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格日勒
(中冶路橋建設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14)
高速公路路基路面受積水問題影響明顯,當路基路面設計、施工不合理時,大量積水會通過路面向下滲透,這不僅會破壞路面的整體性,而且會直接降低路基的穩定性,影響公路使用安全性。因此,在公路建設中,應加強路基路面排水施工技術應用,提升路基路面的整體防水效果。
地質條件是影響高速公路建設質量的重要指標,同時其也是影響路基路面排水效果的關鍵因素。當地質條件情況較差時,高速公路發生路面裂紋、路基不均衡沉降的概率會大大增加,這些病害會降低高速公路的整體性,影響公路排水效果。要注意的是,在地質條件與排水的綜合影響下,一些復雜地質區域的高速公路還會出現滑坡、塌陷等問題,嚴重影響高速公路的排水效果和整體安全性,因此,從公路排水效果考慮,還需要注重地質因素的有效控制。
地理環境對高速公路排水效果的影響表現在路面上層水與下層水兩個層面,其中路面上層水與周邊的河流、濕地、區域降水有較大關系,而下層不僅包含潛藏水、層間水,而且涉及地下水。在公路項目建設中,必須全方位地開展地理環境勘察,并將路面上層水與下層水納入排水設計、施工考慮范疇,避免其影響高速公路整體排水效果。
氣候條件是公路排水效果中最直接的影響因素,其對于路面、路基的沖刷、滲透效果較為明顯。尤其是當降水量較大時,高速公路容易出現路面排水能力不足的問題,此時,過量的雨水會逐漸沉積,并滲入路面內部,造成路面鼓脹、翻漿問題,當積水量過大時,積水還會透過間質層對路基造成破壞,降低了路基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路基、路面同時遭受破壞時,高速公路的使用壽命會大大縮短,影響了高速公路的整體使用效果。
截水溝與邊溝是最常見的路基排水施工形式,其能有效減少大量雨水度高速公路路基的影響。高速公路路基截水溝施工技術要點包括:(1)截水溝的施工位置通常在高速公路山坡路堤上方或挖方路基邊坡的頂部,在這些部位設置截水溝,能有效地截斷頂坡的水流,繼而減少頂坡水流對高速公路的破壞和影響。(2)從截水溝應用效果來看,地質因素不僅影響高速公路截水溝的施工效果,而且對于其后期排水性能具有較大作用,因此在設計與施工階段,需結合地質因素開展截水溝施工。譬如,當路基邊坡具有良好的穩定性時,需控制截水溝的距離保持在8m以上,而當施工區域土質條件為黃土時,需確保截水溝與高速公路距離保持在12m以上。(3)高速公路存在挖方施工內容時,應在挖方段的高邊坡位置設置平臺截水溝,這樣能在攔截坡面積水的基礎上,減少公路積水問題,有效地提升了高速公路的排水效果。
分階段泄水孔施工方法是高速公路邊溝排水的常用方式,其能在減少雨水天氣給邊溝沖刷影響的基礎上,提升路基的整體排水效果。從邊溝結構布局形式來看,除梯形、三角形外,高速公路路基邊溝排水還包括平曲線結構邊溝的應用。排水邊溝施工中,若采用梯形結構施工形式,則需保證相鄰泄水孔之間的距離保持在400m以內;而在三角形結構邊溝建設中,泄水孔間距需小于250m;此外,為避免積水外滲問題,在平曲線結構的排水邊溝施工中,需確保曲線連接的整體性和有效性。
采用跌水急流槽與排水溝進行高速公路路基排水,能有效提升高速公路路基排水性能,這對于提升公路整體穩定性、安全性具有積極作用。現階段,跌水急流槽與排水溝多按照圬工結構的形式進行建設施工,這種建設形式不僅能保證路基整體的排水效果,而且能實現施工現場現有材料的科學化、合理化應用。需要注意的是,若施工路段的條件整體較為陡峭,在溝槽結構設計施工中,還應考慮臺階形式的規范使用。
跌水急流槽與排水溝具體施工階段,先要注重挖槽施工和溝底夯實處理,確保溝底穩定后進行墊層的規范敷設;通常采用混凝凝作為墊層鋪設的主要材料,混凝土墊層鋪設厚度多保持在10cm。當墊層強度達到設計強度標準后,需選擇土工布材料鋪設不透水層,并且還需要在鋪設的土工布不透水層上鋪設多孔隙的中空塑料管,隨后應通過2~4cm的碎礫石進行回填。部分高速公路排水施工中,跌水急流槽與排水溝會被設置在路基邊溝的下方,此時,需重視路基縱坡和邊溝縱坡的高度控制,確保兩者處于同一高度,這樣能確保水流直接流入邊溝。
