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鼎淇
(國營長虹機械廠,廣西 桂林 541003)
在社會日益發展的過程中,特種設備被廣泛應用于社會行業生產中,對促進社會進步以及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現有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背景下,豐富監管內容構建完善的安全監管制度,不斷提升相關行業的責任意識以及安全意識,才能保障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的質量,維護社會穩定發展。
特種設備具有較強的危險性,被廣泛應用于各種極端環境中,若是受到不良因素影響便會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嚴重者還會發生爆炸、失效等重大危險事故,影響社會的穩定發展。但是特種設備是我國智能建筑以及部分企業生產和運作中的必要基礎設備,基于以上分析,加強特種設備的安全監管工作質量,避免安全隱患事故的發生已經成為現階段我國首要關注的問題。
隨著社會生產的不斷進步,我國擁有的特種設備數量、規模以及型號等越來越多,國家以及地方政府對特種設備的重視程度也逐漸提升。但是,從現有特種設備的安全監管工作實施情況來分析,我國部分地區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配套設施以及法規標準內容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影響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質量,對人們的生命安全存在一定的威脅。特種設備一切安全監管工作的開展是以完善的法規標準為基礎和前提的,法規標準明確了安全監管工作的實施目標以及重要的責任內容,但是,從調查結果顯示,現階段我國各地區與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相關法規標準尚未完善,存在一定的不足,導致某些監管工作失去目標,嚴重影響了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的執行力度。除此之外。某些行政法規程序并未將特種設備的特殊性質和特點納入其中進行細致的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與其他基礎設備相比較,特種設備具有較強的危險性和變化性,一旦出現安全隱患或事故,現有的行政法律程序無法及有效分析安全隱患問題原因并及時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各地區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的質量,影響特種設備實際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安全監管人員的責任意識以及綜合素質,對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通過大量的調查分析顯示,我國部分地區市場監管安全人員并不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以及工作經驗,甚至對安全監管工作的內容、相關法律法規以及監管程序等存在認識不足等現象,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特種設備市場監管工作的規范性和有序性。特種設備性質較為特殊,對儲存環境、維修、保養技術以及實際使用情況等存在極為嚴格的要求,任何細小的紕漏都會對其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另外,特種設備某些安全隱患問題具有較強的隱蔽性,無法被工作人員以肉眼進行察覺,因此,對市場安全監管人員的專業技能以及工作經驗具有十分嚴格的要求。除此之外,安全監管人員是否具有較強的責任意識以及安全隱患意識也會影響安全監管工作的實施水平。在日常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員若是消極殆工、敷衍了事,便會導致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流于表面,無法深化開展,更無法發揮其真正的優勢和作用,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特種設備的運行質量以及安全性,影響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企業是開展特種設備安全監督工作的主要實施者和監督者,因此,作為企業主體應加強特種設備生產前期、生產過程以及銷售后期各個階段的安全監管工作。但是,通過對我國近幾十年特種設備事故誘發原因分析來看,我國部分企業主體對安全工作重視程度不足,根本原因在于企業內部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漏洞。以小型特種設備生產企業為例,企業領導人員安全責任意識不足,并未充分認識到特種設備事故對人員以及社會的威脅程度,因為在實際生產前期,并未對員工積極開展安全教育活動。同時也并未積極吸收先進的管理理念,未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構建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導致企業在生產的各個環節中無法對特種設備的質量進行有效的監督與把控,為安全隱患事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嚴重影響了生產企業的社會形象以及經濟效益。因此,若想不斷提升生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升特種設備的產品質量,加快技術創新和優化,企業主體必須具備較強的安全隱患意識,對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的監督與管理,規范生產行為,明確責任主體,全面提升安全質量監管工作的質量。
首先,對現有的特種設備法律法規進行分析和不斷完善,明確規定特種設備的監管主體,防止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互相推諉以及權責不清等現象。其次在現有的法律法規的行政處罰中加入民事以及刑事等處罰內容,提升法律法規的權威性,讓使用單位在法律的雷霆手段下規范使用行為。舉例來說,針對特種設備事件應進行公開處理,針對于屢教不改以及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事故的使用企業在追加罰款數量的同時應對其進行民事和刑事處罰,利用強硬手段維護監管市場的規范性和有效性。然后是對各地區的法律法規進行統一和規定,防止各地區各自為政,以不同的標準判定安全事故責任。再次,積極吸收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和法律內容,有效彌補我國在技術標準規范方面的不足之處。最后,要加快地方立法,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地方政策,與國家法律有效結合,互相補充和完善。
在時代的發展中,我國對特種設備的安全監管工作質量要求越來越嚴格,因此,相關部門應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斷提升監管人員的專業技能以及責任意識,切實發揮執行人員的作用,將安全隱患消除于萌芽狀態。(1)對安全監管人員進行培訓和教育,主要內容包含以下內容:一是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升;二是對以往安全監管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解讀,并闡述具體的針對性措施,將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進行有效結合,不斷提升監管人員的綜合素質。(2)擴大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范圍。積極開展鄉鎮等基層監管力量,擴大安全監管范圍,并在基層監管領域內配備足夠數量的安全監管人員,及時發現安全隱患事故,第一時間解決,確保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重心下移。
企業主體是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因此作為企業管理人員應對特種設備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的監督與管理,樹立較強的責任意識,不斷提升特種設備的質量,為安全監管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基礎。(1)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各個生產環節的安全管理目標,從基層著手,全方位覆蓋,不斷提升特種設備的質量。舉例來說,嚴格控制特種設備的生產原材料質量,嚴格監督生產程序,及時檢測特種設備質量,一旦發現設備質量不符合市場標準要求,及時返廠進行修理或者銷毀。(2)嚴格遵守特種設備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對生產環節行為進行約束和規范,高標準要求設備生產目標,并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制定責任制度,將安全責任內容落實到每個員工身上,確保企業全體員工均具有較強的安全生產責任意識,不斷提升安全管理質量。舉例來說,在企業內定期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活動,在企業明顯處張貼安全宣傳標語、口號等,并定期在企業內舉辦安全教育活動,有效提升特種設備的生產質量,樹立企業社會形象,保障社會穩定發展。
綜上所述,特種設備是我國生產發展的重要基礎設備,通過加強安全監管工作保障特種設備運行的安全性以及穩定性,不斷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安全監管工作開展過程中不斷分析其不足和缺陷,并及時制定行之有效的補救措施,才能保障安全監管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學性,為特種設備的有序運行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促進社會的發展。