能經濟中的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也就意味著創新傳統的經濟方式同時,在優化物流企業管理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區域合作治理的能力,從而來幫助政府進行區域合作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