溝身砌筑是高速公路跌水急流槽與排水溝施工的關鍵環節,在施工初期階段,首先,應科學地配置砂漿,確保砂漿配比合理,且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具體配置中應采用攪拌機進行充分的混合攪拌,結合拌和量控制攪拌的具體時間。其次,應注重片石材料的規范使用,要求片石材料未經過風化,整體堅硬;且在砌筑前應對片石進行清潔處理。隨后按照砂漿灌注方法開展砌筑施工,溝深過程中,需保證片石之間的縫隙被完全填充,在有砂漿富余的情況下,還需要對遺漏的縫隙進行補漿處理,確保溝身整體性。最后,應規范開展溝身養護工作,要求溝身養護的時間應超過7d。
地下水對于高速公路路基具有較大影響,對此需采用明溝或暗溝的形式進行排水施工。通過明溝進行地基排水時,一方面,應做好明溝開挖的防護管理,避免在明溝開挖中出現路基垮塌問題。另一方面,若明溝開挖區域具有良好的土質條件,并且地下水位較低,處于溝槽標高的下方,這對于溝渠挖掘深度能滿足設計條件的情況,可不設支撐結構,反之,需通過支撐結構確保明挖溝槽和路基的穩定性。在暗挖溝槽施工中,需嚴格按照混凝土澆筑的方式進行施工,并且針對澆筑的混凝土溝槽,還需要規范設置滲水孔,滲水孔多設置在溝壁和含水層接觸的一側,這樣能有效排出積水,提升排水暗溝的應用效果。
規范開展路面表層排水施工,能有效減少積水對路面的破壞和影響。現階段,排水口和攔水帶是路面表層排水施工的兩種重要形式。路面排水口施工初期階段,需從單位排水流量、積水總量、排水效率等層面開展設計,規范控制排水孔的孔徑、機構形式和布置數量,提升排水效率。通常排水口多選擇喇叭結構形式。另外,要重視排水口之間的間隔控制,并且這些排水口應和橫向排水設施相互結合,以此減少積水對高速公路路面的影響。
攔水帶在高速公路路面排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充分發揮攔水帶作用,在施工中應重視以下要點:(1)控制攔水帶的頂部高度,要求攔水帶頂高超過最大積水深度以上。(2)當高速公路設置有防撞護欄時,需協調防撞護欄與攔水帶的關系,通常需將攔水帶高度控制在15cm以上。(3)做好攔水帶施工材料的規范選擇和應用,通常攔水帶選擇混凝土進行澆筑,要求高速公路路面與混凝土攔水帶之間黏結良好,整體密實,無下滲問題發生。(4)在攔水帶建設中,應注重其和路肩、路面橫坡的有效結合,確保路面積水能快速排出,提升公路整體的安全性。(5)若高速公路存在路塹,則在路面排水時,還應注重矩形暗溝的規范設置,這樣路面的積水會通過暗溝的形式排出。針對存在路堤的高速公路,還需要通過流水槽的方式完成路面排水,提升整體排水效果。
在高速公路路面內部排水施工中,施工人員多會建設填方砌體防護段;這種排水方式主要是在路面內部和路肩底部進行優化,通過在接觸層中填充土層和排水砂墊層進行路面排水。通常接觸層填充的排水砂墊層多保持在3cm,且施工人員會在填充層設置排水孔,并將土工布鋪設在砂墊層上方,這樣能有效地提升路面排水效果。另外,路面內部排水中,通過植草和植土的方式設置防護段,也能起到快速排水的目的。
路基路面排水施工對于高速公路的應用效果具有深刻影響。新時期,人們只有充分認識到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施工的作用,結合路基路面排水效果影響因素,規范使用排水施工方法,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路基路面排水效果,確保高速公路使用的穩定性、安全性,繼而促進高速公路建設工程的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