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陽
(陸軍工程大學,江蘇 南京 210001)
從陣地發展變化的歷史沿革看,軍事科學技術、武器裝備、軍事理論等因素對陣地的發展起著最關鍵的作用,而無人化陣地正是這些因素發生變化的必然產物。冷兵器時代,各國的陣地主要以便于防守的各類要塞、城池為主;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各國的陣地沿用冷兵器時代的思維,構筑堡壘,但由于火炮等技術的發展,單一的堡壘發展成為筑壘要塞體系(也就是中心為舊要塞,在要塞的周圍構筑1~2道堡壘帶,堡壘的間隙地進行設防)和塹壕陣地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飛機、坦克等的廣泛運用,各國主要形成了沿邊筑壘防線體系(即沿邊境線構筑防御陣地),陣地配置的位置、形式都有了較大變化。進入21世紀,隨著無人化技術開始廣泛應用于軍事領域,無人化作戰力量在近幾次局部戰爭中凸顯出巨大的作戰效益,引發各軍事強國把軍事力量發展重點轉向無人化作戰,這預告著未來的戰爭形式、作戰樣式、軍事理論可能發生顛覆性的改變。在此條件下,為了適應無人化力量的發展需要,迎接未來無人化作戰可能帶來的挑戰,無人化陣地也就呼之欲出。
隨著軍事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無人化技術得以在陸、海、空、天等多領域全面應用,世界各軍事強國紛紛將無人化技術發展作為軍事力量發展的最重要內容之一,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加快實戰運用。我國有著漫長的領土邊界,面臨著最復雜的周邊安全形勢,無人化技術的發展給我國的邊境防御帶來了新的嚴峻挑戰,如何應對無人化作戰力量進行有效的陣地防御?如何解決傳統陣地固有的缺陷?目前,無人化陣地在解決這些問題上有著顯著優勢,研究發展無人化陣地對未來作戰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無人化作戰攻防對抗發展的必然要求。傳統的陣地防御強調“地形之利、待機之利、空間換取時間”等先天優勢。“地形之利”主要指防御者可以預先占領和控制具有重要戰術價值的有利地形,構筑陣地,迫使進攻一方進行攻堅作戰,從而形成對戰優勢,提高自我生存能力;“待機之利”主要指防御者固有的以逸待勞之優勢;“空間換取時間”主要指“通過遲滯敵人的行動,以一定的空間換取必要的時間,來達成防御的目的”。然而,隨著以無人機、多用途機器人、多種地面無人作戰平臺為代表的無人化作戰力量的發展,精確化打擊、遠程化打擊、立體化作戰、全縱深作戰、超遠程投送等成為趨勢,傳統防御作戰的地形、時間、空間優勢已越來越難覓蹤影,無人化作戰力量顯示出的超強的機動性、戰場環境感知能力、復雜環境適應力、全向突防能力、要點打擊體系癱瘓能力等,正在全方位消解傳統陣地防御的優勢。
研究如何改造傳統陣地,建立無人化陣地,取得未來無人化作戰的戰場優勢,就變得尤為必要和迫切。
(2)改善我邊境防御力量現狀的迫切需要。在我國主要戰略方向上,邊境防御普遍存在自然環境惡劣,人員全天候全時域值守困難;邊境線長,駐守兵力有限,難以兼顧等問題。從邊境陣地工程總體現狀來看,普遍存在環境惡劣、長期值守困難、人員傷亡風險大、目標識別能力差、遲滯緩阻敵方進攻能力有限、后勤保障困難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的邊境防御作戰能力。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創新陣地防御作戰理論,打破環境對人員的限制、人員對火力的限制,探索無人化陣地建設,加快研究相關技術和理論,著眼無人化武器平臺在我邊境防御作戰上的運用。
無人化陣地主要是指無人武器替代有生力量,進行戰場監控、感知、火力打擊、防護攔截等,并與現地地形相結合而形成的陣地,涉及的關鍵技術包括無人值守傳感技術、武器站技術、信息化指揮控制技術、綜合保障技術等。
無人值守傳感技術,作為陣地的“眼睛”,用來對可能的來敵方向進行全天候全時域的觀察感知反應;武器站技術,作為陣地的“拳頭”,為陣地提供先進的無人火力輸出;信息化指揮控制技術,作為陣地的“大腦”,用來全面控制指揮陣地;綜合保障技術,作為陣地的“血管”,為陣地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資給養。通過無人技術取代傳統陣地的觀察感知、火力發揚等功能,共同支撐起無人化陣地的“強健體魄”。當然,要強調的是,這里所講的無人化陣地不是沒有人的陣地,它不是簡單地用無人武器完全替換陣地上的人,而是無人武器平臺在前,人在后方進行遠程監視、操控的陣地形式。作戰過程中,無人作戰系統與人員的交互作用明顯,“平臺無人,系統有人”,人在其中依然發揮著關鍵作用。
隨著無人化技術的發展,戰爭的形式和特點正在悄然發生著諸多變化,在適應這些變化上,傳統有人陣地很難滿足戰爭需要,而作為應對無人化作戰而提出的無人化陣地,同傳統有人陣地相比,在作戰運用、打贏未來戰爭上有著顯著的特點和優勢。
(1)更強的戰場復雜環境適應能力。隨著科技發展,人們制造出來的機器具備了遠超人體本身的環境適應能力。相較傳統陣地,無人化陣地用機器取代了一線人員,可以在極寒、極熱、缺氧、高壓、潮濕甚至是核、化、生等人體難以生存戰場環境中執行作戰任務。相比之下,機器沒有痛感、沒有情緒,也不需要復雜的后勤保障支撐,在適應復雜環境上具有顯著的優勢。
(2)更強的戰場持續作戰能力。無人化陣地可以依靠無人化武器裝備實現戰場值守、無人偵查、防御作戰等,機器本身擁有人體難以比擬的持續、高效工作能力,可以極大地提高連續作戰能力,而且隨著廉價新材料技術、3D打印等技術高速發展,未來戰場將會出現3D打印制造和維修基地,無人作戰平臺可以隨毀隨補,隨壞隨修,并能根據作戰需求,現場設計改進,實現近乎無限的戰場持續作戰能力。
(3)更強的戰場感知、反應能力。一方面,無人化陣地中配備的無人探測裝備,可以提供全域、多維、持續的戰場監視、感知,在作戰需要的情況下,還可以隱蔽進入敵方區域實施偵察和長時間跟蹤、監視,為指揮員提供詳細、準確、實時的情報,有效彌補衛星偵察監視連續性差、情報概略的不足和有人偵察系統因受敵威脅存在情報盲區等問題。顯然,相較傳統有人陣地,無人化陣地有著難以比擬的戰場感知能力。另一方面,無人化陣地從戰場探測感知、反饋傳輸、信息處理、態勢分析,到最終提供可能的作戰預案,整個過程均由無人化作戰系統中的機器來完成,極大地降低了戰場反應時間,能夠更多地為指揮員提供寶貴的決策時間,搶奪戰場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