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旭
(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重慶 409800)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和醫院的發展需要,醫療設備管理工程師運用電子信息技術、醫學技術等相結合的方法管理醫院中的醫療設備,面臨著如醫患關系復雜、維修技術壟斷、成本意識增強等諸多挑戰。對醫療設備管理工程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光要有較高的業務能力,并且還要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服務意識。醫療設備管理工程師需要有“全科”的素質,又要有“專科”的能力,所涉及知識全面復雜,包括醫學、電子、機械、信息技術等。醫療設備管理工程師作為醫學裝備科和臨床醫療科室的橋梁,保障了醫院的正常運轉,醫療設備管理工程師的人才培養已經列入了《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
醫療設備管理部門成立較晚,發展滯后,其中人員的數量和質量都遠落后于醫學發展的需要。專業技術人員的數量和質量發展不平衡已成為了當前醫學工程技術人員的主要矛盾,醫療設備技術人員的數量偏少,大多缺乏專業的系統培訓,對醫用電子儀器的安全使用知識、臨床基礎知識缺乏,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結構。對醫用電子儀器安全性的管理和檢查制度也極不健全,對醫用電子儀器的重要指標沒有定時監測,為醫療臨床工作埋下了隱患,更無法滿足《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的“舉證倒置”的要求。臨床基礎知識欠缺,基本功薄弱、動手操作能力差。工程技術人員主要靠經驗進行設備的管理與維修,對設備的技術參數、功能指標不熟悉,醫療設備工程師的知識更新、技能速度無法適應現代醫院醫學工程科的發展要求。在醫院的發展進程中,醫療設備管理科一直處于一個無足輕重的地位,在醫院大多屬于后勤服務保障部門。在醫院工作的臨床工程技術人員的技術特長得不到發揮,在薪資待遇和職稱評定等方面深感心理失衡,導致了醫院的醫療設備工程技術人員普遍產生工作惰性,流動性較大,亟不穩定,嚴重地制約著醫學工程科工作的展開以及學科的發展。
隨著醫療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以患者為中心的管理理念更加凸顯,更加注重醫療質量的安全保證。醫療設備管理部門應當從單純的供修職能定位轉到以臨床需求、應用技術的有效性與安全性中來,建立起醫療儀器設備臨床使用安全管理規范。加強醫療儀器設備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建立醫療設備的管理檔案,做到有據可查。正確處理與使用科室的關系,加強溝通、互相支持,一起管理好設備。與臨床科室在醫療設備使用前的安全知識教育、使用中的培訓與考核、使用后的效益分析、不良事件的報告等方面開展合作。有利于加強醫療設備的風險評估和應用質量的分析,提高臨床的服務質量和效率,降低醫療風險的發生。合作共贏,相互學習,通過我們高效的管理,來提高醫療設備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降低醫院的整體醫療成本,以便來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醫療設備工程師應具備較高的學歷和專業的知識技能。因此,設備工程師應在工作之余多參加各種學術研討會或團體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通過定期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搭建臨床醫生、學會、設備廠商之間技能水平交流平臺,交流學習新型醫療項目方向、醫療設備技術的研發推廣及發展趨勢等。同時,在院內不定期邀請各廠家工程師給全院設備工程師與醫護人員進行深度培訓,將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不懂的問題能面對面向廠家工程師請教學習,這對于設備醫學工程師的發展具體重要影響。
醫療設備工程師一個必備的基本功就是熟練的動手操作技能。在日常的維修工作中經常碰到一些需要靠自己緊急處理的情況,面對這種突發的情況,這也是最能考驗一名維修人員的綜合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動手操作技能的培養更多地體現在日常工作中的不斷積累、磨煉,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隨著醫療設備的數字化、信息化發展,對臨醫學工程師的要求也隨之越來越高。維修經驗的傳授、故障原因的準確判定、臨床的溝通協調、理論用于實踐是個不斷磨合與成長的過程。在實踐能力的培養過程中,由維修基本功扎實、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帶教,對醫療設備技術人員進行在職培訓和有針對性的專業培訓,并給予考核,以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拜師學藝就顯得至關重要。
21世紀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知識、能力和素質平進的培養模式,創新醫療設備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借鑒國內外優秀醫療設備工程師培訓經驗,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符合醫院實際的臨床工程師培訓體系,這對于提高醫療質量及更好的服務臨床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就組織機構層面來講:一是成立醫療設備工程師管理委員會,委員會主要由醫院領導部門、人事管理部門、專家領導小組組成;二是由科室設立設備工程師培養管理小組,全院各小組及醫工人員經委員會統一管理及評價,經小組及時向委員會回報情況,及時處理出現的問題,促進合理組織機構的形成,有利于規范化管理。就醫療設備工程師人才培養來講,一是完善醫療設備工程師準入機制,把高等院校的醫療設備等有關專業的畢業生歸入到規范化培訓體系中,將培訓方法、內容、考核標準進行明確。二是要提高醫療設備人員的知識素質和技術水平,每年按規定接受繼續教育、院內培訓、網絡教學等再培訓,明確再培訓的方式、時長、內容等。同時,臨床醫療是臨醫療設備工程管理的基礎,在信息化時代,應加強對工程信息技術的管理,重視網絡風險防范,讓醫學設備更好的為臨床實際應用服務,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良好的績效考核方案對于激發團隊的合作意識和積極創新精神具有重要意義。量化績效考核指標、設置獎懲制度,將設備完好率、可靠性、PM(preventive maintenance)完成率、自修率、平均故障修復時間、臨床滿意度等多方面的綜合評價納入臨床醫學工程師日常工作的考核中,明確醫療設備工程人員的各項個人績效及科室的整體績效。建議將醫療設備工程師的待遇與所在醫院的醫技科室人員靠攏,保障醫療設備工程師的收入問題。由此激醫療設備管理科室以及醫療設備工程師的積極性、創造性與責任心。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對醫療設備工程技術人員進行考試認證,借鑒執業醫師的辦法,規范臨床醫學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專業人才的評價工作。設立醫療設備工程技術人員的專技崗位,盡快建立醫療設備工程技術人員職業評價標準,納入國家專業技術職務晉升和勞動人事管理體系。明確規定醫療設備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執業所必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考試,通過考試取得《資格證書》方可上崗執業。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整體發展,大量現代化的醫療設備在疾病的診治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為確保醫療設備的使用安全和控制運行成本,將成為醫療設備工程師未來新的目標。有為才能有位,醫療設備工程技術人員應該積極應對挑戰,作為臨床醫學工程人員,我們要時刻保持強烈的危機意識,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強化基礎知識和技術技能的培養,緊跟醫療設備工程專業快速發展的步伐,成為符合臨床需求和醫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更好的擔當起醫院醫療設備管理“護航員”,充分發揮醫療設備工程師在醫院建設中的重要支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